《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XXX之将终也,以XXX赐XXX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XXX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XXX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XXX,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XXX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XXX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XXX)
(二)
XXX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XXX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XXX。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XXX谓XXX曰:“吾已许XXX矣,使XXX见此二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精确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
B.又知音,能度曲度:谱写
C.XXX可以亡身逸豫:犹豫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抑本其成败之迹
B.以三矢赐XXX而告之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若属皆且为所虏
呜组词组D.原XXX之所以得世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XXX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B.XXX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C.XXX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D.XXX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因为人事。一起笔就收回对汗青的深厚感伤,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惜的基调。
B.本文主要利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说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
C.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
D.“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施展阐发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
8.请将下面的文言词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答案】4. C 5. C 6. D 7. B
8.(1姑且顺着自然的变革走到生命止境,有甚么可疑虑的呢?
(2)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XXX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逸豫可以亡身”意思是“安逸享乐可使自身灭亡”,故“逸豫”意思为“安逸享乐,安乐”。故选C。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心理解把握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能力。题干请求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其:语气副词,肯定/其:代同,代庄宗;B项,之:代词,代指人/之:代词,代指事;C项,为:介词,表被动/为:介词,表被动;D项,所以:……的缘
故原由/所以:用来……。故选C。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