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植物挥发油的驱蚊效果研究
刘磊;周长荣;温小军
【摘 要】目的:了解八角茴香、樟树叶、花椒3种不同植物挥发油对白纹伊蚊、致倦库蚊的驱避效果.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3种植物挥发油稀释为2%、5%及10%3种浓度,分别喷洒小鼠全身,记录3h内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在小鼠身上的停留数量,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植物油的驱蚊效果;选取3种驱蚊效果最佳浓度挥发油两两复方混配(2∶1、1∶2),观察混配复方植物挥发油的驱蚊效果.结果:对白蚊伊蚊及致倦库蚊有效驱避率的3种植物挥发油的浓度依次为10%>5%>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浓度对两种蚊虫驱避效果最佳的是樟树叶和花椒;不同混配复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有明显的有效驱避效果,不同混配复方驱避效果相当(P>0.05),但白纹伊蚊驱蚊和致倦库蚊驱避作用最佳的混配复方植物挥发油是1∶2的樟树叶与八角茴香复方,有效驱避率高于单方.结论:复方混配植物挥发油对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的驱避效果好.
【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40)007
【总页数】4页(P696-698,702)
【关键词】白纹伊蚊;致倦库蚊;植物挥发油;有效保护率;复方
【作 者】刘磊;周长荣;温小军
【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04;贵州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0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Q949.32
地球上昆虫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农业、林业和卫生害虫[1]。蚊虫是传播疟疾、黄热病、登革热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等多种疾病的传播者,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2]。目前,人们普遍使用各种化学杀虫剂及化学驱避剂驱逐蚊虫[3],但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杀虫剂及农药驱蚊,会使蚊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同时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4]。有学者发现植物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蚊虫具有一定的毒杀、驱避
和熏蒸作用,这种物质在环境中易降解、对人、畜无害、气味宜人、挥发性也较好,且适合室内及人体体外使用[5-7]。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浓度和配比的八角茴香、樟树叶和花椒植物挥发油的驱蚊效果进行研究,为研制新型驱蚊防控剂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蚊虫及植物
供试蚊虫为健康(4±2)日龄的白纹伊蚊、致倦库蚊成蚊,由贵阳医学院生物教研室蚊房驯养,驯养温度为(26±2)℃;相对湿度为(65±5)%,光照周期为14L ∶10D;供试植物有:樟树,贵阳医学院生长樟树的新鲜樟树叶;花椒,由贵州省贵阳市万东桥下药材市场供应,取其果实;八角茴香,由贵州省贵阳市万东桥下药材市场供应,取其果实;供试植物均由贵阳医学院药学院龙庆德教授鉴定。
1.2 方法
1.2.1 挥发油的制备 花椒、八角茴香用粉碎机粉碎(过20 目筛),新鲜樟树叶洗净后晾干,用剪刀进行粉碎,约玉米粒大小;用电子天平称取45 g,放入圆底烧瓶内,按1∶8的比例用
量筒量取360 mL蒸馏水浸泡;混匀,静止30 min 左右震荡一次,浸泡约3 h(新鲜植物浸泡后与为浸泡的提取挥发油量无明显变化)。组装挥发油提取装置:用电子恒温加热套进行加热使之沸腾,并保持微沸3 h,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开关,将蒸馏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 线上面5 mm 处为止。放置3 min,再开启活塞使油层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 线平齐,放置2 min,读取挥发油量。用99.8%乙醇,分别将3种植物挥发油浓度稀释为:2%、5%、10%3 种浓度,4 ℃储存备用[8]。
1.2.2 驱避效果 按3 种植物挥发油稀释好的不同浓度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先分为樟树叶、花椒及八角茴香3 组,每组又按浓度分为空白组、实验组(2%、5%、10%)4 组;选取攻击实验合格、体质量(20±2)g 的小鼠分别固定于一长方形的鼠笼里,并全身喷洒蒸馏水或2%、5%、10%的植物挥发油0.72 mL,用吸蚊器分别吸取已保持饥饿状态12 h的白纹伊蚊或致倦库蚊各100 只,蚊虫碰触小白鼠的次数记为叮咬小鼠次数,时间约为3 h,查看不同时间段内(18∶00 ~21∶00)蚊虫叮咬小白鼠的数量,分别进行3 次驱蚊试验,使用影像设备进行全程录像,计算有效保护率,观察驱避效果。分别从3 种驱蚊植物中选取驱蚊效果最佳的浓度,任意2种植物挥发油,按2∶1 或1∶2 比例进行混配复方,按上法观察驱避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两两比较时,若方差齐时,采用LSD 检验;若方差不齐时,采用Games-Howell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种植物挥发油对小鼠驱避白蚊伊蚊及致倦库蚊叮咬有效保护率的浓度依次为10%>5%>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10%浓度对白蚊伊蚊、致倦库蚊驱避效果最佳的分别是樟树叶和花椒。见表1。不同混配复方植物挥发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有明显的有效保护率,不同混配复方有效保护率相当(P >0.05),但白纹伊蚊驱蚊和致倦库蚊有效保护率最佳的是樟树叶∶八角茴香1∶2 混配复方植物挥发油,有效保护率高于单方。见表2。
表1 3 种挥发油对小鼠驱避蚊虫叮咬的有效保护率(%)Tab.1 The repellent activities of three kinds of essential oils against two species of mosquitoes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1)与空白组比较P <0.05,(2)与同组2%浓度比较P <0.05,(3)与同组5%浓度比较P <0.05?
表2 不同混配复方植物挥发油对小鼠驱避蚊虫叮咬的有效保护率Tab.2 The repellent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mixed compound against two species of mosquitoes复方植物挥发油 对小白鼠蚊驱伊避蚊蚊 虫叮咬致有倦效库保蚊护率(%)樟树叶:花椒2∶1 95.93±5.12 95.82±5.27 1∶2 96.95±3.47 95.82±5.40樟树叶:八角茴香1∶2 97.91±2.88 95.88±4.79 2∶1 96.13±3.58 94.72±5.33花椒:八角茴香2∶1 95.29±5.81 94.30±6.10 1∶2 95.56±6.18 94.53±6.33
3 讨论
复方樟脑凝胶制剂对白纹伊蚊驱蚊效果有效且保护率时间较长,竹叶花椒果实挥发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都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花椒挥发油不仅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9-11]。有研究发现11 种植物挥发油均对蚊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并随着浓度的升高,毒杀能力也逐渐增大,部分复方混剂具有增效的作用,花椒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都具有较强的驱虫、杀虫活性[12-15]。
本研究结果发现单独使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驱蚊效果,且驱蚊效果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与文献报道一致[9]。有学者认为驱避剂的有效保护率>80%为有效,<80
%则视为失去保护作用[10]。本研究结果显示3 种挥发油的3 种浓度中仅10%白蚊伊蚊和致倦库蚊的有效保护率>80%。所以本研究选取10%浓度植物挥发油,任意2 种植物挥发油在同浓度、不同比例下进行混配复方的驱蚊效果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混配复方对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均有明显的驱避效果,不同混配复方驱避效果相当保护率均>95%(P >0.05),但白纹伊蚊驱蚊和致倦库蚊驱蚊效果最佳的混配复方均为樟树叶∶八角茴香为1∶2。本研究还发现虽然在10%浓度对白蚊伊蚊驱蚊、致倦库蚊驱避效果最佳的分别是樟树叶和花椒,但在2%和5%对白纹伊蚊及致倦库蚊驱避效果较佳的挥发油都是樟树叶,提示樟树叶挥发油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蚊虫驱避植物。对于挥发油的活性物质组成和结构、人体驱避实验、持效期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曹晓莉,雷桂兰,高洁,等.三种植物提取物对蚊的毒杀效果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546-3547.
[2]Fradin MS.Mosquitoes and mosquito repellents:a clinician’s guide[J].Ann Inter Med,1998(128):931-940.
[3]曾冬琴,彭映辉,陈飞飞,等.小蓬草精油对两种蚊虫的毒杀活性和成分分析[J].昆虫学报,2014(2):204-211.
[4]史智勇,李富军,王绪明,等.家蝇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监测[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8(4):260-261.
[5]彭映辉,张云,曾冬琴,等.一摸香叶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生物活性及其成分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9(6):1488-1494.
[6]曾冬琴,彭映辉,陈飞飞,等.广藿香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4):335-338.
[7]张云,彭映辉,朦飞飞,等.椿叶花椒果实精油对两种蚊虫的生物活性及成分分析[J].昆虫学报,2009(9):1028-1033.
[8]王争艳,莫建初,侯建军.5 种植物粗提液对淡库蚊的驱避效果,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J],2007(1):24-25.最有效的11种驱蚊方法
[9]郭红祥,袁超,郭爱芳,等.超临界C02 萃取花椒挥发油的杀虫活性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1):79-82.
[10]孙红霞.植物精油对几种杀虫剂触杀毒力的影响及增效机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
[11]LC R,RA W,MD B,et al.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sistence of mosquito repellents[J].J Am Mosq Control Assoc,1985(1):56-62.
[12]胡逢蛟,许国章,董红军,等.2005 ~2006 年宁波市流行性感冒病毒的流行与优势株转换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3):428-430.
[13]Barnard DR.Mosquito density,biting rate and cage size effects on repellent test[J].Med Vet Entomol,1998(1):39-45.
[14]Lerdau M,Dilts SB,Westberg H,et al.Monoterpeng emission from Pondemsa Pine[J].Geophya Res,1994(99):16609-1661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