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窗花舞教案
二年级音乐窗花舞教案
【篇一: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一课 问声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2.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森林火车》。
2.通过聆听歌曲《夏天的阳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唱歌《森林火车》
(二)欣赏《夏天的阳光》
(三)综合复习
教学评价
1.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主动思考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3.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人文知识的反馈和认识是否客观和恰当。
4.在歌表演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森林水车》;复习《夏天的阳光》,感受音乐的情绪与彩的关系。
1.对音乐情绪的对比和颜的对比有一定的认识。
2.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森林水车》,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或歌表演。
2.复习听赏歌曲《夏天的阳光》,请学生边听边随录音哼唱。
(二)音乐活动“音的高低”’
1.由教师或学生列举几个自然现象或生活中音的高低对比的事例。
2.教师播放高低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片段,请学生分辨。注意让学生发现和归纳。
教学评价
1.能否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声音的高低。
2.学生是否对音高的练习感兴趣。
3.学生是否在音乐游戏中有创新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早上好》。
2.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早上好》。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本课教学。
2.启发学生谈谈对麻雀的了解。
3.教师示范,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教师要求学生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评价
1.是否能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表演。
2.听赏歌曲《小麻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小懂得关心父母。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早上好》,并背唱歌曲。
2.采用范唱或录音再次听赏歌曲。
3.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第二课 幸福的歌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2.学唱歌曲《快乐的罗嗦》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和《快乐的罗嗦》。
(二)课题导入
(三)教师做本课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快乐的罗嗦》。
2.能否边唱歌曲边进行简单的表演。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音乐的变化。
2.跟着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听赏音乐《阳光下的孩子》
(三)师生一起总结本课
教学评价
l.能否听辨出音乐情绪的变化。
2.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
纳西族舞蹈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目标
根据教科书的插图,听辨音乐情绪,配上相应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讲故事。
(二)为图片选择音乐。
(三)配乐讲故事。
教学评价
1.能否听辨音乐情绪并与相应的图片对应起来。
2.能否配乐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故事。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乃哟乃》。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篇二: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回  龙  小  学二年级音乐
任程怡
余姚市黄家埠镇回龙小学
二○一五年九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学习本学科的知识水平、习惯、能力、兴趣等)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年的各科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课堂纪律比较好。二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乐理知识经过一学期的接触过,会唱唱名,但音不全,模仿能力一般。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教学进度表
【篇三: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并用身势动作参与表演。2、在《彝家娃娃真快乐》的节奏接龙游戏中,体验与人合作表演的乐趣。
3、喜欢参与上述音乐活动,能感受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喜爱民族、民间音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体验和理解,并大胆地、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音乐问好。
二、学唱歌曲《阿里里》。1、导入。
今天由老师当导游,带领同学们去云南的纳西族做客,你们愿意吗?2、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用歌声在迎接我们呢?3、师放范唱带,学生听赏。
师:纳西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你听出了哪一些歌词?(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师:真聪明,“阿里里”是纳西族民歌中最具特的歌曲衬词。讲解“撒小秧”的意思。
4、师再次放录音,学生跟唱。学唱《阿里里》。你们看看能不能跟纳西族小朋友学上一、二句。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唱给大家听听。
生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学会的当小老师进行歌曲教唱。集体随乐演唱《阿里里》。5、为歌曲进行身势伴奏。
(1)师示范,边唱边用身势伴奏。(注意强弱的变化)(2)师弹琴伴奏,学生边唱边用身势伴奏。
(3)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情绪。(情绪—优美活泼,速度—中速稍快)6、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阿里里》,并用固定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7、参与表现。
三、节奏接龙游戏《彝家娃娃真快乐》。(1)师弹琴,生听音乐击固定节奏。(2)师生接龙。
(3)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组,随音乐接龙,看看哪组接得既准确又流畅。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欣赏《阿西跳月》。
(1)同学们,目的地到了,你们闭上眼睛看我们到了哪儿?(2)播放音乐。
(3)你们睁开眼睛,我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4)对了,我们听到了很欢快的热闹的声音,是吗?在哪儿可以听到呀?
(5)出示课题。二、学习主题音乐。
(1)彝族的小朋友最喜欢围着篝火在月下起舞了!(2)我们在来听听!(3)播放《阿西跳月》。
(4)读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5)你们听到这首音乐也想跳舞吗?(6)我们一起来吧!
(7)你们听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8)学生模唱。三、参与表现
(1)请小朋友听音乐,然后来动一动。(2)把你的想象画面描绘出来。四、全班分四组表现。
1)声音:嘿嘿。(2)拍手跺脚。(3)伴奏乐器。五、综合表现。
(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2)自由评价。(3)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2、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3、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
1、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2、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教学难点:1、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2、律动《摘果子》。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录音机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进教室。2、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1、发声练习。2、节奏训练。
2/4xxx|xx|xxxx|xx|xxx|xx|xxxx|x—||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
2/4xxx|xxx|xxxx|xx||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
2/4xxxx|xxx|xx|x—||
三、新课教学。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1、师范唱。2、带学生朗读歌词。3、带唱歌曲。4、全班齐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