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第20讲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第20讲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整合】
1.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
①发达的农业。
明朝中后期,外来物种的引进,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②发达的手工业生产。
明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
③发达的商业。
数十座较大商贸城市的出现,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④充足的货币条件。
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⑤科技优势。
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
(2)标志:雇佣关系的出现。
(3)发展状况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有了缓慢的发展,但直到战争前夕,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状态。
2.重农抑商政策
(1)概念
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以来中国历代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即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实行的原因
①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②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③通过发展农业,专制主义王朝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闭关锁国政策④统治者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3)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
4)影响
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②消极影响
a.抑商的结果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b.到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而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1)海禁
①含义
由官府统一管理和经营对外贸易,禁止商民私自出海贸易和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②推行原因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③实质
是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中的体现。
(2)闭关锁国政策
①含义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②推行原因
a.清朝前期自然经济比较稳定,生产的产品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外来商品,自然经济这一经济基础是清朝闭关自守的主要原因。
b.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夷”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而危及其统治。
3影响
①积极影响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消极影响
a.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以沉重打击,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b.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重点考向】
考向一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不利因素
(1)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碍;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着已经聚集起来的商业资本、资本投向土地,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缺乏资本积累,手工业难以扩大再生产。
(3)封建制度的束缚。“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重关卡,征收重税,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4)对外转向闭关自守,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
(5)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生产手段落后、分散保守,自然科学和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典例引领】“(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
官取酬。但粮钱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生产
【答案】A
考向二    重农抑商与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1)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实施于明清时期。
(2)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为了征收赋税和巩固统治,抑制商业发展,实质是维护封建经
济的基础;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为了防范人民的反抗和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3)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采取重征商税、限制商业活动和歧视商人的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和外商来华贸易
(4)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但后期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典例引领】据史料记载:嘉靖时,国势日衰,海防废坏,倭寇“剽掠辄得志,益无所忌”。明政府认为“倭患起于市舶”,于是撤销了市舶司,海禁更加严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巨商和海盗便和倭寇相勾结,亦商亦盗,兼行劫掠。导致倭患日重的直接原因是(  )
A明朝国势日益衰落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东南海防逐渐废弛
D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答案】D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海禁更加严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巨商和海盗便和倭寇相勾结,亦商亦盗,兼行劫掠”分析可知,实行“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的日益严重,D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直接原因,B项与材料无直接联系,C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冲关】
1.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
A.农产品的商品化加速
B.手工业领域发生新的变化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史料记载,宋代漳州一带“客户则无立锥,惟籍佣雇,不能营三餐之饱,有镇日只一饭,或达慕不得食者”。这可以佐证宋代(  )
A.沉重的役税使得农民处境艰难
B.人多地少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
C.雇工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D.南北间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差异
3.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4汉文帝时,晃错提出务农贵粟政策,百姓缴粟600石者,就可封。但普通五口之家,所耕之地不过百亩,全年所收不过100石,根本无600石余粮来换爵,反为富商大家贾所乘。这表明在当时(  )
A.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B.重农政策使百姓受益有限
C.农民贫困导致政府遏制商人
D.纳粟拜爵为选官主要途径
5.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
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
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
6.清蓝鼎元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恶果
B.抑商政策的弊端
C.清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
D.闽广地区的蛮荒
7.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