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共5篇)
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共5篇)
第一篇: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对我国基础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
自本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外语教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外学者对外语学习的普遍规律,学习者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那么我国的外语教学研究情况又怎样呢?我们从50年代就提出了要建立具有中国特的外语教学法体系。4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教学研究也成果显著。例如在引进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应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对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国英语教学界迄今为止还没有独立走出一条由坚实的理论作基础的英语教学路子,特别是在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的现状,并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笔者做了一项调查。
调查的资料是最近三年(1995~1997年)我国主要两种中小学外语教学期刊中的全部675篇文章。这两种期刊是北京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小学外语教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调查分五个方面,即研究方法类型、数据类型、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
经统计发现,在675篇文章中,有189篇(占28%)属于语言知识,对此我们不做分类。
从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情况来看,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大部分采用的是思辨性和描述性的方法(总共占69.2%)。也就是说,教研重点一是对教学工作发表议论和看法,且在论述过程中举一些例证;再就是对一些具体操作过程的描述与记录。这类文章往往缺乏理论性指导,带有较强的主观性,难以令人信服。这种现象反映在数据处理类型上,就是绝大部分的研究(81.3%)都不依赖数据,没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仅限于经验总结或对某些事迹的报道。实际上,通常所说的总结经验,如果不是以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式来进行,并不能推动我们学科的发展,不应该被当作我们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个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产生的想法、观点或体会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或一个假设,成为我们研
究工作的起点,但是它们本身不应该成为我们学科的研究成果,不应该代替科学研究工作本身。
大体上说,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大类(Nunan 1992),而定量方法的使用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定量方法才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近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大的转变莫过于定量研究方法的广泛运用。据Henning统计,1970至1985年期间,美国两种主要应用语言学杂志(TESOL Q uarterly 和LanguageLearning)发表的定量研究的数量分别增长了49%和68%。在1985年,这两种杂志刊载的定量研究文章分别占发表文章总数的61%和92%。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只有8.6%是采取了实验性的手段,11.9%使用了统计方法去处理数据。这说明我们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待改进。另外,在为数不多的实验性研究中,实验的规范性也颇不令人满意。受试的选择,变量的控制,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以及结果分析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所以尽管文章作者宣称作了一次实验,很大程度上是对使用新教材和教法的一次记录,最后以平均分数来说明其结果。这样,实验(如果可以称为实验的话)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都不高。我们知道,实验的内部效度指实验样本结论的真实性程度,或者说是研究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真实的程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总体结论的真实性程度,
即实验的样本结论推广到特定范围的总体时的有效程度。实验缺乏内部效度则其本身的科学性不强,精确度不高;缺乏外部效度则推广价值不大,这项实验就会失去其实用价值和普遍意义(Seliger1989)。
如此看来,我们研究方法的现状令人担忧。根据Nunan(1992)和Seliger(1989)的理论,实验要有明确的理论依据,要提出实验假设,要把变量交代清楚,并描述实验对象和科学分析结果等。但我们的实验却缺乏这方面的陈述,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也不利于实验结果的普及、推广与运用。
看来,提高实验者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加强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的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确实应该在大学开设研究方法及其有关的(如统计学)课程。
笔者认为,以后我们的外语教学应加强定量研究,不仅在数量上要增加比例,在质量上也要提高;并在合乎实验规范的基础上,更多地尝试运用推断统计,多变项分析等科学的方法。
从研究范围来看,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有过于偏重中学之嫌(小学仅占到7%)。固然,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占有主导地位,无论从所学内容还是从持续时间来看,都显得更重要一些。但随着小学英语课的普遍设置,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首先,根据语言习得规律和儿童善于模仿,勤于开口等特点,对外语教学进行研究。例如在语音、书写及浅显的日常交际用语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训练,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中学及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为中学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个较高的起点。但如果不注意对小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规律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不适宜,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早出现“两极分化”,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小学英语教学也是引导学生入门的关键所在。而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也必须在小学英语教学上有所体现,这同样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其次,只有对小学英语教育做了充分的研究,才能搞好中小学教学上的衔接,实现顺利、高效的过渡。否则势必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造成浪费,也会给中学的教学带来困难。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教材,各地、各校都各行其是,这对教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所以,在谈到基础英语教学研究时,一定要给小学英语教学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这一“准备阶段”的积极作用。
从研究对象来看,除对教法进行重点探讨外(61.5%),也兼顾了对教材、教师、测试、学法等方面的研究。这说明我国的研究工作者已意识到了教法以外其他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局限于对具体教学法优劣的无休止的争论“(束定芳,庄智象1996)相比较,是一个积极的进步。另外,自使用新教材以来,对新教材、教法的讨论占到了总体研究的23%,这说明我们对变化并非麻木不仁,而是在积极探求一种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努力提高教材的编写水平和教学水平。
在进步之中,笔者感到,稍嫌欠缺的是对教师和学法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首先,对于有些教师缺乏系统的外语教学理论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以及教学能力不强等现象应予以重视。实际上只有加大对如何提高师资水平的研究力度,才能更大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教研成果的推广和教学法的实施,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的中间环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来微格教学就是一项积极而有用的教研成果,它可以对
教师的十种技能进行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师培训形式。今后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为切实提高教师素质服务。
另外,我们知道,60年代以前,外语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即教法和教的过程;进入60年代以来,开始转向了对学习过程的研究,不仅探讨学生怎样”学会“外语,更重要的是要探讨学生如何”会学“外语,因为”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而我们对这一变化似乎还不太敏感。很多文章只是描述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操作,却没有对学生一方给予充分的重视。”教师讲,学生记,课后完成作业就了事“的现象仍严重存在。关于学法研究方面的文章不但很少(10.3%),而且主要集中在解题方法的研究上,更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实际上,学法研究不仅包括学生智力的开发,还包括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信心等的培养。如果我们不注意这方面的研究,不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就很难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理论体系,例如学习的特征、学习过程的结构、各种学习类型的意义、学习的生理机制、影响学习的各种内部因素等,使学法研究更具科学性。只有把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外语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学计划、目的通过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才能实现。重视学法研究已成为中外外语教学改
革的共同趋势,所以我们也需要加大学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英文怎么写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