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农耕文化在温泉景观的应用与表达探析
从化农耕文化在温泉景观的应用与表达探析
———以碧水湾温泉为例龙珍文,叶满波,陈晓菁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广东广州510900)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以从化知名度较高的碧水湾温泉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多次走访从化不同村落以及具有一定知
名度的景点进行景观元素抓取和提炼,对从化碧水湾温泉汤池区进行景观再设计。汤池景观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结合与温泉相关的传说和当地风俗礼仪进行景观设计,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泡泉体验,达到养生康体的目的,让人们在享受汤泉疗养的同时体会从
化文化,旨在传承弘扬从化本土文化、推动当地特产业发展。
关键词:农耕文化;温泉景观;
碧水湾温泉;景观设计深厚的文化基础,温泉养生是中国古代养生重要的一
部分,如开启养生先河的“骊山汤”
则是秦始皇时期的皇家疗养圣地,《温泉颂》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元
茛对温泉奇特疗养价值的赞颂,
同时期的《水经注》中则记载了中华大地多处具有汤池疗养价值的温泉,
同时详细介绍了各处温泉的特征和保健功能。
从化温泉传说早在清朝康熙时期就有地方文献记载,“饭甑泉”“龙宫煮泉”与“香粉瀑”则是《广东府州县志从化县新志》记录的三则流传甚广的温泉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古往今来从化一直都是环山绕水、果林繁茂的自然环境,绝佳的自然环境则有汤泉密布,便于身心疗养。同时,也映衬出从化当地人民勤劳善良、舍己为人的中华传统美德,也是利于推广从化自然景观文化和人文的案例。
1.3从化碧水湾温泉现状分析
从化碧水湾温泉度假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
良口温泉镇御泉大道353号,处于
“从化80公里绿旅游走廊”的核心地带,占地面积约16hm 2。场地周边景区密布,自然风景资源优越,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和五指山景区位于温泉北侧,南面临靠从都湿地公园、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周边林立世界生态设计大会会址、广州马术场等高端商务活动区、居民住宅区、文化教育区,是从化当地众多温泉当中受众最广的温泉景区之一。
从化碧水湾温泉汤池区分为7个区域,分别是戏
水区、水疗区、特区、休闲区、
药浴区、木屋区、贵宾楼,选取露天温泉汤泉池区不包括临河处VIP 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该区域是普通游客来此度假疗养接触最为广泛的区域。露天温泉汤池区根据季节变化会有明
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冬天为旺季,
人流主要集中在除戏水池以外的温泉区域内进行汤池泡浴;夏天为淡季,人流稀少,游客主要在戏水区进行游泳、戏水等活动;春秋两季人流量在夏冬之间,戏水区和温泉区游客分布相对均匀。
1.3.1用户体验分析。碧水湾温泉度假村开发较早,后
1
区域概况分析
从化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享有“广州后花园”之美誉,农业发达,从化地铁14号线嘉禾望岗-东凤方向的开通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直达广州中心城区,给从化对外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1]。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人们更为关注康养娱乐活动,从化若能发挥其保存完好的青山绿水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吸引广州等周边具有一定消费实力的客源,则对于从化乡村振兴发展和文化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1.1从化温泉发展历史
从化温泉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清,发掘于民国时期,盛行至今,是我国唯一与欧洲瑞士温泉齐名、富含珍稀氡苏打温泉,医疗价值极高,号称“岭南第一温泉”。公元1634年即明朝崇祯七年,地方志《从化县志》中从化八景之一“百丈飞泉”就是关于“汤泉”的记载,
“卷却银河水,青山应更青。等闲评陆羽,
来此读茶经。”则是明朝诗人黎贯用诗词对“百丈飞泉”的赞美。清朝
时期从化温泉则被誉为“枕漱”
佳境,很多官吏告老还乡后多选择在此隐居。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专业地质研究所的研究后,先
后在此建立多处温泉疗养场所,如从化温泉宾馆、珠江
颐养园温泉分院、柯树山房等都是以温泉为开发项目的旅游场地,从化温泉也因此成为我国早期旅游资源开发的产品之一。从化温泉已经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风景区和疗养胜地,是省级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镇和广州市卫生城镇,曾获“中国绿名镇”“广东旅游特镇”“广州市文明镇”“广州市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1.2温泉文化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积淀,养生理论有着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耕植物在从化温泉植物景观营造的应用研究———-以从化碧水湾温泉为例”(项目编号:2018KQNCX377)。作者简介:龙珍文(1987-),女,瑶族,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绿化设计
1
02〇
期开发的温泉会在一定程度进行模仿,导致同区域内的温泉开发模式同质化,缺乏个性化产品。结合现场实地调研和网络用户评价,对碧水湾温泉度假村游客的使用感受整理如下。正面反馈有:①景区前期宣传到位,大多到从化进行温泉旅游体验的人会选择碧水湾,且与心理预期相符合;②景区自然景观品质好,环境优美,汤池类型多,汤池间距离合适,服务人性化,体验舒适,景区管理高效;③鱼疗池、三叠池、泡泡池、冰火浴等新奇性汤池的受众多为青少年,中药池和对弈池等养生型汤池则为中老年体喜爱。负面反馈有:①度假氛围不浓,空间景观未能体现从化地方文化;②活动形式单一,汤池缺乏特,没有家庭型泡池,不方便家长照顾孩子,不利于幼儿家庭集体出游;③餐饮休息类设施较差,部分汤池周边服务不到位,周边垃圾清理不及时,池内偶有落叶等漂浮物。
1.3.2汤池景观分析。从化碧水湾温泉汤池区内有30多个风格多变的养生汤池,对普通用户开放的汤池有19个。汤池尺寸规模大体相似,汤池空间多为半开敞型,部分设计缺乏个性化,没有1~2人的普通游客空间和3岁以下婴幼儿亲子空间;动态空间较少,视觉体验一般。汤池周边植物多为常绿观赏植物,所选取的植物并没有展示从化风土人情,仅仅起到了绿化和观赏的效果,没有将植物景观与温泉的康养功能相结合;景观空间层次上多为高
大乔木,缺少叶
植物和花灌木以及
开花丰富的地被
层,季相变化不明
显,部分园路两侧
地被植物稀疏,有
黄土裸露现象,景
观效果较差。
区域内的公共活动空间缺乏趣味性的景观小品和文化科普展示点,景观文化方面较为薄弱,道路铺装形式单一,采用较为常见的工字铺、菱形铺和冰裂纹铺,铺装颜上多为灰系和黄系,铺装尺寸变化不大,没有通过铺装样式、图案、材料、彩等变化来营造不同区域的氛围;同时,公共照明设施、休息设施在颜、造型和材料有差异,不利于烘托整体氛围。
2从化农耕文化分析与景观提炼
从化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是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为久远的部分[3]。农
耕文化是人类在农业生产生活当中人类
普遍认同的国家制度、哲学意识、礼仪风
俗、文化取向和生活观念等的综合体系,具有地域多样性、乡土性、民族多元性、传承性和延展性,其内涵曾被
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8个字[4]。
农耕文化景观是指在景观立意、植物造景、水景营造、景观小品和装饰图案等方面植入农业元素,通过眼前的实体景观,让人们充分享受农耕文化的熏陶,在景观中能够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特民俗等。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从化引进了一批优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并成功打造成为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如鳌头镇壹号蛋鸡产业园是亚洲单体最大的蛋鸡产业园;落户于鳌头镇乌石村的广东谷越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基因库(公猪站)将成为世界最大单体公猪种业中心;鳌头镇小坑村华瑞绿源植物工厂是
广东省最大的植物工厂,服务于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传统村落方面,则有南平、西和、莲麻等村入选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农耕文化包含的艺术类型丰富多彩,如具体事物形态的农耕用具、民居建筑、服装装饰、地方饮食文化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等,还有一些不具备物质实体的农业礼仪和民间歌舞等。从化生态环境良好,至今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当地文化。从化各类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植物、村落建筑、文化历史组成了多彩的从化,温泉的景观彩可以设计得更为丰富,体现“从来山水绿,化作彩云飞”的从化特。一些从化代表性农作物、特小表1从化农耕文化彩
颜感情彩农耕文化内容提取元素
红火热、热情、振
桃花(桃花小镇)、荔枝、火龙果、红文化(莲麻村、宣星村)、玫瑰(宝趣
玫瑰世界)、红花荷(石门森林公园)、杜鹃(通天蜡烛山)、木棉(木棉村)
红主题、花果造型
橙温暖柿子、柑、桔、橙橙、文化含义
黄兴奋、健康、坦率油菜花(黄金花海)、金柚、冬蜜、荔枝蜜、稻田(米埗小镇)、芒果、枇杷黄系花海、荔枝蜜、冬蜜绿清爽、宁静、平和青梅(溪头村)、茶叶(大叶白茶、桂峰茶)、溪头村、石门森林公园青梅造型、茶叶元素
白安静、纯洁、信任百丈飞瀑、流溪香雪(梅花)、金银花、禾雀花白,梅花造型
蓝放松、希望、独立夜空(阿婆六村)、流溪河森林公园蓝、山、水、林
紫柔软、高贵、神秘葡萄园、兰花(高山兰花)紫,花果汤泉
镇以及景点可以根据彩印象进行归类(见表1)。
根据调查,从化还保存着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以及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裕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木棉村五岳殿、文峰塔;市级文物保
护单位从化学宫、邓村邓氏祠堂等[5]。非物质文化遗产
则多为与礼仪风俗相关的活动,如掷彩门、猫头狮、添
丁上灯、谭氏蜂蜜炼制技艺等。
表2文物保护单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元素提炼
级别类型项目内容景观元素
文物保护单位广裕祠、五岳殿、文峰塔、从化学宫、邓村邓氏祠堂镬耳墙
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掷彩门、从化猫头狮、从化水族舞、鳌头醒狮、添丁上灯
习俗、从化温泉传说、吕田大肉、醋、荔枝皇传说、
谭氏蜂蜜炼制技艺、吕田头酒酿造技艺、鸡公狮
装饰图案雕刻、风俗
礼仪圆灯铺装设计3农耕文化在碧水湾温泉景观的应用
温泉作为从化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温泉旅游
103〇
于体验型经济,注重用户的使用感受,汤池景观设计需要围绕游客需求和感受展开。根据前期调研,游客认为碧水湾温泉跟其他温泉没有显著差异,不能从汤池区感受到从化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地方特。
从化农耕文化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类型,可以从地方饮食、风俗礼仪、民居建筑、乡土植物等提取元素,对碧水湾景观进行适当改造,犹如一座从化农耕文化的展览馆,为游客提供舒适多样的汤池环境,激活从化温泉资源,推动从化文旅产业发展。
3.1山水立意景观构图
景观立意上融入从化山水元素,“山”“水”“月”构图寓意从化母亲河流溪河从月下的桂峰山流出,流淌在
从化大地上。以蜿蜒曲折的园路代表流溪河,周边各区的泡池则对应着因流溪河应运而生的特小镇,同时映衬流溪河森林公园、石门森林公园的自然景。
入口处设置彩花带景观,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各元素来自从化各类建筑、植物、民俗礼仪等农耕文化相关的彩,也能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从来山水绿,化作彩云飞”的从化。小品景观上设计景墙与牌坊,融入了以广裕祠、五岳殿、灵秀坊为代表的岭南建筑元素,展现从化物质文化景观,让游客深切感受从化农耕文化对景观的影响。
3.2从化花果泡池区
农耕文化景观中,选用具有地域特征的乡土植物进行景观设计,能够很好地让人联想与此相关的农耕生产生活场景,展现当地农耕文明所代表的思想文化。花果泡池区采用从化具有代表性的桃花、木棉、玫瑰花、青梅、荔枝、火龙果等花果为元素提炼汤池轮廓,分别指代从化的桃花小镇、宝趣玫瑰园、木棉村、溪头村、钱岗糯米糍水厅桂味为代表的从化荔枝和以大丘园农庄为代表的从化火龙果园。
桃花、木棉和玫瑰花池直接用对应花型作为泡池轮廓外形,池壁池底均雕刻对应花卉图案,汤池温泉水直接放置桃花、木棉、玫瑰花为主的干花进行泡浴,与汤泉疗养功能相吻合;汤泉周边分别种植以桃花、木棉、月季为主景的植物景观,木棉池和玫瑰池在泡池与木棉树和月季之间用低矮的灌木过渡,
避免木棉树干瘤刺和月季枝干皮刺弄伤游客。
溪头村有广东最美乡村之称,也是从化母亲河流溪河的源头之一,每年3-4月份盛产的青梅深受游客喜爱。温泉汤池以青梅果实为造型,池壁外围铺装在果蒂处,配以树叶造型,用写实的方式呈现青梅的特点,泡池通体采用青材质,犹如真实的青梅散落在此。荔枝汤池以荔枝的造型,采用倒圆角后的三角折线构图方式呈现荔枝的特点,池顶采用红,象征着荔枝外壳形状,池壁池底采用浅粉铺装,象征着荔枝果肉,汤池中心设置一黑圆形石桌,象征着果核,上面放置围棋供游客对弈,黑白棋子颜与荔枝果肉果核颜相似,再次加深荔枝主题汤池的氛围。火龙果汤池形状造型取自火龙果切面,外铺装彩采用红表皮和绿鳞片,白的池底、池壁和汤池内的牛奶浴代表着火龙果白的果肉,向游客清晰明了地展示火龙果的特征。花果泡池区通过花果元素提取进行景观设计,向游客展示从化具有代表性的小镇、村落和经济作物,潜移默化中诱导游客前往游玩或者购买,如同软文一般加深游客对从化的认知,带动从化经济的发展。
3.3民俗礼仪泡池区
广东旅游景点彩门泡池为儿童戏水池,水池中央设置一高杆园灯,泡池及其四周均采用烟花状铺装,犹如从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掷彩门”后烟花散落满地,圆灯采用多层灯笼形状,模拟“添丁上灯”习俗,水池周边摆放形态各异的小型狮子雕塑,既能吸引儿童,同时容易让人联想从化猫头狮、鳌头醒狮和鸡公狮等从化与狮子相关的非遗文化。
香粉飞流泡池以从化温泉传说“香粉瀑”为设计灵感,传说中香粉瀑水流倾泻如同仙女手中的白玉纱巾一般,如粉如雾,沁人心脾,瀑布周边彩蝶翩跹起舞却不见鲜花,取用此处流水调制的香料则有祛病辟邪的功效。泡池一角做小型假山瀑布造型,假山上布置雾喷,模拟仙女手中白玉纱巾般飘渺虚幻,并利用水流冲击对人体进行按摩,放松肌肉;泡池周围种植大量芳香类植物,利用植物芬芳营造出“香粉瀑”香气怡人的氛围,实现园艺芳香疗愈的温泉疗养功能。
流杯之泉模仿古人曲水流觞的传统娱乐习俗,在蜿蜒曲折的水流中放置茗茶,顺着预定的水道漂流,游客在泡泉过程中随机取用,将岭南传统待客之道品茗替换古人的饮酒小酌,更为适合温泉氛围和现代健康饮食习惯,让游客在泡泉过程中与茶、水、人产生互动,享受茗茶清香。池壁和池底雕刻从化山水缩影,选用从化特茶叶“桂峰山茶”,契合“曲水流觞”流溪河出于桂峰山并贯穿从化文化脉络的文化意境,在温泉泡浴过程中体会从化第一水、第一山、第一茶的文化景观,加深对从化山水和茶文化的印象,同时宣传从化茶业。
“非遗亭”为泡池区内服务型建筑,用于游客简单用餐补充体力,在面积较大的泡池中设置一景观亭,采用岭南建筑风格,亭子装饰上四面分别采用以“从化水族舞”“谭氏蜂蜜锻炼技艺”“从化温泉传说”“吕田大肉”等为主题的雕刻图案,亭子上悬挂由当地书法家书写歌颂从化的楹联匾额。“非遗亭”将休息亭和温泉泡池相结合,同时满足游客泡泉、享受美食的需求,“非遗亭”根据时令节气为游客提供由从化特(下转第53页
)104〇
(上接第104页)瓜果及加工制作而成的饮品甜点,如蜂蜜水、桂花茶、玫瑰蜜枣茶、金银花茶、姜枣茶和已经进入从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吕田大肉、吕田头酒和醋等。
4结语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活生产实践过程的经验总结,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分析从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耕文化,探讨农耕文化景观化在温泉景观的应用,对于传播农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从化农
耕文明历史悠久,选取具有代表的古村标志性建筑进行景观小品设计,对从化当地村落建筑、特植物、风俗传说等提取景观元素并进行彩归类,入口处彩花带景观向游客直白展示“从来山水绿,化作彩云飞”的从化,引导游客探索从化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将从化具有特的农副产品进行景观化,在温泉汤池景观中展示从化桃花小镇、木棉村、宝趣玫瑰园、从化荔枝、溪头村青梅和大丘园为代表的火龙果等从化特花果,能够很好地渲染农耕文化氛围,让都市游客在温泉泡浴中沉浸式感受从化特农副产品。民俗礼仪泡泉区将从化具有代表性的掷彩门、添丁上灯、醒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景观化,将跟温泉相关的传说设计成为具象可感知的温泉景观,能够很好地展示从化地方风土人情,将碧水湾温泉景观地方化特化,有助于碧水湾温泉在同行同质化竞争中与其他温泉区别开,有利于从化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收稿:2022-02-18)参考文献:
[1]赖惠玲.广州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2):120-121.
[2]高星星.广州都市型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3]赵书艺.农耕文化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表达[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6.
[4]孙丹丹.基于农耕文化的农业博览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5]何彬彬.从化北回归线生态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C]//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
—分1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15:50-55.
5结语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五感景观研究文献的作者、合作机构、关键词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剖析了该领域的优秀研究员,研究的热点、前沿以及发展趋势,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作者与机构共现分析发现,五感景观的主要研究作者有孙明阳、杨勉、刘滨谊、刘江等;形成了以兰思仁、刘敏、葛坚为中心的3个比较重要团队;主要研究机构为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同济大学,但作者合作相对比较松散,大多为独立研究,同时高校与高校之间合作也不明显,有待加强。
(2)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得到当前五感景观研究主要集中在视觉景观、听觉景观以及体验式景观。其中视觉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视觉尺度和视觉元素研究两方面;听觉景观集中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听觉感官体验和听觉景观设计方法方面;体验式景观则集中在不同类型绿地的体验式景观设计应用探究、体验式景观规划设计和体验式设计方法三方面。对于五感景观中触觉景观、嗅觉景
观、味觉景观的研究较少,有待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
(3)通过对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五感景观研究在2017年以前研究的重点在单维度景观研究,且集中在视觉与听觉;2017年以后研究重点逐渐从单维度景观转向多维度景观。通过总结分析五感景观发展,预测未来学科研究的热点,可以发现健康环境营造、五感体验对人体健康是否有益、乡村旅游、五感体验等问题的研究将成为持续关注的焦点。
(收稿:2021-11-22)参考文献:
[1]周梦佳,蔡平.“五感”设计在景观中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1):83-86.
[2]张全.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五感景观应用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5.
[3]吴冬婷,刘兴诏.国内五感式景观设计研究进程与趋势分析[J].福建建筑,2017,(09):21-25.
[4]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5]孙善芳,唐治锋,杨春淮.城市景观的视觉分析与模拟控制方法[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4,(03):254-258.
[6]李国棋.《Soundscape通告》——
—声音景观研究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S1):97-99.
[7]谢丽.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1993-2013年)[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8]赵光明,王萍.基于CNKI和WOS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知识图谱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21,53(02):148-156.
[9]廖凤灵.科学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方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 2018.
[10]奚露,邱尔发,张致义,等.国内外五感景观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20,33(04):31-36.
[11]谢明洋.环境景观设计中的视觉尺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3):109-113.
[12]郭宏斌,荀平.景观环境塑造中的视觉美设计研究[J].重庆建筑, 2009,8(09):13-15.
[13]闫迪,马谊恒.论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7):34-36.
[14]叶茂乐.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9.
[15]李国棋.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2004.
[16]翁玫.听觉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7,(12):46-51.
[17]刘滨谊,陈丹.论声景类型及其规划设计手法[J].风景园林,2009, (01):96-99.
[18]刘江,郁珊珊,王亚军,等.城市公园景观与声景体验的交互作用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12):86-90.
[19]李宇.体验式景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营造研究[J].设计,2019,32 (06):133-135.
[20]庞莹薇.体验式景观设计在红旅游景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28(03):39-41+48.
53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