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泉都森林咸宁——湖北省咸宁市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湖北省咸宁市位居中部崛起“两纵两横”和湖北“两圈一带”战略规划的重要区域,是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城市经济区的地理中心,东临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倚武汉,境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1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市,成为中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
咸宁是一座物产丰富、宜游宜居的生态休闲旅游城市,有中国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创新型城市、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湖北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市等称号。
这里山清、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陆水湖、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还有三国赤壁古战场、闯王陵、汀泗桥北伐战争遗址等人文景观,是华中地区休闲度假旅游胜地。50.45%的森林覆盖率成就了咸宁“天然氧吧”,一年365天的优良空气指数让咸宁成为了“宜居山庄”。
香城泉都森林咸宁
——湖北省咸宁市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咸宁市林业局
28
2019.9
wangqi8809@126
咸宁市2012年开始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5年获得了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为巩固和提升咸宁市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全
面建设完善城市森林体系,咸宁市继续严格按照《咸宁市国家森林城
湖北省旅游市总体规划》的建设内容,以打造“中国香城泉都,江南森林名城”
为目标,从森林生态体系、森林服务体系、森林产业体系、森林生态
文化体系、森林城市支撑体系5个方面,持续开展森林城市建设,通
过5年的建设,形成了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各项指标在2015年基础上均有明显提升。
森林城市建设 助推生态文明发展
森林城市建设,对于咸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推进作用。咸
宁市通过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承载力,增强
了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生
态容量。
咸宁市东连江西,南接湖南,是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交汇
的中心,是“一脚踏三省”的枢纽城市。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全市紧
紧围绕生态优先理念,大力发展绿经济,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林业
生态建设为支撑,经济崛起为目标,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
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好咸宁市丰富的自然资源,走出一条推动城市跨
越式发展、具有咸宁特的科学的发展模式,实现绿崛起。
生态优美的咸宁市,素以“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泉温、洞奇”
的风光知名,南为幕阜山生态山地森林连绵带,北连西凉湖、斧头湖、
三湖连江、大洲湖等湿地,呈现“南山北泽、一江贯东西”的生态
资源;而“百湖簇拥,温泉遍布、山水相依、蓝绿交融”的城市景观
碧水绕城
春无边  廖宗俊 摄
29
2019.9
生态格局,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条件。咸宁森林城市建设突出山水特,构建山、水、林、城相映生辉的城市面貌,加大城市生态绿量,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实现森林城市建设的水网化和林网化。
多措并举  绘出城市高“颜值”
严格对照国定“创森”内容和标准,拓展思路,深化措施,走特发展之路,扬“香城泉都”之名。绿已成为咸宁的魅力名片,生态已成为咸宁的金字招牌。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严格按照《咸宁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要求,确立“中国香城泉都,江南森林名城”的森林城市定位,形成水绿交融、
特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森林规划体系,做到规
农田林网建设
绿满山乡
30
2019.9
wangqi8809@126
春无边  廖宗俊 摄
官桥镇官桥村8组
大幕东源花谷
31
2019.9
公顷,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16086.6 公顷,完成林业血防林建设1973.3公顷等,构筑了城、镇、村一体的绿化格局,形成了咸宁市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同时,按照咸宁市《中国香城战略规划》,以桂花、香樟、栾树等为主要树种,辅以梅花、含笑、红叶碧桃等多种花卉,全力打造“香城”绿韵景观。
以壮大产业为支撑。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通过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楠竹丰产林基地、油茶基地等第一产业,竹产业项目、桂花产业加工项目、油茶深加工项目等第二产业,森林旅游产业第三产业,力争形成具有地域特的林业产业。2015—2019年期间,共完成速生丰产林14312.4公顷,新造楠竹林11250公顷,新建油茶基地13465.35公顷。全市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林业产业基地1525个,林业加工企业500多家,全市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中国驰名商标4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咸宁这座生机勃勃的新兴城市正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政务环境、优厚的人文环境、优良的治安环境,倍受海内外投资者的青睐。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67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2亿元。
以生态管护为重点。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确保森林生态安全。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九宫山、药姑山、长江新螺段白鱀豚、黄盖湖4个自然保护区和17个自然保护小区;建成陆水湖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潜山等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出台《咸宁市湿地资源保护暂行办法》《咸宁市城市规划区山体水体保护办法》。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全市7434株古树名木进行建档、挂牌、修剪、防病防虫、安装
避雷设施,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坚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
赤壁陆水湖湿地32
2019.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