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结课论文3000字
⼤学⽣军事理论课结课论⽂3000字
  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对⼤学⽣进⾏国防教育的重要途径,这门课对增强⼤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军事理论课结课3000字论⽂,希望能对⼤家有所帮助!
◆更多精彩的军事理论论⽂,欢迎⼤家点击??
?~~中
?~~⼤
?~~2017⼤⼀军
?~~⼤
  军事理论课结课3000字论⽂篇⼀:《⾼校国防教育浅析》
  摘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世界仍然动荡不安。⼤学⽣不仅担负着国家经济建设重任,更是国防建设的重要⼒量,在当前重⽂轻武的环境下,有必要加强对⼤学⽣的国防教育,以增强其国家忧患意识,提⾼其军事素质。
  关键词:⾼校;国防;忧患意识;国防体育
  在国家少⽣优⽣等政策影响下,现在⼤多数⾼校学⽣为独⽣⼦⼥。他们在家长从⼩呵护下,相当⼤的部分成为温室花朵,⽩⾯书⽣;有些智商发达,⽽⾝体素质却奇差,柔弱不堪。⼤学⽣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社会责任承担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担负着国防建设的重要⼒量。当前世界虽以和平为主,以经济建设为中⼼,但世界仍然动荡不安,美伊战争、黎以战争等地区冲突和⼩规模的战争便是明证。对学⽣进⾏国防教育,提⾼学⽣的军事素质,养成学⽣尚武崇军的良好意志品质,已经成为⾼校教育中刻不容缓的急切任务。
  ⾸先,应该增强学⽣忧患意识,提⾼国防观念。⽣于忧患,死于安乐。古罗马帝国由兴盛⾛向衰亡,其主要的原因之⼀在于,帝国兴盛时⼈们的尚武传统所培养的⾃信精神在和平环境下逐渐褪去,国家疏于武备,⼈们也以服兵役为耻。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唐太宗时,中国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度。尔后由于国内承平⽇久,各项军事制度⽇益废弛。到唐⽞宗时,外患⽆穷,内乱横⽣。唐王朝开始⾛向衰落。宋朝皇帝只知“绿肥红瘦”,轻视武功,终于亡国;清朝“国困、民穷、兵弱”,带来的是腐败和衰亡。所以,国⼒强盛、武⼒强⼤者国防盛;凡全民重视国防,社会崇尚武功者国防强;凡兵民相合,全民皆兵者国防兴;反之则弱。纵观古今中外,⽆不如此。
  中华民族有着不畏强暴、为国捐躯的传统美德。清末民初军国民教育兴起,在⼀定程度上改变了⼈们
⽂弱积习,增强了⼈们的尚武崇军观念。尚武崇军的观念和不畏强暴的传统美德相结合,中华民族变得更加团结和强⼤。全国⼈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同反动统治和外来侵略者进⾏长期艰苦卓绝的⽃争,中国获得独⽴,并逐步⾛上强盛之路。但进⼊和平建设时期后,许多⼈意志消沉,“⼑⼊库,放马南⼭”,国防观念淡薄。随着和平时间的延长,⼈们的国防观念⽇趋淡化。在经济意识占主导地位的当前,⼈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随之有所变化,拜⾦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主义占有⼀定市场,新中国成⽴后的尚武崇军思想逐渐淡化,影响国防教育的开展。这⼀系列的观念难免影响到学校与学⽣。学校中受升学率等各⽅⾯因素影响,长期“重⽂轻武”;学⽣本“不识愁滋味”,对学国家⼤事更显得天真⽆邪,国防观念、崇军拥军的观念相当淡薄,许多学⽣不了解国情,不从事体育锻炼,整天埋头于书本,久⽽久之,都“冉冉如弱⼥,温温如菩萨,戢戢如驯⽺”。中共中央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曾指出,“应当加强国防教育,提⾼⼈民的国防观念”。同志也曾指出,“国防教育就要长期进⾏,作为公民的终⾝教育来抓”,并特强调“不能搞⼀阵风”,不能形势紧张就搞,形势缓和就不搞。他还强调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不能光靠⼀两个部门,“必须由党、政军各机关,⼯青、妇各众团体,教育、⽂化、宣传新闻、出版式等各部门通⼒合作,把国防教育纳⼊全民教育的⼤系统”。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关系降到新中国成⽴以来最低点;霸权主义、恐怖活动有增⽆减;台独势⼒负隅顽抗,挟洋⾃重,拒绝和平统⼀,不断增强台独攻势,⼤肆扩充军备,甚⾄提出了“先发制⼈”的战略主张,妄图以武拒统。在这样⼀个国际、国内背景下,我们不能不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不能不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程和增强国防实⼒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国防教育,才能引导⼈民众⾃觉增强忧患意识,积极为国防建设贡献⼒量,才能凝聚⼈民众的⼒量,有效动员⼈民众参军参战,发扬⼈民战争的传统。尤其在我们经济、技术、武器装备还⽐较落后的情
况下,重视爱国尚武精神的培养,将这种精神注⼊民众意识并变成⾃觉⾏动,增强全体公民的⽃争意志,就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始终保持⼀种奋发向上的活⼒,进⽽弥补战争物质⽅⾯的不⾜。因此,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这⼀民族的优良传统,更要提倡和宣扬具有时代特⾊的献⾝思想,把培养爱国尚武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通过各种途径和⼿段,强化这种精神的储备。⼤学⽣是社会的精英,既是现在的受教育者,⼜是未来知识与观念的传播者,担负着双重使命。在当前⼈⼒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的国防教育,强化他们的国防观念和意识,将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对国防建设的重视程度,从⽽达到建设强⼤国防的⽬的。
  其次,应该加强国防体育建设。国防体育是指寓国防教育于体育活动之中,通过国防教育与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增强⼈民体质,加强国防建设的双重⽬的。⼴泛开展⼤学⽣的国防体育活动,加强国防体育训练,增强⼤学⽣的⾝体素质,对于振奋精神,⿎舞⽃志,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对于保卫祖国、巩固国防,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都具有⼗分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都⼗分重视通过体育运动为军事⽃争服务。恩格斯认为,在学⽣
当中开展体育训练,可以促进学⽣体⼒和智⼒发展,这些学⽣⼊伍之后,“⼠兵的质量就会提⾼两倍”,军队的战⽃⼒和国防建设也就在⽆形之中得到了极⼤的提⾼。
  ⽇常举⾏的许多体育⽐赛项⽬,如射击、游泳、跑跳、投掷、骑马、跨栏、拳击、击剑等都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有些则是直接从军事活动演化⽽来的。组织与国防有关的各种体育活动,举办各种军事体育竞赛,使学⽣达到国家和军队规定的各类⼈员的体育标准,以增强其⾝体素质,磨练国防意志,这是国防体育的根本任务。国防体育不受职业、年龄、性别的限制,具有最⼴泛的普遍性,是国防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后,国防体育被正式列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1952年成⽴了国防体育协会,1956年经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建⽴了中国⼈民国防体育协会。国防体育活动遂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蒸蒸⽇上,奥运会上取得⼀个⼜⼀个辉煌。但在全民健⾝、对⾼校学⽣的体育教育,尤其是国防体育上做得⾮常不够,因此,我们应在加强全民体育活动的同时,着重加强对⾼校学⽣的体育训练,⼴泛开展射击、武装越野、定向越野、武装泅渡、军事野营、跳伞、通信、航模、舢板、负重登⼭等活动,使国防体育成为⼀项既增强学⽣⾝体素质,⼜提⾼学⽣国防意识的重要活动。
  保卫边疆,捍卫祖国,维护社会稳定,已不是军⼈独有的责任。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每个公民都应尽其责任。⾝为知识分⼦的⼤学⽣,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因此,应把国防教育、国防体育推⼴到各级⾼校,把学⽣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将⾰命英雄主义推⼴到全社会,在全体学⽣中形成爱国、崇勇、
尚武、拥军的良好风尚,增强学⽣的忧患意识,提⾼学⽣的国防观念。
  参考⽂献:
  1.梁启超:《饮冰室⽂集》第4集,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18页。
  2.陈记云主编:《国防教育通俗讲话》,北京:解放军国防⼤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3.:《国防教育应纳⼊思想教育总体系》,《解放军报》1988年10⽉25⽇。
  4.任连奎主编:《国防教育教程》,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179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北京:⼈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7页。
  军事理论课结课3000字论⽂篇⼆:《试论⾼校军事理论课教学》
  【摘要】对普通⾼校学⽣开设系统的军事理论课程,是贯彻党的教育⽅针,推进素质教育,完善⾼等教育教学体系的⼀个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提⾼全民国防意识和加强国防后备⼒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如何根据普通⾼校的特点和学⽣特点,有针对性地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成为提⾼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校军事理论教学
  国防教育是⼀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内容,是⾼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2007年2⽉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重新印发了《普通⾼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纲》,把军事理论课列为普通⾼等学校学⽣的⼀门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针,推进素质教育,进⼀步完善⾼等教育教学体系的⼀项重要举措。在教学中应结合普通⾼校的特点、学⽣的特点和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教学,才能提⾼⾼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准确定位课程性质、要求和⽬标
  根据《普通⾼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纲》的规定,军事理论课是普通⾼校本、专科学⽣的必修课,教学学时为36学时,将考试成绩和学分记⼊学⽣档案,此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好深度和⼴度,不断改进教学⽅法和⼿段,确保教学质量。”《⼤纲》明确规定⾼校军事课教学的⽬标:“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为中国⼈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
实基础。”
  ⼆、把握上好军事理论课的标准
  (⼀)内容准确,处于前沿
  ⼀堂好课,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前沿性是基础,军事理论课尤其是这样,教师对于教学内容⾥提到的数据、⽇期、时间、⼈物都要准确⽆误。对于这些知识,要加强专门记忆,平时多积累常识,因为军事理论也是从国家军事中来的,⽽国家军事的形态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多关注军事频道、军事⽹站和军事期刊、杂志,⽤⼼捕捉信息,及时掌握最新军事动态,丰富教学内容。
  (⼆)⽅法灵活,多措并举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法有很多种,⼀堂课不可能只⽤⼀种教学⽅法,但也绝不是很多种教学⽅法的胡拼乱凑,⽽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的特点来精⼼设计和编排教学⽅法。在实际的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将讲授、⾃学、讨论、探究、观看影⾳资料、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法灵活运⽤。
  (三)⼿段新颖,激发兴趣
  教学⼿段是师⽣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具、设备或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段经历了⼝头语⾔、⽂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络技术等五个阶段。现代化教学⼿段⼀改⼀部教科书、⼀⽀粉笔、⼀块⿊板的传统教学⼿段为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机
、录像机、电视机等搬⼊课堂,作为直观教具辅助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和当代⼤学⽣的审美要求,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余犹未尽,回味⽆穷
  ⼀节课的结束部分,是教师引导学⽣对本节课进⾏的总结和升华,激发学⽣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继续学习的欲望,将教学⼩课堂带⼊⼈⽣⼤课堂,并启发学⽣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将最佳教学效果从课堂的点辐射到课后的⾯,从⽽起到以点带⾯,让学⽣⾃主拓展学习。
  三、探索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新⽅法和新模式
  (⼀)对理论性强、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就要将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有重点、系统地讲解知识,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图解化、形象化,以提⾼教学的直观效果。如新军事变⾰这个教学内容,还可充分运⽤视频动画技术,插播运⽤⾼科技、新式武器战争的影像资料,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动活泼、更加有趣味。
  (⼆)对常识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学⽣⾃学、讨论,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把⼀些较难识记的东西,精⼼提炼、编排成顺⼝溜,帮助学⽣增强记忆。军事理论课并⾮所有的章节都需要教师进⾏讲解,⽐如对当代热点问题,可以采取讨论与探究结合的⽅式,这样既可以提⾼学⽣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三)通过远程教育⽅式开设⽹络课堂,进⾏⽹上教学,采取“讨论式”、“解答式”、“辨论式” 等互动式教学⽅法,与学⽣进⾏交流,在⽹上通过QQ、微博、博客等电⼦平台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的学习热情,及时了解该课程的前沿学术动态,便于学⽣及时获取最新消息。实⾏军事理论课⽹络化教学教学,不仅可以节约财⼒、⼈⼒和时间,还可以提⾼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定将成为我国普通⾼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发展⽅向。
  (四)抓住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各章节的诱导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要想使教学效果最佳化,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个阶段狠下功夫。⼀是钻研教材,了解学⽣,写好教案提纲,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作。⼆是通过集体讨论,完善教案,反复试教,不断切磋、总结提⾼。三是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收集学⽣的各种信息反馈,对教学程序进⾏总结。这些措施既能调动教师教与学⽣学的积极性,⼜能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严谨性,在军事课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运⽤案例教学法,推动师⽣互动交流、活跃课堂⽓氛,增强军事理论课的说服⼒和感染⼒。⽐如在讲授“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台海形势”、 “南海形势”、“钓鱼岛之争”、“朝核问题”等国际焦点问题来展开分析。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和学习,搜集军队和国际国内最具有现实特点和意义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才容易引起学⽣的兴趣和关注。
  参考⽂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纲[Z].2007(2).
  [2]吴咏梅.论我国⾼校军事理论课教学[J].武汉⼯程⼤学学报.2009(8).
  [3]陈世利.关于提⾼普通⾼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改⾰与开放.2009(8).
  军事理论课结课3000字论⽂篇三:《新军事变⾰时代中的中国军事战略对策》
  摘要:⾯对新军事变⾰掀起的巨⼤浪潮,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过了⼏⼗年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定成就,今天已经跨⼊⼀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研究新军事变⾰的特点规律,探索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推进中国特⾊国防现代化建设,确保赢得战略主动,开创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
  关键词:新军事变⾰;中国军事;战略
  1新军事变⾰与军事变⾰的挑战性
  当代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对国防战略作出调整,把军事⽃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技术局部战争上,实际上就是勇敢跨到了新军事变⾰的⼤潮之中。然⽽,中国要完成新军事变⾰的任务,由于起点低、基础差,⾯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第⼀,作为国防武装⼒量的主体,中国常备军的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
  世界范围的新军事变⾰,⾸先是由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质发⽣变化⽽引发的。信息技术成了机械化武器装备作战能⼒的“倍增器”,是⾼技术战争展现在⼈们⾯前最为突出的特征。现代发达国家的军事变⾰都是在⾼度机械化基础上推进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仍处于努⼒完成武器装备机械化任务的阶段,置⾝于世界性新军事变⾰的洪流中,如何处理机械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克服机械化程度不⾼所带来的对信息化的制约,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武装⼒量中⼈员科技素质和综合素质偏低。在以信息技术为核⼼的⾼技术主导的未来军事⽃争中,⼈才的优势⽆疑决定着军事⽃争的准备状况,影响着军事⽃争的进程。⾼技术的武器装备需要有⾼素质的⼈才去研制,也需要⾼素质的作战⼈员来操作,未来⾼技术战场需要⾼素质的⼈才去⾓逐对抗,战争的结局将由⼈才的优劣来决定。⽽⼈才的缺乏却成为中国新军事变⾰的⼀个“瓶颈”。
  仅就军队⽽⾔,中国军队不仅在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平上与先进国家存在着“代差”,⽽且在官兵受教育程度上与先进国家相⽐也存在着“级差”。另外,中国军队官兵⾼科技知识的学习⽐较薄弱,缺少既懂政治⼜懂军事、既懂指挥管理⼜懂专业技术的复合⼈才。⽬前,我军⼲部队伍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针的要求,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第三,军费仍保持在低⽔平上。由机械化战争发展为信息化战争,是以武器装备质的跃升为其前提条
件和推动⼒量的。武器装备这种质的跃升需要有⼤的军费投⼊提供物质基础。为了推进新军事改⾰,发达国家在强⼤的经济实⼒的⽀持下,军费开⽀逐年加⼤。尚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由于需要确保经济优先发展,虽出于安全考虑,军费逐年有所增加,但仍与发达国家不可同⽇⽽语。
  2新军事变⾰环境中的我国军事形式
  2.1我国周边⾯临的现实安全问题中国疆域⼴阔,海陆兼备,其中陆疆国界线2.2万多公⾥,与14个国家接壤。我国的沿边省(⾃治区)多为地⼴⼈稀、经济落后且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这种地理特点为我国提供了⼴阔的战略纵深,同时也使我国的陆疆安全形势变的极为复杂。为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需要时刻提⾼警惕。
  2.2美国新亚太军事部署对中国军事安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美国新军事变⾰的深⼊发展,美国军事实⼒不断增强。因此,美国政府实施其安全战略,追求利益最⼤化时,崇尚军事实⼒,运⽤武⼒的特性较之以往历届美国政府更加突出。美国依靠超强军事实⼒,全⽅位调整美国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致⼒于建⽴由⾃⼰主导的霸权稳定体系。在推⾏国家安全战略时,处处强化其军事战略优势,给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格局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明显不同以往的影响。美国在“新战争”理论指导下,改变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的⽅式,同时,新的军事联盟也改变了传统的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关系,突破了⼈们对周边安全环境概念的传统界定。⾯对世界上军事最强⼤的美国及围绕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美国军事联盟体系,我国⾯临着⼀个更⼤范围和更⼴内涵的周边安全环境。
  3新军事变⾰中我国军事发展的战略⼿段和途径
  3.1建⽴军事变⾰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中国的军事变⾰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军事变⾰的特点决定了应该把国防战略纳⼊国家总体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总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积极推进中国军事变⾰的历史过程中,建⽴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处理好军事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新时期国防建设的关键环节。
  党的⼗六⼤以后,我国进⼊全⾯建设⼩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国家政治体制改⾰、经济体制改⾰以及其他领域的变⾰将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个过程必然是社会结构⼤调整的过程,各种⼒量的分化组合,客观上容易增加某些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军事变⾰必须始终服从国家和社会总体变⾰的⼤局,必须服从国家政治稳定的需要,这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对于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在积极推进中国军事变⾰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国家全⾯改⾰的⼤局⾼度来考虑和把握。
  3.2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听从党的指挥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回顾我军80多年的光辉历程,根本的⼀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建军治军⼀切原则、⽅针的总
纲,是我军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军在新形势下经受住各种考验,实现⼜好⼜
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最根本的是思想政治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决定领导,才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对风云变幻的国际⽃争形势,始终保持军队的⽆产阶级性质,保持部队的⾼度稳定和集中统⼀。坚持听党指挥,必须切实按照同志提出的“⾼举旗帜、听从指挥,围绕中⼼、服务⼤局,⾯向基层、创新发展,以⾝作则”的原则,充分尊重官兵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其次,突出抓好⼀个“实”字,要努⼒做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军区党委和机关带头改进作风,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深⼊⼀线部队,解决基层部队⾃⾝难以解决的问题。建⽴跟踪问责制度,坚持组织党委述职和集体听取各⼤单位⼯作汇报,促进各项⼯作的落实。再次,突出抓好⼀个“严”字,对⼲部和部队严格管理、严格要求。
  3.3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针,⾛有中国特⾊的精兵之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针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实施积极防御的战略⽅针,才能实现新时期军事⽃争的战略⽬标和战略任务,才能保证中国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前进,实现振兴中华的⽬的。⾛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完成祖国统⼀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国家制定与实施了“三步⾛”的发展战略,把建设富强、民主、⽂明、和谐的中国特⾊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发展的最⾼利益。新时期军事战略⽅针,全⾯反映了国家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的总体要求,并为实现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提供军事保证。所以军事战略⽅针在具体⽬标上,⼀是捍卫国家领⼟和主权的完整,创造⼀个有利于改⾰和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是以实现祖国统⼀作为现实任务;
三是维护国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四是保障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应有的地位,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3.4坚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培养造就新型军事⼈才坚持质量建军,⾛有中国特⾊的精兵之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正确选择。随着⾼新技术⼴泛运⽤于军事领域,争取质量优势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军队建设的⼀个共同趋势。减少数量,提⾼质量,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条基本⽅针。
美伊战争  积极推进中国特⾊的军事变⾰,关键在⼈才,其⽬的也是适应世界军事发展和现代战争的发展⽽培养和造就⼀批⾼素质的新型⼈才体。在信息时代的战争中,作战系统科技含量与⽇俱增。只懂军事⽽不懂科技,不能有效驾驭战争。有专家认为,武器装备的研究使⽤,是科学技术,是军事战略、战术⼆者的有机结合。作为现代战场上的主要打击⼿段,精确制导武器是战略、战役、战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典范。计算机、⼈⼯智能的应⽤更使武器系统和作战指挥成为统⼀体。这对国防科技或军事技术⼈员及指挥军官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代国防科学技术⼈员必须既懂得科学技术⼜懂得军事。现代战争的指挥军官也必须既懂军事也懂科学技术。因此,努⼒培养复合型指挥⼈才,必然成为军事变⾰的重点内容。
  3.5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标,推进中国特⾊军事变⾰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信息优势已经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体系对抗已经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特征,⼤⼒发展国防信息基础设施,
构建基于⽹络的⼀体化武器装备体系,是军队实现向⽹络中⼼转型⽬标的战略策划,是引领军队信息化发展的重⼤举措。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的本质是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构建⽹络为中⼼的信息服务环境,为获取未来战争的体系对抗优势提供⽀撑。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复杂度的不断增加、作战应⽤⽅式的不断变化、可利⽤资源的相对约束,导致了我军信息化建设呈现出整体性、涌现性、对抗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促进了军队信息化建设向⽹络化、智能化、天空地⼀体化⽅向发展。
  在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始终瞄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标,牢固树⽴整体发展、重点突破和长期建设的观念,坚持⾰命化带动、信息化推动、战⽃⼒驱动,⾛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式发展道路。要以“跟进、逼进”的姿态和“争夺、抢占”的勇⽓,全⾯加强以信息化为标志的质量建设,实现部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促进战⽃⼒⽣成模式进⼀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新技术进步上来,推动军队建设全⾯转型。要把改⾰创新作为部队建设的根本动⼒,⼤胆探索,敢闯新路,积极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认真解决部队建设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盾和问题,在重点突破中带动部队战⽃⼒建设⽔平的整体跃升。
  当代世界新军事变⾰是⼈类社会历史上⼀场影响最为⼴泛、最深远的军事变⾰,各国重新审视安全环境和战略策略,依据客观和主观需求积极主动地进⾏战略调整,促进了国际战略格局新的整合,对世界多极化产⽣了重⼤⽽深远的影响。
  ⾯对新军事变⾰掀起的巨⼤浪潮,我国的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也进⼊了⼀个新时期。适应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必须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推进中国特⾊国防现代化建设,确保赢得战略主动。中国始终坚持独⽴⾃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秉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针,以加强睦邻友好和加强合作为⼯作⽅向,执⾏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沿着和平发展道路,稳步推进中国特⾊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