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传说资料
跌狗寨
在很久以前,有二兄弟。大哥叫王福,弟弟叫王财,以打猎为生。养了几只猎狗,其中有一只乌黑亮丽,光芒四射,十分懂人性的黑狗,兄弟俩十分喜欢,叫它出去,它会低下头悄悄地出去外面,叫它拿鞋,它会用嘴咬住鞋放在你的面前,然后用双眼望着你,表示拿来了“请主人穿吧”。
有一天,兄弟俩带上猎狗,背上自制的土,去一座人烟稀少,树茂山高,不知名字的山捕捉猎物。到了山上,几只狗在主人的带领下,分为几条路线,用鼻子这里闻闻那里闻闻到处跑来跑去,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听到几声狗的尖叫声,越叫越大声,兄弟俩知道狗遇到猎物了,其他狗听到同伴发出的信号,就往那个方向跑去,山间立即响起一阵急乱的狗叫声,兄弟俩就往狗叫声方向快速奔去。
在离猎物很远的地方,王财看见了狗追赶一头大野猪,几只狗穷追猛赶,四面包抄,终于把野猪赶到了一处悬崖,它想往下一跳,惊了一下,下面是十多米高的深谷,真是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狗的包围圈逐渐缩小,野猪东张西望,寻可以逃窜的地方。王福这时架起猎准备射击,这时野猪却来个鲤鱼翻身,纵身一跃,想逃出包围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黑狗
饿狗扑猪,腾空而起,前脚一蹬,阻止了它跃出的力量,野猪经过几次逃亡都没有成功,狗累了,野猪也累了,但这时王福不敢开,因狗与野猪太近了,怕伤到猎狗。双方只好互相对方,持续了十多分钟,狗突然对野猪发起猛烈的攻击,在搏斗过程中,黑狗咬住野猪颈背猛推,可能用力过度,野猪与猎狗都掉落悬崖当场猪狗身亡。兄弟俩见到心爱的猎狗死了,非常伤心,放声嚎哭,最后王财脱下自己的一件衣服,把狗盖住,在悬崖下面把爱狗埋了,并用野猪的鲜血在一块大石上写上“跌狗寨”三个鲜红的大字。从此位于麻榨镇罗坑村担水冚西南面这座大山被后人叫做“跌狗寨”。
                        搜集人:龙门县麻榨镇罗坑村叶富源
                                     
爷老依公样,竹篮挽起伙份上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罗坑担水冚有一个很高的山寨,名叫“跌狗寨”。在山寨的脚下住着几户人家,其中有一家老夫妇,生有两个儿子,并相继娶了儿媳妇,有了子孙后代,当时一家团结勤劳,生活过得还算有滋有味。
随着岁月的流逝,老人家的儿孙长大,但年迈的老人家已经积劳成疾,多病缠身,不但失去了劳动能力,而且身体犯病还得儿孙照顾,鉴于这样的情况,老人家的两个儿子好计无,歪计有,不但不赡养自己的父亲,两兄弟还商量着,砍竹编织一只大竹篮,决定个时间将父亲抬上跌狗寨的大石坪,好等老人家在那里自行归终。不料隔墙有耳,正当他们兄弟俩在商量此事时,老人家聪明的孙子全听见了,当时聪明的孙子没有惊动在商量此事的父亲,更没有把此事跟任何人说起,而是暗中行事,见机而作。
当兄弟俩商量好此事后,第二天就开始砍竹编织大竹篮了,竹篮编织好以后兄弟俩就跟老父亲说:“阿爸,你的病治了那么久还没有起,今天我们兄弟俩用这个竹篮抬你到后山的老中医那里去看病。”老人家听到后,心里倍感欣慰,就躺在竹篮里,让两兄弟抬上山了。
此时,老人的聪明孙子就悄悄尾随他的父亲。兄弟俩把老人抬上跌狗寨后,放下老人扭头就走,完全不顾老人的哀求。孙子见父亲与叔叔走后,就走向爷爷,将爷爷卸下,把那竹篮拿回家。儿子的父亲发现儿子拿了个竹篮回家,就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拿这篮子回家啊?”儿子很坦率地对父亲说:“爸爸你会编织个竹篮把爷爷抬上山去,但我不会织篮子,所以我就把这个篮子拿回家,等你像爷爷一样老了,我就可以用这个篮子抬你上山去啊。”他父亲听了儿子的这番话后感到羞耻万分。
后来,这故事就流传了这样一句俗话:爷老依公样,竹篮挽起伙份上。
 
                              寨下村委提供 文化站整理
                                      2012712
老虎外婆吃小孩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在农村山较多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父母都怕小孩子玩得太晚而让野兽伤害或者吃掉,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故事。
重阳节的传说有一个会装成别人外婆的老虎,专门吃那些不听话的小孩子,有一对弟,父母晚上有事去他们外婆家,就叮嘱小孩在家要把门锁好,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但当他们父母走后没多久,就有人来敲门,小孩子不敢乱开门,就问:“谁在门外啊?”门外就传来声音说:“我是你们外婆,快开门啊!”他们感到有些奇怪,道:“我爸爸妈妈刚刚去外婆家了,你怎么会过来呢?”老虎外婆急中生智说道:“我从上路来,你爸爸妈妈从下路去,
我也没有看见他们。”天真的小孩就信以为真,把门打开,“外婆”帮弟弟洗完澡,晚上就跟弟弟睡在一张床上,自己在另外一张床上面,晚上,听到“咄咄”的声音,就问“外婆”那是什么声音,“外婆”就说是自己在吃黄豆的声音,其实那是“外婆”在啃食弟弟的手指脚趾的声音,已听出不妥,就说自己也要,可是“外婆”说大人才能吃。就害怕起来,就说自己要上厕所,其实是要去爸爸妈妈回来,刚好走到门口就遇见回来的爸爸妈妈,就跟父母说起这事情,父母就让别说什么,把“外婆”引到井边,就拼命大叫:“外婆,井里有妖怪。”“外婆”听到喊声,刚好也把弟弟吃完了,就赶紧跑出来,想着顺便把也吃掉,就把“外婆”引至井边,让她往井里看,正当她往井里看的时候,躲在一旁的父母出来趁其不备把“外婆”推下井里,用石磨压住井口,之后老虎外婆就再没有出来了。
这故事其实是要告诫小孩子要听话,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寨下村提供 文化站整理
                                      2012712
族姓与地方传说
说起族姓来源,不能不说现麻榨镇北隅公洞村,又有人叫刘公洞村。其实公洞,刘公洞指的都是同一个村,刘公洞村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即起源于宋朝,刘公洞原族姓(刘),历史传说称刘公洞村。最早传说记载刘公洞村的说法是:历史记载传说刘公洞是好风水围村宝地。有一位风水先生来到刘公洞村,对于这个围村的风水感到很诧异,并做了一番研究,这位风水先生对围村的风水说法是仙女散花,山形坐南向北的风水说法是观音坐莲,祖祠面前有一口半月形鱼塘象征月亮,鱼塘中央有一个浮水石,即使下大雨水位也无法超过浮水石,风水说法是肝胆相照属星助,围上右上角属白虎手,旁边有一棵大树,又有人叫作仙树,是护住围村风水的,是围村男丁远外当官的靠山支柱,出了刘珩戊任朝中进士,授兵部大权这样的人物。
当时围村大部分男丁都远外当官,只有妇女留在围村。风水先生常来刘公洞村,想方设法接近围村妇女,并问妇女:“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丈夫回家?”妇女们当然想,风水先生利用村妇女,得到了她们的信任,实则居心不良地想要破坏围村风水。妇女们于是相信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你们真心相信我的话,首先把围村上的大树砍断,妇女果然中计相信,风水先生于是请了七个人来砍,当天无法把树砍断,明天再去砍,说起来也真是离奇,被砍的大树纹丝不动,无一缺口。风水先生大吃一惊,用尽千方百计,施用法术并用大锯,日
夜不停地锯,用了七天七夜,终于把大树锯断,令人惊奇的是,大树流出的不是水而是血。风水先生第二天开始在床上足足病了49天,才能起床,风水先生经过几个月调养,身体慢慢好转。妇女们又去风水先生:“你说把树锯断男人就会回家,怎样男人们都没回家呢?”风水先生无言以对,村里的妇女于是处处为难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感到非常害怕,如果再次施法用计,恐怕自己命也难保,骑虎难下之际又想出了另一个破法,叫人把鱼塘中央浮水石打掉,石缝流出的又是血,染红了整个鱼塘。风水先生对围村重要龙根龙物进行破坏,导致围村日渐衰落,围村妇女及小孩多灾多难,而罪魁祸首风水先生最后得大病,躺在床上,第七天一命呜呼,真是害人害己。
围村被毁坏后,村中各人各走西东,不知是否风水问题,刘珩戊无意中酒醉触犯朝廷律例,被革职,全家老少被贬去辽东镇守边疆,外出当官又被革职,骑马回乡,看到围村风水龙物被毁,在围村边当场气死,从此围村多灾多难,无法居住下去。村里的人就放出风声,要卖围村、田地、鱼塘、坟墓等,当时的邓仲奇已有八个男丁姓名凤林、凤志、凤平、凤高、凤翔、凤千、凤麟、凤鸶,从珠机巷迁移到增城大埔心,因为年受水浸,种植常失收。邓仲奇得知围村情况后派凤林、凤志、凤平、凤高四兄弟到中心大村居住三年等候,并在禾庄村简坑寮做破瓦为名,后经刘九儿提出把围村、鱼塘、田地实价(600)佰两
银,头迳山坟,地形属饱虎弄肉实价(200)佰两银,由半介人谭祖阴代写立字据,现在祖坟叫法虎形地。经过八兄弟同意,把坟地葬妱祖邓仲奇,现在邓仲奇墓列入国家保护,属历史保护文物。因此原刘公洞族姓刘,现在改为公洞村族姓邓。从邓氏由邓凤林长子居住公洞村,其七兄弟子孙迁移到各省市县,邓氏每年9月重阳节日兄弟子孙前来一起祭祖。历史传说记载千年,公洞村来历族姓(邓)名流千古,发扬光大,后经被毁,在1980年由邓应森组织邓氏子孙捐款为妱祖坟墓小重修,确保国家古代古墓文物得到保护,并为邓氏提名对联一首:“妱祖源流家声远,八凤宗支世泽长”,为邓氏后代在历史上铭刻记载,永久长存。
民间材料收集供稿人 邓石保
                                      2012720
   
仙女峰传说
位于龙华镇西族村委会,增江河边,从沙麻公路坐车可见,在万山中,立着一座像拇指
一样的山峰,山峰秀丽。据当地村民说,山顶有一石台,台下有一小泉水,长年不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仙女峰。
相传在远古时代,沙迳有一仙人廖半仙,看到沙迳常受洪水侵害,于是决定作法借山镇水。
一天早上,西族增江河边,一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其中有一孕妇,突然看到一座像拇指一样的山从下游而上行,狂呼,真见鬼,这一下,恰恰道破廖半仙的法术,廖半仙仙法再也不灵了,只能把山放在河边,这就是西族仙女峰。
 
                         
竹坑村委会 王中山 文化站整理
                                      2012725
大陂村村小组名称来源故事
大陂村是龙门县麻榨镇边远山区,由13条自然村组成,分别是:大佬田、大坪、社吓、寨头、新塘二、塘面、田新、新塘一、张屋、田心、赤岭、新村、圭龙。其耕地面积1380亩,总户数365户,总人口1580任,其中低保户26户,77人,党员60任,村“两委”干部6人。大陂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全村主要靠种植柑桔为支柱产业,村民人均收入约3500元,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达100%。那么大陂村村小组的名称又是怎样来的呢?
在很久以前,大陂村是称为大陂管理区,并且是以集体为单位的生活方式,辖下没有村小组的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流逝,集体生产逐渐变为个体经营,其中个体经营是以家庭生产为主,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各方面的变化,导致家庭发展不一。当时就在吃方面来说,村里的村民家庭各户有各户的特,出现了剩余产品(农作物、家禽),从而形成了交易市场,即现时代的集市。在大陂村的集市日的这一天,当日各家各户为了多赚点钱,于是就将自家的农作物、家禽拿到了赶集市做买卖。当时,不是每家每户都是有钱财去交易的,但为了生活而产生必需品。有一个档口是卖面的,面档生意挺好,面档老板的人缘关系也挺好的。当日的天气晴朗,下午的时候,农民在农田耕作都热乎乎的,附近正是面档营业的地方,那村民在那样的天气务农真的受不了,于是就到了面档去歇歇,他看到那美味可口的面条,真的要流口水的境界了,因此趁着与面档老板挺熟悉的关系说道:“
老伙计,现在我呢,来到田里干农活,身上没带钱,我就想赊下(社吓)一碗面来吃,可以吗?”老板答道:“都已经太便(大坪)了呀,还赊呀?”两村民就讨价还价了一大段时间,后来还是交易成功  了,那村民就赊了一碗汤面(塘面)来吃。之后随着时间的过去,一天复一天,一些村民都已经习惯了以上的交易方式,即暂时赊数,过几天后再给钱或者以相当价值的产品代替来交换。习惯成自然的风气,引含出:社吓、大坪、塘面的这些村小组的名称:社吓就是:赊数“赊下”土话就变成“社吓”;大坪就是:交易时,话语中提到本来都“大便”宜了,土话就变成了“大坪”,塘面就是:那个档口正好是在交易市场卖汤面的交易市场就是现在的塘面村小组的一个地方,“汤面”土话就变成地方“塘面”。总之一句话就得到了三个村小组名称的由来,即在交易市场里的一档汤面(塘面)档,一位村民为了吃一碗汤面,就跟汤面档老板赊下(社吓)一碗面,讨价还价中,产生了一碗都大便(大坪)宜了呀,还赊下(社吓)。因此得来了三个村小组的名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