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专题研究报告
碳中和专题研究报告
一、 “碳中和”背景:绿转型加速产业结构实质变迁
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全球有超三分之二的经济体宣布“碳中和”目标。当前国 际社会已对通过减排减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基本达成共识,“碳中和”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 选择。目前已经发布“碳中和”目标的经济体 GDP 在全球的占比已超过三分之二,目标实现年份集 中于 2050年前后;其中,中国、美国和欧盟这三大全球主要碳排放经济体(2020年碳排放合计占 比 53%)都承诺将于本世纪中叶左右实现“净零排放”或“碳中和”。
欧盟的碳减排进展和绿金融实践均走在世界前列,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欧盟首要电力来源。从海外 减排进展看,英法德等部分欧洲国家率先于 20世纪 70-80新能源汽车排名前十名年代实现碳达峰,距今已有四五十年;目 前欧盟碳减排目标完成率最为领先,2020年碳排放相比基准年份减少40%左右,目标完成率约75%。伴随着碳减排行动的开展,欧盟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实质性改变:以电力来源结构为例,2020年可再 生能源首次超过化石燃料,成为欧盟首要电力来源,可再生能源1发电占比达 38.2%,高于化石能源 1.2个百分点,另外核电占比 24.8%;其中,太阳能
、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发电占比分别为 5.2%14.4%5.6%12.7%。与此同时,欧洲绿金融实践也走在世界前列,2019 6月发布的《欧盟 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成为欧盟可持续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欧盟碳交易市场也逐渐走向成熟,其 于 2021年正式进入第四阶段交易期,配额分配覆盖石化、电力、水泥、钢铁、铝业、玻璃、造纸、 陶瓷、航空等行业。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实体产业结构变迁将显著加快。2020 年,中国正 式提出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2021 7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再次 强调“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过去支持绿 经济发展的政策多是点状的、局部的,而此次“30·60”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未来政策支持发展绿 经济的力度将大幅加码,由此将带动国内实体产业结构变迁将显著加快,实体经济的绿化和数字 化转型也将成为资本市场中长期布局方向。其中,在能源生产端,国内的能源结构将迎来颠覆性调 整,化石能源将逐步减少或退出,光伏、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将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在能源消 费端,电气化和效率提升是重点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包括工业、钢铁、水 泥、建筑业等在内的传统行业也将迎来大面积的电气化改造和节能提效的技术路线改进;在促进碳 吸收方面,生态固碳
CCUS 等前沿固碳技术研发和商业化推广等将有望得到更多资金支持。
二、 资本市场变化:绿产业与棕领域的资金分化
2.1 融资支持:向绿产业倾斜,棕领域渐收紧
从一级市场的融资结构来看,绿产业融资获更多资源倾斜,无论是债券还是股权;而高碳排放行 业的融资相对收敛。
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产业融资规模加速扩张。债券融资方面,全球绿债券发行提速,据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统计,2020 年全球绿债券发行规模超 290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 中,有接近 85%的募集资金投向能源、建筑和交通绿转型领域。我国绿债发行规模自 2016 年开 始连续 5年都超过 2000亿元人民币(仅为中国贴标绿债),20211-8月累计发行绿债超 4200亿 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作为绿债券的“升级版”,碳中和债于 20212月开始登场,募集资金 应全部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绿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 及偿还绿项目的有息债务,截至 8 月底,累计发行规模超 2000 亿元人民币。
股权融资方面,全 球范围内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相关的股权融资自 2017 年以来加速扩张;截至 2021 年一季度, 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行业 PE/VC累计融资额首次超过 90亿美元,中国占比最大,超过 50%。我国 也同样呈现出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融资景气向上、传统高碳排放公司融资相对收敛的特征;其中, 按申万行业分类,截至 8 31 日,2021 年电气设备行业 IPO 规模占比升至 6.9%,该比重是 2014-2020 年间 4.6%的年均占比的 1.5 倍。8 12 日,宁德时代发布新一轮定增预案,拟非公开 发行股票募资不超 582 亿元,用于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的扩建、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补充流动 资金;如最终成功落地,则将成为 A 股史上最大的民企定增融资。
全球高排放高耗能行业面临撤资风险,我国新设可持续挂钩债券工具支持传统行业绿升级。全球 范围来看,已有多家投资机构和资产所有者宣布从化石燃料领域撤资,例如,2020 1月,贝莱德 (BlackRock)承诺放弃动力煤生产厂商和其他被认为具有可持续性风险的投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 会自 2020年承诺抛售其持有的化石燃料资产并且不再对该行业进行任何新增投资。我国资本对于棕 行业的支持力度也在降低,2016 年以来采掘和钢铁行业 IPO 规模占比长期处于 0-2%低位区间。然而,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2021年我国新设“可持续挂钩债券”为电力、煤炭等传统行业绿 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截至
831日,目前已有 17只可持续挂钩债券上市,发行规模约 243亿元, 电力、煤炭、钢铁行业的相关债券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 72.4%10.3%6.2%
2.2 估值分化:绿产业呈现显著超额收益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绿产业已经开始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 其中,以美国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的 5只绿能源和传统化石燃料 ETF为例,绿能源类 ETF2019 年、2020年间的收益率均值分别为 22.7%142.6%,相比于化石燃料类 ETF收益率均值分别高出 39.5 178.4个百分点。以具体上市公司市场表现为例,其一,新能源公司与传统能源公司估值差 逐渐收敛,截至 2021 831日,海外可再生能源公司 NextEra Energy 1600亿美元,与全球 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的市值比已从此前小于 1:20 收窄至目前的 11.5 左右;我国光伏龙头企业隆 基股份市值超 4800 亿元人民币,与国内石油巨头中国石油的市值比已从此前 1:500 收敛至目前的 1:2左右,达到煤炭龙头中国神华市值的 1.2倍。其二,新能源汽车龙头公司市值已经显著超越传统 车企龙头,海外电动车龙头特斯拉市值超 7200 亿美元,是丰田汽车市值的 2.5 倍,通用汽车的 10 倍左右;我国电动车产业链龙头宁德时代市值超过 1.1 万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石油的 1.
3 倍左右;国内电动汽车公司比亚迪市值超过 7000 亿元人民币,是上汽集团市值的 3 倍。
三、 重点产业解析: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
全球“碳中和”战略推进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实质性变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量空间较大, 相关企业的成长性显著提升,本篇报告将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产业链的国内 外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
3.1 新能源汽车:新型汽车消费趋势下,供应链整体成长空间打开
新能源汽车持续受到全范围内加码的政策支持,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扩张。2020年疫情后全球新能源 汽车行业强势复苏,全年累计销量超 300 万辆,同比增长 41%,全球渗透率为 4%,较 2019 年提 升 1.6个百分点;2021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进一步加速,上半年累计销量达 255万辆,市场渗透率 接近 6.2%。整体来看,坚定发展新能源车已成为全球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在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引导 下,企业电动化战略布局也更加明朗,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有望在政策、供给、需求三个环节的共同 驱动下迎来长期高速增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