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水系统中的水垢是如何形成的
已有 192 次阅读 2011-6-28 13:37 |个人分类:厂务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垢是由过饱和的水溶性组分形成的,水中溶解有各种盐类,如碳酸氢盐、碳酸盐、氯化物、硅酸盐等,其中以溶解的碳酸氢盐如Ca(HCO3)2.MgHCO3)2 最不稳定,极容易分解生成碳酸盐,因此,当冷却水中溶解的碳酸氢盐较多时,水流通过换热器表面,特别是温度较高的表面,就会受热分解,其反应如下:
当循环水通过冷却塔,溶解在水中二氧化碳会逸出,水的PH值升高,此时,碳酸氢盐在碱性条佚下也会发生如下的反应:
如水中溶有适量的磷酸盐与钙离子时,也将产生磷酸钙的沉淀:
上述一系列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钙和Ca3(PO4)2等均属难溶解度与一般的盐类还不同,其溶解度不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换热器传热表面上,这些难溶性盐很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而水中结晶析邮,尤其当水流速度小或传热面较粗糙时,这引起结晶沉淀物就会沉积在传热表面上,形成通常所称的水垢,由于这些水垢结晶致密,
比较坚硬,又称之为硬垢,常见的水垢成分为: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镁盐,硅酸盐。准备判断水质的结垢或腐蚀程度应该根据各种试验结果,在试验之前往往先根据水质及某些运行条件进行计算,作出对结垢或腐蚀倾向的初步判断,以便考虑试验方案,目前的计算方法都是根据水中某些盐类的溶解平衡关系提出的,就是说水中某种盐类达到能够析出的数量,即有结水垢的倾向,如果该盐类在水中能全部溶解,则在金属表面上完全没有水垢作保护层,即有腐蚀倾向。循环冷却水中最易成垢的是碳酸钙,如使用磷系配方的常有磷酸钙垢,某些水质还可能产生硫酸钙,硅酸镁等水垢,故常以这几中盐类分别判断结垢或腐蚀倾向。
黄褐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碳酸钙混合少量氧化铁。稀硫酸可以溶解,不腐蚀PVC和铜。
估计管路中还有钢铁管件和阀件,稀硫酸腐蚀钢铁。
热交换器清洗维护
热交换器经过长时间运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水垢、锈蚀问题, 腐蚀:热交换器的冷却、冷冻水未经处理有极强的腐蚀性,如将普通钢片或铁钉放入水中,几天后就会出现铁锈,放
置时间越长则锈蚀越严重。设备内壁常因腐蚀造成锈渣脱落,甚至于穿孔,脱落的锈渣会堵塞盘管,使换热效果下降;同时腐蚀的存在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大为缩短。 水垢怎么去除
结垢:
管道内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结晶析出,在冷凝器等换热面管壁上形成水垢,导致热交换效率降低,制冷效果下降,严重时下降30%。同时硬垢增加,则用电量上升,严重时增加35%。生物粘泥:由于水的泥土、泥沙、腐殖物形成污垢,加上细菌、藻类等微生物及其分泌物形成的生物粘泥,严重时造成管路堵塞;而污垢、粘泥会影响热交换效率,多耗电能,造成高压运行,严重时造成超压停机。所有这些严重地影响了热交换器的正常运行。所以热交换器系统出现水垢、锈蚀、淤泥、细菌和藻类问题将直接导致换热能力减弱,使用寿命缩短、运行可靠性降低、能耗提高导致运行费用增加。为使热交换器系统在最优化状态下运行,就必须对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和冷冻水系统进行专门的化学药物处理:清除水垢、锈蚀、粘泥、杀菌和防腐蚀处理,意义在于: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在热交换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传热过程中,污垢直接影响着传热效率和设备的正常运行,热交换器运行结果表明,未进行清洗的热交换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用电消耗将增加10-30% 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折旧使用费。
减少事故停机,改善制冷效果。清洗可去除污泥,使管路畅通,水质清澈。同时除垢、防垢,提高了冷凝器、蒸发器的热效率,从而避免了高压运行超压停机现象,提高了冷冻水流量,改善了制冷效果,使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为用户节约大量维修费:未经处理的热交换器,则会出现管道堵塞、结垢、腐蚀,超压停机直至发生事故,如热交换器因腐蚀泄漏、溶液污染,则需更换铜管,更换溶液,维修主机,一般需维修费2-5万元。而经过处理后,既可减少维修费用,又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还能为业主减少几十万几百万的损失。 为使热交换器系统在最优化状态下运行,就必须对热交换器系统的水系统进行专门的化学药物处理:清除水垢、锈蚀、粘泥、杀菌和防腐蚀处理:
1、化学清洗杀菌:加入化学清洗剂和杀菌剂、将系统内的浮锈、垢、油污、细菌和藻类清洗分散排出,还原成清洁的金属表面;
2、日常养护:加入缓蚀阻垢剂,避免金属生锈,防止钙镁离子结晶沉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