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简介
东巴文化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特有的文化。纳西族仅24万人左右,居住在云南丽江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有大约17万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一些文化人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东巴文化其实是一个体系,它包含有:东巴象形文字、服饰、舞蹈、东巴音乐、东巴绘画、东巴仪式、东巴艺术品几大类。
1、东巴象形文字
据专家考证,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是由很多简单抽象的图画组成。最早是写、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有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由于只有东巴——纳西族祭司——才掌握这种文字,所以又这种象形文字为东巴文。据说,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而现在,凡是冠以“东巴饰品”民族工艺品,其标志性的符号之一就是都带有“东巴文字”的符号。
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简练,彩鲜艳,而且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
2、东巴服饰
纳西族的服饰最典型的是妇女的服饰,其特点可以用“披星戴月”四个字形容。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妇女们上身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我们的电子商务网站——嘎嘎易购云南民族工艺品批发网www.gagaego就有大量的东巴类饰品。
3、东巴舞蹈
东巴舞是纳西族的典型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东巴舞从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驱鬼之类的动作,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是表现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这种正规的东巴舞刀可能只能在一些祭司活动中才能看到。而民间老百姓所跳的集体舞蹈被称为“打跳”,它可能脱胎于东巴舞蹈,但又融入了现代和民间彩。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现在在丽江古城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当地纳西族姑娘和小伙带着外地游客集体绕圈打跳的热闹场景。
4、东巴音乐
东巴音乐主要是纳西族祭司——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伴着器乐所吟诵的一种曲调,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音乐曲调原来大部分流传于东巴口头,也有一些保存于东巴经一些东巴绘画图中。据说东巴唱腔音乐有五十种左右吟唱以纳西族曲调为基础在器乐上主要是用板铃、板鼓、锣、钹等,节奏单一,谱点简单。东巴教还有器乐音乐,在东巴教祭祀活动中,唱音乐和器乐音乐相合,可以演奏出节奏鲜明、音调
宏亮的和声乐章。而宣科主持的音乐会被称为“纳西古乐”实际上是“洞经音乐”的延续和继承,与当地真正的东巴音乐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5、东巴绘画
东巴画是东巴文化重要内容之一,有木牌画、纸牌画、布卷画和经文画几类。东巴画的内容主要表现古代纳西族信仰的神灵鬼怪和各种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纳西族社会的各种世俗生活。古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的纳西族美术遗产。纳西族东在做仪式时,要绘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绘画,统称为东巴画。东巴绘画艺术具有象形文字经典所具有的五个艺术品特性,即贝叶经的形式、优美的线条、美丽的彩、动态的表现和特征的摄取。现在的东巴饰品除了有“东巴文字”外,东巴画也是其特有的表现形式。
6、东巴仪式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有着丰富多彩的仪式,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
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东巴仪式。
7、东巴艺术品
东巴艺术品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造型独特,生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东巴雕塑艺术集中反映在木偶、面偶、泥偶和木雕的制作上。用树木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制作所用神鬼泥面偶时参考的模型。纳西东巴们都有一双灵性的巧手,个个能雕会塑,所雕出的各种神木偶有的似凝神沉思,有的像举手远眺,有的张口欲鸣,形貌古怪。还有的木偶头戴法帽、胸挂神珠,端坐自如,轮廓粗犷,线条刚劲。在东巴教的各种仪式中,都要使用神、鬼及动物的面偶,大部分用青稞面或大麦面捏品种大约有两百个之多。面偶一般须在举行宗教仪式的头天晚上捏制完成,一个东巴一夜能捏出上百个。每个面偶都有固定形象,神态各异。在仪式活动中,神面偶置于上方神坛上,鬼面偶放于下方鬼寨中。同一类型的鬼面偶,其形状也互有差异,如生有蛇头、鸡头、牛头、马头、羊头等等。此外还有用泥捏塑
纳西族舞蹈的泥偶。这些泥面偶都是东巴信手捏制,一气呵成的有单纯明快的审美特点。东巴面偶、泥偶和木偶作品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并不注重去刻画形象外部的逼真酷似,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如眼睛就似随意凹陷的两个洞,嘴巴的轮廓也只似微张的一条缝,从局部看显得十分简单,但如果从整体看,整个造型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神态,从并不惟妙惟肖的外形中透出一种内在的生命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