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现代化延误
闭关锁国政策 纵观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而为何被延误,不同的研究切入点有不同的方法。用哲学的观点来讲,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就内因方面而言,中国传统文明的落后性、稳定性以及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国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连续性,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虽有朝代更替,但是文化政治根底却从来没有被隔断过,这也形成了牢固性超乎想象的的小农经济形式,这种经济结构对其他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这也造成了西方国家足足用了300多年的时间最后借炮才强行入渗中国。内因方面主要是“传统——现代性”的对立。就外因方面而言,中国的近代史始终贯穿着“侵略——反侵略”这条主线。西方各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巨大的原料和市场需求推动了殖民主义的浪潮席卷世界,而中国的广阔市场和原料让西方殖民者垂涎已久。殖民主义的侵略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给中国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火苗,但是这也造成了中国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发展状态。
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开始产生联系,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在长期的海外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所以说中国并不是一开始就受到西方殖民主
义的冲击,反而是西方受到中国的冲击,也是这种长期领先的事实造就了“中国中心”的心态,对外来人员谓之“蛮夷”。而且当局统治者常常用“以商制夷”的方法来解决与其他国家的摩擦,一旦与哪个国家产生摩擦,便终止与其的贸易。新航路开辟后的2个多世纪里,中国可以与任何一个新兴的海上势力相抗衡。西方各国千方百计的贸易渗透和武装侵略都未能获得成功。在这个期间殖民主义席卷整个南亚、东南亚时却未能越过中国的大门。整个亚洲也只有中国可以如此长久的成功抵抗西方海上扩张,从此也可以看出中国封建结构够的牢固性。但是在西方各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这种封建结构便在西方殖民者的炮下慢慢解体。这种外在力量作用下的解体是的当时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缺乏内在的衔接性,当这个庞大的王朝轰然倒塌,中国便处于混乱状态,没有任何人、任何阶级有能力承担建设现代化的任务,这也阻碍的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反观西方各国,却都是内部力量成熟推翻原有的封建结构体系,没有出现想中国一样的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好的衔接性。
从政策上分析,明朝的“海禁”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把有利的海外贸易变成了自己的包袱,中国商人在海外的商业基地被西方殖民者夺去,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机会就这样错过。这些政策隔断的中国与世界的正常联系,让整个国人都无法真真的了解西方国家,”中
国中心"占据统治者的思想,始终居的”蛮夷“不堪一击,深深地陷入了”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当西方殖民者第一次轰开中国大门时仍然没有惊醒天朝迷梦。而西方殖民主义各国的组要目标就是打开被描绘为黄金遍地的中国,把中国纳入其殖民范畴并永久的之提供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殖民主义内在扩张性使得殖民者在受到中国“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而无法与中国这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资源的国家贸易时必然会采取侵略和战争方式打开中国国门。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结构,牢固的小农经济模式,贯穿整个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遏制民间势力巩固皇权策略使得封建王朝缺乏内在的扩张性。这也是导致一系列封闭政策实施与错过世界发展浪潮的原因。
从经济方面分析,小农经济结构是封建帝王用来遏制民间势力发展意图永固自己统治的重要手段,所以封建统治阶级是不会主动放弃并改革这一经济结构的,反而是不论朝代更替所有统治者都贯彻的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加固这一经济结构。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下形成并不断加强的小农经济对资本主义贸易形式有着超乎想象的抵抗力,所以在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后进行合法贸易是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般能够得到巨额利润,反而是中国一直处于“出超”的贸易地位,这种情况只有在西方帝国主义进行非法罪恶的贸易后才进行逆转,由此可见小农经济结构的牢固性。小农经济的内敛性和牢固性使得中国不具有资本
主义的扩张性和思变创新能力,两种相异的经济结构所产生的排斥力是中国发展现代化的强大阻力。而英国经济政策从亚当斯的《国富论》就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竞争模式,也正是这种完全开放的竞争模式促进了西方各国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对市场和原料需求的不断扩大,这种需求的不断扩大也就产生了以最小代价获得利益的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我西方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亚洲各国却因为殖民主义的侵略,处于萌芽状态的的资本主义无法正常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冲击已经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但这些不是侵略者本意,只是他们侵略的附带作用。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无法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抗衡,加之封建官僚的压迫和官方性质的企业创办,都是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始终处于压迫状态,“先天畸形,后天不足”的资本主义状态无法顺利发展现代化。
从文化方面分析,中国的文化传承从来没有断裂过,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造成了中国文化的稳定性,而这稳定性虽有值得称赞的方面,但不得不承认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后世封建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后,中国的知识分子被困在四书五经的围栏里,配之于选拔制度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跳不出也不愿跳出这个围栏,应有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就这样慢慢被泯灭,其中以”八股取士“危害最大,以八股文为主要考核内容,使得以此选
拔的官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应有的管理能力,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其他国家文化抱着轻蔑的态度,对其他国家以”华夷“论之,随着一系列的战争失败签订一些列的不平等条约,才激起了部分士大夫思想的震动,开始”开眼看世界“,随后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脚步,但是这些士大夫仍然没有跳出封建传统文化的束缚,认为西方强大只是在于“器”,只是“师夷长技”对于其他方面并不认同,走上了“中体西用”的近代化发展道路。思想的禁锢是现代化延误的有一个原因。
从社会环境分析,外在力量加速来了清王朝的解体,然而当时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有能力接替中国的新的阶级产生,使得偌大的一个清王朝一旦倾覆中国便陷入了军阀割据动乱不堪的局面,没有统一的国内环境,任何一个阶级和政权都无法肩负发展现代化的重任。以西方势力支持的军阀势力让真正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国民政府成为了袁世凯的复辟工具,辛亥革命也成为了乏力的革命。列强的干涉、国内动乱以及国民政府对军阀的妥协使得中国又一次错过发展现代化的机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两次破裂,使得国内形成两股势力的对抗,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国成为了亚洲战争中心,战争的破坏致使中华大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经济生产支离破碎,现代化不仅没有前进反而倒退了。
解放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破败不堪的中国,建国初期由于理论实践经验的不足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发展现代化的道路上走了相当长的弯路,因此中国真正的顺利地发展现代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后开始的,在此之前的现代化总是被内部和外部的各方面原因所扼制阻碍,完全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连续性。
中国的人口比世界其他国家都要多,历史传统发展的连续性比任何国家都长内忧外患也同样比其他国家都深。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总结而言,致使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因素是“侵略”与“反侵略”的对抗,和“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造成的。
着眼现在,从改革开放后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已近接近西方各国。中国仅仅用了三十年完成了西方三百年的现代化建设任务,这是一个令西方各国吃惊和恐慌的数据,显示出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已经缓缓地昂起了它的头颅,等待着再一次的腾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