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第52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
第52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及中外科学家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秦统一的原因: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
2.主要业绩
(1)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
(2)经济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
(3)拓疆、交通和文化: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
3.功过评价
(1)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出现盛世的原因
(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
(2)客观上:唐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历史功绩
(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
(2)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
(3)科举:完善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
(4)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延续均田制,轻徭薄赋。
(5):实行开明的。
(6)外交:鼓励贸易交流;尊重外来宗教;中朝、中日交往密切。
3.评价:“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面临问题: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沙俄势力东进。
2.重大举措
(1)平定“三藩”,有利于统一。
(2)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
(3)三征噶尔丹,打击民族分裂势力。
(4)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5)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3.评价
(1)功绩: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2)过失:大兴;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时代潮流,为后来中国的落后埋下隐患。
(四)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者的共同特征
1.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唐太
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都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康熙帝设南书房。
3.都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历史地位: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并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2.主要思想
(1)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2)教育思想:在中国开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3.历史影响
(1)孔子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2)儒家思想传播到亚洲各国,与西方文化并称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化形态。
(3)儒家文化对欧洲的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二)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1.主要思想
(1)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2)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
(3)强调法治。
(4)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2.评价: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三)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
(2)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3)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4)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2.不同点
(1)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
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2)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中外杰出的科学家 
(一)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中国古代科学家
精神
李时珍
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
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李四光
①创立地质力学
②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
③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牛顿
①著有《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②创“归纳—演绎”研究方法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
爱因斯坦
提出(狭义)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20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二)科学家取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
1.个人品格:几乎每一个科学家都有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的良好品格,这是古今中外科学家获得成功的内因,也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因素。
2.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最深层的动力,国家和社会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是科学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
3.内外交流:内外交流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家取长补短,近代留学教育是内外交流的重要形式,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科技较快地赶超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成就。
4.爱国思想:爱国精神是众多科学家最深厚的精神动力,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一因素的作用更大,更是调动科学家科技救国的强大动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