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河南专用)
第二模拟
(本卷共26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夏B.小满C.芒种D.夏至
2.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
A.白昼不断变短B.黑夜不断变短
C.白昼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D.黑夜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答案】1.C2.C
【解析】1.2021年6月5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前后,结合图示来看,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据图可知,小暑到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移动到赤道再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故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白昼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黑夜先变长再变短,BD错误;白昼先变短再变长,C正确;故选C。
读某区域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此时P地区()
A.高温多雨B.寒冷干燥C.温和多雨D.温和少雨
4.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位于P地的是()
A.北京B.上海C.悉尼D.巴黎
【答案】3.D4.B
【解析】3.由图中气温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区域气温向北递减,说明该区域是北半球,此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说明是冬季。P地位于大陆东岸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冬季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从气温可以看出,此时P地区气温温和,因此P地区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少雨,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图中的P地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沿海地区。北京不在沿海地区,可以排除,A错误;悉尼位于南半球,不符合题意,C错误;巴黎位于大陆西部并且不在沿海地区,可以排除,D错误;只有上海位于北半球大陆东岸且属于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B正确。故选B。
下图为北极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A处是____海峡。它是____两洲的分界线。()
A.霍尔木兹海峡亚洲、非洲B.直布罗陀海峡非洲、欧洲2022年立夏
C.白令海峡亚洲、北美洲D.土耳其海峡亚洲、欧洲
6.图中①①①①四地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A.①B.①C.①D.①
7.下列关于北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水稀少,淡水资源匮乏B.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C.北极地区的“主人”是北极熊D.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5.C6.B7.A
【解析】5.由图可知,A处是位于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上的白令海峡,同时也是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亚、非两大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故ABD错误、C正确,根据题意,故选C。
6.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图中①处位于亚欧大陆内陆、气候干旱;①处位于
亚欧大陆东部、气候湿润、农业发展早,人口稠密;①处是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气候极其干旱,人口稀少;①处位于亚洲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稀疏,故选B。
7.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但以冰雪形式存在的固体淡水资源丰富,故A不正确。这里纬度高、气温低,气候特征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故B正确。北极地区的”主人“是北极熊,故C正确。北极
地区的科学考察站--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故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A。
2022年5月19日是第12个“中国旅游日”,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山西省某地区的村落历史悠久、建筑独特,为振兴乡村经济,当地积极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数值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王村因规模大是游客的首选地,其海拔约为()
A.169米B.323米
C.558米D.876米
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开发攀岩项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保护好历史悠久村落的科学做法是()
A.整体搬迁重建B.按照原貌修复
C.打造现代风格D.原址拆除新建
【答案】8.C9.C10.B
【解析】8.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王村的海拔界于400米与600米之间,选项中只有558米符合题意,故C正确。故选C。
9.陡崖的地形特征近似于垂直的山坡,适宜开发攀岩项目,图中甲地位于山谷,故A错误;乙地位于鞍部,故B 错误;丙地等高线相交,位于陡崖,适宜开发攀岩项目,故C正确;丁地位于山脊,故D错误。故选C。
10.保护历史悠久的村落既要保持原有风貌,又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整体搬迁重建工程量大,
不利于当地居民安居乐业,故A错误;按照原貌修复有利于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的传承,故B正确;打造现代风格与历史悠久村落形式迥异,不利于打造文化特,故C错误;原址拆除新建不利于原有村落的保护,故D 错误。故选B。
11.小明从赤道出发,先向正北,再向正西、正南、正东各走200千米,最后到达的地点位于
A.起点B.起点的正西C.起点的正东D.不能确定
【答案】B
【详解】在纬线中,赤道最长,越往北越短,经线的长度相等,在赤道,向北走一千米,再向东西走一千米,因为赤道最长,再向西走,他也走了一千米,赤道以北的纬线比赤道短,所以他再向南走,然后向东走的时候,已经走不到去原来的地方,只能在正西方向。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齐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1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答案】12.D 13.D
【解析】12.根据材料“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实施”,这说明“城归”的出现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选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且乡村土地并未出现大面积撂荒现象,A、B错;城市产业尚未达到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C错。所以该题选D。
13.改善环境质量不属于社会效益,A错误。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B错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而是后期“城归”返乡创业带动的,C错误。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人,
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回流了青壮年劳动力,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正确。所以本题选D。
14.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①泥石流①洪涝①台风①滑坡①寒潮
A.①①①B.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
【答案】D
【详解】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和寒潮等;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故①①①正确,故选D。
读下列两个国家的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对甲、乙两个国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热带气候为主B.铁矿资源丰富
C.以黄种人为主D.地形以山地为主
16.甲国西伯利亚大铁路沿南部山区修建,原因是()
A.该地区地形较为平缓,建设成本较低
B.该地区冻土层广布,路基比较平稳
C.该地区纬度较低,人口城市相对较多
D.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小
17.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与甲国往来越来越频繁。甲国从中国订购的各类产品中,订单量最多的是()
A.木材、石油B.航空航天产品C.煤炭、有金属D.生活日用品
【答案】15.B16.C17.D
【解析】15.甲所示的是俄罗斯,以温带气候为主,乙巴西是以热带气候为主,故A错误。俄罗斯和巴西的铁矿资源都很丰富,故B正确。俄罗斯和巴西均以白人种为主,故C错误。俄罗斯和巴西均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故D错误。故选B。
16.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自给程度高。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原因在于:南部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城市多;纬度低、气温高,冻土层较少,适合修建铁路;北部纬度高,有冻土层,不易修建铁路。综上所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图中甲是俄罗斯,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森林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为俄罗斯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俄罗斯工业发达,其工业特点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所以俄罗斯从中国订购的各类产品中,订单量最多的是生活用品。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读甲、乙两国部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