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3期386
影视传媒
歌曲翻译的发展历程
刘雅琴 刘慧君
一、歌曲翻译始于20世纪初·先驱者们在20-40年代
据音乐学家钱仁康教授所见, 我国翻译外国歌曲开始于清朝末年。据钱教授举证:叶中冷1908年译的美国《飞渡鸠迦》(进军佐治亚)和稍后的佚名译的法国《马赛曲》,还有20年代马君武译的德国《迷娘之歌》和刘半农译的爱尔兰民歌《最后之玫瑰》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几首翻译歌曲。
“五四”以后, 西风东渐, 归国留学生、外国侨民、流亡者(例如白俄)和“淘金者”、外国传教士、西洋乐队和歌唱家等开始陆续把西方的音乐和歌曲传入我国。
清朝末叶,废科举,办新学,倡导“学堂歌曲”。当时从事音乐启蒙教育的大多曾留学日本,对日本的学堂歌曲的印象极深。以沈心工为例,他在1904~1907年间编印的《学校唱歌》3集,是我国最早出版的学堂歌集之一,其中所收入的大多是日本歌调的填词歌曲。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沈心工重编学校唱歌
集6集,开始选用一部分德、法、英、美的曲调填词——这两种歌集是把外国歌曲介绍到中国来的最早的一次实践。
二、50年代的繁荣·60-70年代的沉寂
1949年新中国成立, 百废俱兴。外国歌曲的翻译介绍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率先作出成绩的是在上海出版的《广播歌选》。在上海解放之初, 华东、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编辑的 《广播歌选》就以活页歌片的形式不定期地发行, 不久, 即改为月刊形式出版。这是当时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种歌曲刊物。
从60年代初开始, 中苏交恶, 国际环境发生急剧变化, 我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也日益严峻。无数文艺作品被斥为“封、资、修、名、洋、古”, 遭到封杀。俄苏歌曲自然不能出版, 不能演唱, 其它欧美歌曲, 无论古典或现代的, 也难逃一劫。
50年代中期, 整个国家渐趋稳定,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热火朝天,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以音乐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为龙头, 开始有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构想, 逐步拟订了庞大的、系列的选题计划, 团结了一批各语种的歌曲译配者, 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 其中有几位成为歌曲翻译界的中坚力量, 而更多的则以“散兵游勇”的方式共同支持着初具规模的歌曲翻译事业, 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事业。80年代经典歌曲
以上所述, 是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歌曲翻译的辉煌——那些译介的歌曲作品增进了人们对世界的了解,
扩展了人们的艺术视野, 提高了人们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修养, 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致力于歌曲翻译事业的人才, 并开始把歌曲翻译发展成一门学术门类。但那一时期的歌曲翻译也留下了一些致命伤。无论外语水平、音乐学识、诗词修养, 都相当有限, 有个别的甚至连诗词必须押韵这一最基本点都不清楚。大家凭着感觉走, 摸着石头过河,感觉碰巧符合歌曲译配的规律, 也译出一些差强人意的作品来, 而多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稚嫩、瑕疵、病句及误译等等致命伤。
三、80年代至世纪末的复苏和衰微
“十年浩劫”结束之后, 国家开始拨乱反正, 文化事业的各个领域逐渐复苏。但外国歌曲译介的复苏则滞后到80年代才开始。50~6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支歌曲译配者的队伍, 经历了“”前后将近20年的风风雨雨, 有的人去世了, 有的人出国了, 有的荒疏了专业, 有的则改了行。
从70年代末起, 出版物专业分工的限制有所松动, 不少的地方出版社也推出了一些外国歌曲集, 但也大多是老歌重编, 几乎没有收入什么新的翻译歌曲。张权译配的《世界独唱名曲选》,15首全是新译;1984年和1985年由花城出版社推出、由薛范、崔杰、向宇等译配的《新编外国名歌120首》及其续编中也都有新的译作。1981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胡炳堃等人译的《美国歌曲选》,与此同时,文化艺术出版社推出、由章珍芳编译的《美国歌曲选》则是我国第一本较有系统地介绍美国传统歌曲和民歌的集子。1983年由广播出版社推出的《亚太歌曲选集》是我国第一本介绍亚洲太平洋地区歌曲的集子。
80年代初, 改革开放之风劲吹, 国门敞开, 大量的海外流行歌曲被翻译介绍到我国来。 全国各地的出版社也竞相编集出版, 例如, 花城出版社1986年推出《山口百惠演唱歌曲集》,而影响较大、成绩斐然的是上海文艺(音乐)出版社推出的一些歌本, 例如《中外通俗歌曲300首》及其续编(含外国歌曲200首)、《甲壳虫乐队演唱歌曲选》(黄知真译配)等等。在译配者中间, 我们也见到了一些新的名字,, 发表了几首歌或者出了一本歌集, 后来就不见再有新译作问世。
80年代末期, 出版界呈现滑坡。到了90年代,出版界则长时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外国翻译歌曲的园地更是萧条。《歌曲》月刊仍坚持每期刊出一、二首新译外国歌曲。除此之外, 很少有新译者出现, 很少有新译作问世。1991年,李凌主编的《中外名歌大全》中提供了一些新译的作品;1995年, 薛范编译出版了《世界电影经典歌曲500首》,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容量最大的一部外国电影歌曲集。上述这几种歌曲集的出版恐怕是90年代外国歌曲翻译介绍仅有的硕果了。
90年代末, 借着“世纪回眸”的名义, 各地出版社竞相推出各式各样的外国歌曲选本,名目繁多, 花样翻新, 热闹非凡, 但在这虚假的繁荣背后掩盖着歌曲翻译界的“囊中羞涩”。这些歌曲集, 内容彼此大同小异, 不外乎是当年《外国名歌200首》及其续编的增补版、扩大版,书中几乎没有新译的作品。外国歌曲的译介工作至此已是风光不再。
歌曲翻译,作为文艺翻译整体中的一员,它一个世纪来走过的历程,参与构筑了一部辉煌文化交流史
、文化关系史、文化影响史和文化接受史。今天,中国已跨入21世纪, 中国对外的交往将更加扩大、更加频繁、更加密切。文化交流是增进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的桥梁, 是最贴近生活、最能沟通思想、最能拨动情感的歌曲。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210
摘 要:歌曲的翻译始于何时?在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中国翻译词典》中没有任何记载。该词典中,除了“《国际歌》的汉译及其在我国的传播”一条之外,再也不到其它有关“歌曲翻译”的条目。“歌曲翻译”至今仍是不为人们注重的一个领域。
关键词:歌曲;歌曲翻译;《国际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