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民系——广东文化广府民系(岭南三大民系之一)
广府民系的特点: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南沙沙田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
1、 百越古族与水上居民
(1) 百越古族的基本情况:在原广东境内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其中满、回、苗、瑶族,都是在各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由于各种原因而先后从外地迁入广东居住的,只有黎、壮、畲族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其中壮、黎两个族是岭南百越古族的后裔。这两个族在风俗文化方面依然保留着古越族的一些特征,并与其他民族、民系 风习相互影响,构成了文化的体征象。
(2) 水上居民:水上居民即蛋民,因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浮于海上,故得名为蛋民。在过去,生活在这片南沙的人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劳苦大众,俗称“水流
柴”。他们多是来自东莞、顺德和中山一带的贫苦农民,为求生路,背井离乡来到南沙做第一代“开荒牛”。他们生活艰苦、地位低下。被人贬称为“蛋民”。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以自己的勤劳勇敢把这片由泥沙淤积而成的滩地,开垦成润泽的农田。他们在这片大沙田上主要以出海捕鱼和农耕为主,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并且历尽沧桑,延续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文化传统,如咸水歌,赛龙舟,麒麟舞等,构成了现在南沙沙田民俗的重要内容。下面就对南沙的咸水歌、麒麟舞和赛龙舟作简要介绍:
(一)咸水歌
咸水歌是蛋民以广府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主要流行广州、珠海、中山、斗门、番禺、顺德、东莞、台山等地,这些地区渔民长期与大海咸水打交道,此“咸水”之所以得名也。咸水歌以对唱为主。对唱多为男女情歌,男唱前两句,女唱后两句。咸水歌在南沙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感情。在解放以前,生活在南沙的劳苦大众,平日工作辛苦,闲时便唱咸水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时期是咸水歌发展的顶峰时期。解放以后,许多的水上居民弃船登岸,一部分人在文化特征上与陆上人趋于一至,受广府文化的影响,与陆上人融为一体,不再以蛋民的身份出现,咸水歌也逐渐走向衰落。近年随着南沙大开发的推进,咸水歌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与开发,又迸发出新的活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