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闭关锁国练习(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_百度文 ...
第16课 闭关锁国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有关史料记载:郑氏盘踞台湾多年,“以海涛为巢穴……向因海滨各处奸民商贩,潜为资助……故严立通海之禁”。
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二:据《关于清朝海禁政策》中记载:乾隆年间“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遂以“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为由,继续实行“海禁”。……为了抵制走私,雍正至道光连续颁布十五道禁烟令,并重申“海禁”。
材料三:清初曾到台湾的郁永河说:“凡中国各货,外国人皆仰资郑氏。于是通洋之利,唯郑氏独操之,财用益饶。”
(1)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归纳说明清政府实行“海禁”的原因。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当时的危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与清朝的海禁和闭关锁国相比,郑氏政权采取的政策有什么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材料二: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清朝统治者却对“天朝”的地大物博与繁荣强盛极尽夸张之辞,而对外部世界则懵然无知。
(1)试举一典型事例说明材料一中“友好交往的一面”,并说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试举出三例材料一中“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3)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3、阅读下列材料:
佛教传入我国后,由于佛教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结构与中国不同,要在中国立足,就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和更新,在这一过程中它就不可避免地与中国固有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相抵触,其中主要是儒家思想及其变种。到了唐代,信众大为增加,宗派不断创立,
佛教界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不过繁盛背后也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但是融入中国文化后的佛教自身不断地改造和完善,逐渐顺应了中国的传统伦理和风俗习惯,并得到更广泛地传播。这样,随着以佛教为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印记的禅宗广为流传,以及儒家、道教与佛教的融合,使中国化的佛教逐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佛教形成多个具有中国传统特的宗派是在什么时候?根据材料,怎样理解“佛教的中国化”?
(2)请根据材料谈谈佛教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3)由材料中佛教的中国化过程谈谈我们对外来文化应采取的态度。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二: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
(1)材料一中的“大帝国”指哪个国家的什么朝代?
(2)“认为地隔绝于世界”指该帝国推行什么政策?
(3)这一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4)从材料二看,该帝国不与外夷交往的原因是什么?
(5)联系当今现实,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