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湖景观对日本传统风景营造的影响
283艺术文化交流
2013年07月下半月刊
拥有2200余年的建城史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海内外知名的传统风景旅游城市。13世纪到访过中国的马可·波罗曾在《东方见闻录》中对杭州西湖有过感性的描述。清代李斗所作“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的评价,点出了杭州胜于其他传统江南城市的景观资源——优美的湖山格局。西湖是传统中国文人的审美崇拜圣地,也是中国文化审美体系中的一个坐标。2011年6月,“西湖文化景观”正式登录世界遗产名录,其极具中国特的文化景观的价值终于被国际遗产保护界所认可。事实上,在古代东亚地区,尤其在日本,西湖风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渗透风景营造的审美主旨。本文主要叙述西湖景观意象对古代日本景观营造的影响。
一、西湖景观在日本的传播简史
由于唐代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当时从日本来的遣唐使团并未对杭州西湖有所关注。另外,由于南宋时代开始才出现记载西湖的地方志,因此12世纪之前,西湖风景传入日本的唯一媒介是诗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白居易(772-846)对于西湖的咏叹,其中描写了孤山,灵隐寺,白沙堤等一部分西湖景观。由于白居易的文集对于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产生过巨大影响,因此可以推断至少在9世纪,关于西湖的信息已经传入日本。
唐代以后,由于日本与五代以及宋代诸王朝都没有正式的国交,因此关于西湖风景的信息主要通过书籍,靠双边贸易传入日本。之后,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先后约有400名禅僧从日本进入元代和明代的中国,其中很多从杭州登陆。因此可以推测这些僧人曾到访过西湖周边山中的灵隐寺,净慈寺等佛教圣地,并将在中国所习得的禅学带回日本,同时也将西湖风景通过日记,随笔等形式带回日本。其中,林和靖(967-1028)于1005年隐居孤山,过着“梅妻鹤子”的隐逸生活,直到终老也没有再踏入杭州城的典故也传入日本。从此,西湖风景开始带有隐逸彩。
画僧雪舟(1420-1506)从明代中国回日本后,开创了强调造型美的画风。其弟子秋月继承了这种画风,并开始描绘西湖风景。从此西湖风景在日本有了具象化的表现。在中国,1547年,《西湖游览志》著成。其后,《西湖志》等地方志出现。这使得有关西湖的信息更加完整地传入日本。同时,日本从宽文时代中期开始书籍出版业兴起,元禄时代以后市民文化开始繁荣,这使得传入日本的西湖著述的影响从上流社会开始扩散到民间。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出于对西湖文化的憧憬,在日本有大量的西湖图出现,西湖的山水景观格局成为将军、大名御用画师审美教育的粉本,西湖风景作为装饰出现在了大名住所和寺院内的屏风上以供鉴赏。其中西湖中的岛、堤、桥、塔等景观要素被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西湖十景”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最终,17世纪以后,西湖风景的全体构造的精髓被完全理解,知识阶层开始把心目中理想的西湖风景通过缩景手法复制到庭园景观之中,并开始大胆尝试景观象征化手法的运用。二、日本传统景观
营造中模拟西湖的实例
在日本,模拟西湖景观的实例可以分为两种尺度。一种是庭园尺度的微缩景观,其中有东京的小石川后乐园(1629年建),以及旧浜离宫恩赐庭园(1678年前后建),广岛市的缩景园(1619年前后建),和歌山市的养翠园(1818年前后建)等。另一种是城市景观尺度的实例,其中以水户市的千波湖(1651年湖中筑堤,1690年命名为柳堤),以及近代以后所建的福冈市大堀公园(1924年设计并建设)。以下为这些案例的简介。
在微缩西湖景观的庭园中,由中国人直接参与指导的是小石川后乐园(面积约70850 m2)。明朝灭亡后,遗臣朱舜水不愿降清,东渡日本,在江户教授儒学。水户藩主德川光圀对他十分尊崇,并在建设后乐园的过程中听取了朱舜水的意见,在园中加入了浓厚的中国趣味。园中直接模拟西湖风景的就是呈直线状的石砌“西湖堤”。在庭园的另一侧,则建有中国式的石拱桥,名“円月桥”。同时,园中还铺设有中国式样的登山石径。同样位于东京的旧浜离宫恩赐庭园(面积约250,000 m2)也是以水面为景观核心,并在水岸和池心的中岛之间架设有“苏堤”,并在堤的中央砌有中国式的石桥。虽然山水格局与西湖的平面并无相似,但“苏堤”和石桥与杭州西湖有着精神上的联系。
位于广岛的缩景园(面积约60,000m2),其名称本身便来自园内景观对于西湖景观的微缩。该庭园的设计者曾多次到访中国,深受西湖景观风格的影响。园中以池为中心的水面上同样架设有堤和拱桥。
并且园中34处景名都参考过《西湖志》。特别是园中的“跨虹桥”与“映波桥”的名称和杭州西湖的“苏堤六桥”中的两桥完全一致。
在和歌山养翠园(面积约20,600m2)中有大面积的水域,因此横跨水面的堤比较长,该堤成为了全园的主景。堤上架有三座石拱桥,象征了杭州西湖的“苏堤六桥”。同时此庭园充分借景周围的缓坡山脉,成为日本庭园中景观格局中和杭州西湖最为相似的案例。在城市景观实例中,位于水户的千波湖是比较著名的案例。千波湖原为泻湖,后出水口闭合成湖沼。这一点与杭州西湖的形成原因十分类似。为勾通上下城的交通,水户市于1651年在湖中筑堤,并沿堤种植柳树,给行人提供绿荫。市史中记载此堤可以与中国西湖的苏堤相媲美。
另一处参考西湖景观营造手法并应用于城市景观营造实践的案例是位于福冈市的大堀公园。这是一处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模拟西湖风景的案例。该水景公园中堆有大小三岛,岛与岛之间由堤相连。虽然在设计说明中并未明确提到该方案与杭州西湖的关联,但其景观形态明显受到孤山与白堤的影响。
三、总结
西湖景观在日本的传播跨越了千年。从文字描述的传入,到出现专门以西湖为主题的画作,再到17世纪以后在造园及城市景观营造实践中引入西湖景观的精髓,日本对西湖景观的学习和鉴赏呈现出三个阶段。虽然在营造手法上只是截取西湖风景的一部分点缀其中,但对西湖景观气韵进行的模拟已经成
为了日本景观营造历史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092)
西
殿
西
西
杭州西湖十景
17
西
西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