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和以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同时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讨论探索。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有关资料的提供和问题设计,从中提取
有效信息,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教学难点】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第一颗爆炸成功
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先后研制成功了、、人造地球卫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下决心研制“两弹一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__1964年__10月,我国第一颗____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地地导弹__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__实战__的导弹。
3.:1967年, 我国第一颗____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__1970年__,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东方红一号”__,成为世界上第__五个__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核垄断__,增强了我国的__国防实力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__国际地位__。
6.1999年11月,我国第一颗无人飞船__神舟一号__飞行试验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7.2003年,航天员__杨利伟__乘坐的__神舟五号__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三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8.2008年,航天员__翟志刚__乘坐的__神舟七号__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20世纪70年代,__袁隆平__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__籼型杂交水稻__,为解决我国人口__吃饭问题__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__世界性饥饿问题__作出了巨大贡献。
2.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__屠呦呦__发现了__青蒿素__。开创了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屠呦呦获得__2015年诺贝尔__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百花齐放__”“__百家争鸣__”的方针,此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2012年,中国作家__莫言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中国古代科学家建国后,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热情投入、无私奉献;③1978年以来,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探究二】“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意义?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成就辉煌,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A )
A.第一颗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C )
A.1964年 B.1970年 C.1999年 D.2000年
3.人们常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 C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焦裕禄
4.中国第一颗爆炸试验成功的时间是( A )
A.1964年 B.1966年 C.1967年 D.1970年
5.中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 C )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6.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这主要得益于( C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实施了科技兴国战略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交通、通信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象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二、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课后可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树立学生爱惜粮食、拒绝浪费、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小组做好课前调查,课上组内展示、总结、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教学难点】
对交通、通信事业迅速发展的正确理解,通过学生的现场采访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