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我国建设成太平洋地区海洋强国的战略思考
关于把我国建设成太平洋地区海洋强国的战略思考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海洋不仅是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必然越来越多的依赖于海洋。

  首先,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地理单元。地球表面积约为5 l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的面积3 6亿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1%。其次,海洋也是最大的政治地理单元。3 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被划分为沿海国家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等五个法律地位不同的政治地理区域。其中,国际社会共有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面积约2 517亿平方公里。第三,海洋是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学家由于发现了海洋蕴藏着巨量的资源和能源,而把海洋视为人类可以利用的第六大洲。第四,海洋是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最近几年,国际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都是在海上发生或从海上而来。可以说,国际安全,地区安全和沿海国家的安全,大都与海洋息息相关。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和威胁我国国家统一大业和国防安全的情况,很可能来自海上。

  虽然我国疆域陆海兼备,但国人的海洋意识历来比较薄弱。中国急需提高和增强全民族自上而下的海洋意识。符合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海洋意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观念:(1)国家管辖海域以外资源开发的观念。领海是领土的一部分,是海洋国土。沿海国家在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具有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从资源专属权利的角度说,这些区域是准海洋国土。公海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公土;国际海底是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因此世界各国都可以开发利用。(2)资源宝库的观念。海洋中有多种资源,必须把眼光转向海洋,越来越多地从海洋中获取物质财富。(3)全球通道的观念。虽然世界各大洲和岛屿被海洋隔开,但全球政治,尤其是经济联系都必须通过海洋进行,以世界大洋航线作为通道。(4)海洋健康的观念。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资源枯竭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一个巨大威胁。树立海洋健康观念,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保护好海洋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5)海上安全的观念。财富来自海洋,危险也来自海洋,太平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会太平的。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而一个世界大国同时必须是海洋强国。具体地说,中
国应该成为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尤其是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 中国海军舰艇

  中国的经济发展前途光明。21世纪20年代,我们有可能成为经济总量排名前三位的经济大国。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继美国、俄国之后能够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强国。但是我们的海洋事业还不很强大,海洋力量还比较弱小,与我们整体国力发展水平相当不适应。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保证出海权,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利用公海和国际海底属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海洋资源,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不能有效防御来自海上的威胁。

  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不能成为海洋强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也不能算真正伟大的复兴了。因此,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我们建设成为海洋强国,而建设海洋强国必须首先成为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这是摆在我们这一、二代人面前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战略任务。建设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之后,台湾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2)台湾问题解决之后,美国对我的威胁也将是长期的存在的;

  (3)由于处于太平洋西岸三个岛链包围之中,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我们就没有安全的出海通道;

  (4)从长期战略角度考虑,我们的海上近邻日本可能是最重要的潜在威胁;

  (5)韩国正在建设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蓝海军",保卫包括其船舶出入台湾海峡在内的出海安全;

  (6)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大国,必须拥有安全可靠的海上能源和贸易通道;没有强大海洋力量是不行的;
  (7)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人均应该分享作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2.5亿平方公
里国际海底区域的资源开发权利、科学研究权利、其他利用权利等;

  (8)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在有可能划归我国的近300万平方公里海域中,争议区150万平方公里。我国与所有海上邻国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国存在油气和渔业资源争端;同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越南存在着岛屿归属争议。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具备了建设海洋强国的能力:

  (1)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2)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越来越高;

  (3)海洋科学研究和勘探开发已经进入太平洋;


  (4)海洋开发规模已经比较大;

  (5)已经有一支比较强大的海军。

二、大国政治家和战略家关注海洋

  美国战略家马汉提出海权论,并指出:控制海洋,特别是在与国家利益和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控制海洋,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纯物质性因素中的首要因素。美国应该首先制定太平洋战略。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强调:控制海洋意味着安全。控制海洋意味着和平。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如果说这在20世纪,特别是在最近几年有什么教训值得记取,那就是这个国家尽管在空间和天空有所进展,仍然必须能轻易而安全地驶往世界各海洋。有关海洋的知识,不仅仅是一件好奇的事,我们的生存就可能决定于它


  前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说:"国家海上威力的实质就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世界大洋(或如常说的地球水域)的能力;"并强调指出:海洋不仅是伟大的通道,而且是未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宝库,海洋中的资源数量综合起来超过陆地上的数倍,海洋中的矿物资源和化学资源是取之不竭的。

  俄罗斯正在制定其21世纪的新海洋战略。19991123日,俄罗斯国际安全会议已经审议了俄罗斯联邦海洋战略草案,其中主要内容是加强海军、商船队、科学考察船队等"国家海上综合力量"的建设。

三、我国领导人和战略家关注太平洋

  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和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很早就提出过太平洋战略。孙中山先生指出:昔日之地中海问题,大西洋问题,我可付诸不知不问也,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人云以我为主,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海权
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中华民族要经略北洋、南洋

  19532月,首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并为海军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他在视察海军部队的过程中,与海军广大官兵进行多次谈话,反复强调在中国百余年近代历史中,帝国主义入侵我国的历史教训。他说:过去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的。现在太平洋还不太平。我们应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在谈到国际斗争形势时,他又说:帝国主义如此欺负我们,我们要争气,要认真对付。我们的海岸线这么长,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19531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海军建设总方针、总任务,作了非常完整和系统的阐述。他说:为了肃清海匪的骚扰,保障海道运输的安全;为了准备力量于适当时机收复台湾,最后统一全部国土;为了准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从海上来的侵略,我们必须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根据工业发展的情况和财政的情况,有计划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195910月,就号召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7943日,在听取海军工作汇报时说:我们海军应当是近海作战,是防御性的,不到远洋活动,我们不称霸,从政治上考虑也不能搞。我们的战略是近海作战。大家以为近海就是边缘,近海就是太平洋北部,再南也不去,不到印度洋,不到地中海,不到大西洋。

  指出:为建设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而奋斗。

四、建设太平洋地区海洋强国的目标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2000年前,在我国就形成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思想。但是,旧中国疏远过海洋,实行过"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走过了500多年的曲折之路。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克服重陆轻海的思想,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建设地区性海洋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伟大战略任务。海洋强国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洋经济强国。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中国海洋战略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把海洋开发纳入跨世纪的国家发展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是十分必要的。(1)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空间逐渐向海洋推进,海洋空间利用日益多样化;海水作为巨大的液体矿,逐步进入综合开发和大规模利用阶段;许多近海区域将成为蓝田野和牧场,海洋农牧业将成为高技术产业;海洋矿产和能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另外,科学技术包括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为人类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提供了科技支撑条件。(2)中国多种陆地资源日渐短缺,有必要把眼光转向海洋。中国人均耕地1亩多,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后备土地资源也只有2亿亩(约1300hm2);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保证形势日益严重;中国的淡水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中国的管辖海域、公海和国际海底有丰富的资源,有可能成为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3)中国有开发利用海洋的传统和经验,有100多家海洋科研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才;有渔业、盐业、运输业和海洋石油工业的产业基础和几百万海洋产业大军。(4)海洋开发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沿海地区普遍出现了开发海洋的热潮,海洋开发已经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跨世纪的战略工程。

  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基本任务包括:(1)建设临海产业带。现代临海产业包括港口和船舶制造业、临海重化工业、临海能源工业,以及电子和信息产业等。临海产业的发展既要背靠陆地,又要依赖海洋,是广义海洋经济的重要方面。中国的临海产业正在高速发展,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有可能实现沿海地区城镇化,形成一个临海产业带。(2)海洋农牧化。中国有3000多万亩滩涂,2 4亿亩水深20m以浅的海域,适合于发展水产养殖业和增殖业,利用其中的1/5,就可以形成约5000万亩以上的海上田园和牧场,成为巨大的海洋食品基地。(3)海运网络和海上通道开发建设。要扩大港口建设,形成东北、华北、山东、苏浙沪、福建、粤东、粤桂、海南七大港口;开发建设南北海运主通道,完善沿海运输网。充分利用世界大洋航线,形成全球海运网络(4)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加快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使海上油气田成为国家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接替区;做好国际海底区域中国开辟区的勘探工作,适时建立深海采矿业。(5)重视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一批海水直接利用、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基地。(6)建设一批海洋旅游娱乐区,发展海洋旅游业。

  海洋经济强国应该是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大国,海洋产业不断扩大,海洋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优势的海洋产业进入世界先进行
列:

  成为海洋运输和国际贸易的大国,商船队总吨位进入世界前五名。

  拥有大规模的远洋渔船队,海洋捕捞产量处在世界前五名;海水养殖业处于世界前列,水产品总量居世界第一。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不断提高,能够高效勘探开发本国海域的油气资源,并有能力参与国际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竞争。

  发展大规模的海洋旅游业,国内海洋(沿海)旅游人数进入世界前三名,国外来华旅游人数进入世界前十位。

  海盐业保持世界第一,盐化工业快速发展。

  进入勘探和开发深海矿物资源的第一国家梯队。

  第二,海洋科技强国。围绕维护海洋权益、增加海洋财富、保护海洋健康、提高海洋服务能力、推动科学发展(权益、财富、健康、服务、科学)的目的,实行高技术先导战略,形成高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性工作相结合的战略部署,狠抓技术改造和产业化(业务化),逐步成为太平洋地区的海洋科技强国。

  设置的学科和技术门类多,超过美国、俄国、日本之外的其他国家。

  海洋科技人员总数多,超过美国、俄国、日本之外的其他国家;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海洋科技专家。

  海洋调查船队规模大,调查科技队伍能力强,可以利用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进行本国的海洋调查和资源勘探;有能力进入太平洋进行调查勘探,有能力参与国际大型海洋调查研究项目。


  海洋科学论文多,超过美国、俄国、日本之外的其他国家;某些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科技成果多,总数超过美国、俄国、日本之外的其他国家;某些海洋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

  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接近美国和日本的水平。

  第三,海洋综合力量强国。加强以海军为主体的海洋综合力量建设,形成一只包括海军、商船队、海洋科研船队的强大海洋力量。

  贯彻大海防战略,形成岸上和海上作战能力强,支持保障机制健全的海防体系。

  海军数量多,在北太平洋综合作战能力超过美国、俄国之外的其他国家。


  海洋运输船队、渔船队、科学研究船队规模大,与海军结合形成强大的综合海上力量,成为海洋防卫能力强大的国家。

五、建设太平洋海洋强国重点经略的海区1、我国管辖海域的开发和保护

  我国管辖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重要任务是利用这些海域发展海洋经济,争取海洋海洋产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8%,使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海洋经济带可以划分为五类海洋经济特区:(1)海岸带经济特区,主要产业包括临海工业、港口及港口工业、滨海旅游和海洋娱乐业、海水增养殖业、海盐业等;(2)海岛经济特区,主要产业包括海岛渔业、海岛港口及港口工业、海岛旅游业等;(3)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区,主要产业为海洋捕捞业、海洋农牧化、海洋石油工业等;(4)公海区域,包括公海渔业及航运利用;(5)国际海底区域,主要为深海多金属矿物开采业、热液矿床和水合物的开发和利用等。


  海洋经济带的主要资源为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及化学资源、海洋能、海洋空间资源。其中,许多资源数量很大,具有战略价值:(1)我国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200海里水域面积,在世界上排在前10位以内,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优势。(2)港湾资源和出海通道、生物资源,是国家级战略资源。利用优良港湾建设港口,保护和开辟更多的出海通道,利用全球航道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海渔场面积约281km2,利用浅海和近海发展增养殖业,建设海洋牧场,可以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食品资源基地。(3)海盐占全国原盐产量的70%以上,海上油气田可以成为国家油气田的战略接替区,海水直接利用有可能代替沿海地区一部分工业用水,这些都是行业性的战略资源。

  开发利用海洋可以形成不断扩大的海洋产业:

  本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海洋产业是海洋捕捞、海水制盐和海洋航运业;70年代以来,海洋油气开发、海水增养殖(海洋农牧化)、海洋旅游和娱乐逐步成为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兴产业。预计在21世纪初期,海水直接利用、海洋化工、海洋药物将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
产业;深海采矿、海洋能发电是正在进行早期技术准备和资源勘查的未来产业。海洋开发已经成为沿海省份新的经济增长点,"海上辽宁""海上山东"等开发建设已取得重大进展;海洋开发也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积极力量。

  2、西北太平洋的调查研究和利用

  西北太平洋调查和利用的主要任务是:海洋防卫;出海通道控制,既保证我国船只自由通行,又在必要时进行战略性威慑性控制;海洋环境变化对我国大陆气候波动的影响研究、预测、预报。

  同志说:我们的战略是近海战。大家以为近海就是边缘,近海就是太平洋北部,再南也不去,不到印度洋,不到印度洋,不到地中海,不到大西洋。这里指的北太平洋包括台湾周围、南海北部和中部、西北太平洋。

  我国在海洋权益、海洋开发和管理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黄海北部我国与朝鲜的渔业矛
盾日益突出,朝鲜不惜代价保卫其"黄金渔场",同韩国已经发生军事对峙,对我国也提出了划界和渔业"经济补偿"的要求。我国与韩国、日本都有渔业矛盾。目前签定的渔业协定,期限较短,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措施。近年来,日、韩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实行完全管辖的要求和行动愈演愈烈,形势对我不利。日韩的划界工作基本完成,其后有可能形成集中对我国的局面。东海中、日、韩三国交界水域的渔业安排和划界问题也十分紧迫。我国与周边国家还有岛礁主权争端和抢占岛礁问题。南海地区我国与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越南等国除岛屿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外,还有某些大国和势力介入等更加复杂的问题。台湾海峡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形势,今后也会更加紧张和突出。

  某些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军事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调查收集我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的潮汐、声场、温度、密度、海洋锋面、中尺度涡、内波、海底沉积物、海流等海洋环境资料。有些国家的军事海洋预报已经开始专门预报中国近海的次表层水温、盐度、密度、海流及水下声场等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的海洋要素,已经对我国的海上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美国为了执行干涉政策,采取各种方法收集其他国家近海的海洋学资料,为其国
际军事目的服务,其中重点海区之一就是中国近海。19955月,美国海军利用飞机在我国南海海域投放了360多个温深计;同年8月在我国射阳河口外海发现标有美国海军字样的第二号测流潜标;1997年,在我国沿海多次发现不明国籍国家投放的美国生产的海床基海洋环境综合测量系统;19995月美国海军"BOWDITCH"号海洋调查船在距我领海线70海里的温州以东海区进行海洋调查。

  台湾省内的台独分子及其支持者坚持一中一台、两国论,,形势十分严峻。台湾已经在积极进行海上战场准备。1997-1999年,台湾在其周围海域布放了13个海洋潜标,3个浮标,并进行了9个航次的海洋调查。从解决台湾问题考虑,开展台湾周围海域军事海洋环境调查研究已是十分必要,迫在眉睫的问题。

  我国要在我国近海和第二岛链以内广阔海域进行军事防卫,急需上述海区的海洋环境资料。(1)我国过去的海洋调查范围基本上是在近海和特定洋区,西北太平洋第二岛链以西海域调查研究工作很少,对该海域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海洋环境要素的状况,只有零散的历史资料,了解甚少,无法满足需要。(2)过去我国海洋调查技术手段落后,调查内容少,
资料的精度低,调查研究成果无法满足现代海洋军事活动的需要,例如影响潜艇活动的内波、中尺度涡、温跃层、密度跃层等,基本上没有资料和研究成果。必须有计划地开展这一重要海域的调查研究。(3)三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海战趋向于海面、空中、水下和海底多层空间的立体战争,必须有立体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相配合。作为战场空间的海洋环境,对于敌我双方的活动、对抗,装备的适应性,以至作战保障、后勤保障等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海上军事装备体系所形成的各种海上作战能力,均受到三维海洋环境的影响,有时还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首先必须监测并掌握作战海区的海洋环境要素,不单是线的单项要素,更重要的是要有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的、综合的、流动的、相关的要素,建立数据库和模型,制作仿真软件,还要有作战现场快速、实时、精确的监测和处理手段,利用这些条件,才有可能使舰艇、武器系统和探测器的性能达到最优化。我国海洋部门在海洋立体监测方面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军民结合为海洋防卫服务的问题刚刚开始考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进行北太平洋海洋环境调查,对于预测我国大陆气候波动也有重要意义。影响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而其先兆现象如赤道偏西北风的爆发和次表层暖水的东移等却发生于西太平洋。为有效监视和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发展,国际社会呼吁加强西太地区(包括"暖水池"海域)的表层和次表层海洋环境要素的观测。国际气候预测研究所(美国)为了加强厄尔尼诺事件的观测和研究,拟在亚太地区建立地区应用中心,并对中国参加该中心的活动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北太平洋海区的调查和科学研究。

  黑潮暖流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需要继续深化。世界两大强流的黑潮暖流的变异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