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育目的的认识论文
我对教育目的的认识
生命科学学院
任娅茹
1090800077
2010-10-6
我对教育目的的认识
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摘要】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或所预期所实现的结果。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也是教育制度、课程、教学等理论得以展开的基本依据。在本文中,主要讨论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教育目的的本体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对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及其所涉及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探讨,三是对对我国教育目的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四是本人对于教育目的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教育目的  功能体现  价值取向  双刃剑
一、教育目的的本体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1、教育目的的基本意蕴
  想要解决有关教育目的的问题,必须首先知道教育目的的准确定义。
  教育目的 即“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从所含内容的主要指向来看,教育目的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或者说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
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国家或地区)-----培养目标(学校)-----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立性。
2、教育目的的特点
首先,这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有二,第一,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第二,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其次,除了这几个基本特点外,教育目的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抽象性——教育目的是对教育对象体发展的一般的和概括性的要求而非只针对某个具体个体的要求。
理想性——教育目的渗透着目的确立者对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的美好期望和高层次要求。
终极性——与理想性相联系,教育目的带有某种不可及性。它的意义就在于它对教育活动的引导性。
3、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根据教育目的的作用特点来看,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从其要求的特点来看,有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来看,有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从其体现的范围看,有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之分。
4、教育目的的功能
  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既相互区分又联系紧密。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而教育目的,前面已经提到,是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所实现的结果。综上,教育目的的功能是指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教育目的只要有以下四点功能。
定向功能——指教育目的具有引导教育活动方向的作用;
调节功能——指教育目的具有调节教育活动行为的作用;
激励功能——指教育目的具有激发教育活动动力的作用;
评价功能——指教育目的具有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及其所涉及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探讨
教育目的的选择,即对人的培养目的或目标所进行的选取或抉择。教育目的的确立,即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对教育目的进行确认和确定,是对教育目的或目标选择结果的肯定。
1、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确立一个科学的教育目的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其一是社会依据,只要是依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其二是人的依据,只要考虑到人的身心发展和人的需要。
  2、教育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这其中涉及的基本问题就是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
位的价值取向。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主张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教育的社会目的只是教育目的中次要的部分;
②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和天赋的自由权利,维护受教育者的人格独立与尊严;
③强调每个受教育者都是不可重复的、独一无二的价值主体,强调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把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促进个人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视作教育的最高目的。
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中有关教育目的的观点主要有-----------
①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社会或国家的整体需要来造就个人,教育只是服务于社会或国家整体利益的工具与手段;
②认为社会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首要因素,个人只是确定教育目的次要因素;
③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个体掌握社会的知识与规范,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④认为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⑤强调个人对社会规范或社会权威的服从;
⑥认为个性的存在没有什么价值与重要性。
三、对我国教育目的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经过历史的发展和革新,我国的教育目的也随之改变。在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其中,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有以下几点
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的教育目的蕴涵全面发展的深刻要求,这一点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如何理解这个思想呢?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理解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一个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从人的心理素质角度概括的全面和谐发展。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素质划分为智力、道德、情感三个方面,教育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使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塑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
第二个层次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应该把德智美三育同作为其物质基础的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
第三个层次指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这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必须了解如何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实现“四育”综合。
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四、我对教育目的的认识
毋庸置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本人认为,教育乃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对于教育目的,我认为,教育目的是为了让人更加自由。我们从小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为的是可以更好的掌握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更好的将它表达出来,以致付诸实践;为的不是让教育束缚我们的思想,在各种条条框框下自重所措或随波逐流。对比如给一个东西下定义一样,自然书中有相当准确的、前人总结好的定义,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字不差的复述,而是真正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讲出来。这就是书,要读的进去也要读得出来。切忌死读书,读死书。正如哲人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西方对于教育重视“inspire”,即启发,一点就透,而中方更多的是灌输知识。联合国教科文有这样的口号: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这些远不是书本所能给的。
其次 ,教育目的是素质教育,而非应付考试。虽然我不得不承认,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的确,考试有一定的查漏补缺的好处。但是,在当今社会,
考试越来越功利。这个问题,在中高考尤为突出,千军万万马齐过独木桥,各显神通,头悬梁锥刺股。在今年的高考中,有众多人选择退出高考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印度传统的名校中其中检验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在这个学校中只有兰彻一人坚持自己的主见。片中的故事情节发人深思。“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的确,当今社会有多少家长忧心忡忡“别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随之而来的铺天盖地的补课、报班,唯恐片刻放松就会落于人后。真如男主人公所说,增长的不是知识而是压力。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应试教育是指以牺牲学生的其他发展为代价换取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一些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其创新能力令人堪忧。我们不是为了在这个巨大的生产线上贴个标签就可以走向社会。
教育目的还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等。多少花季少男少女纵然轻生,走上了自杀这条不归路。我们为何如此脆弱?心理问题在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拥有好的心理素质真的可以令人生有所不同。在学
校遇到的挫折远不及社会给予的猛烈而残酷,假若学校中的小摩擦都难以解决,他日怎样应对社会的挑战?
以上就是我对教育目的的几点认识,教育目的,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如何运用好这把双刃剑,着实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必须在以素质发展为核心并且确立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才可以使这把双刃剑发挥其力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