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乐两相和——浅谈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
诗乐两相和——浅谈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
摘要:古诗词,具有明显的语言节奏美、意境美和韵律美的特点,而音乐同样也具有这些美的体验,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流行歌曲也是改编自古诗词作品,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及王维的《相思》等等,古诗词与音乐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指导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如歌唱、演奏、舞蹈等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调动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本文展开了对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策略分析,希望可以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理解和表现能力,促进新时代小学生的健康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古诗词;兴趣激发;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小学音乐教学启蒙意义重大,而贵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变革,新的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眼前一亮之感,便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而将古诗词作品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的启蒙过程中,是一种创新,也是促进学生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力提升的需要。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诗词和音乐这两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落实“古诗新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沉醉在诗
词和音乐塑造的艺术海洋中。以下就是笔者对该问题展开的几点对策阐述,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一、古诗词与音乐的关联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国度,数千年的文明历史,涌现了很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在文学方面造诣较高,同时也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热爱。从很多当代的影视剧作品中,我们几乎都能看到古代人文墨客相约在一起吟唱诗词,抚琴助兴的风雅场面。另外,像我们所熟悉的《蒹葭》、《关雎》等作品也都是出自“汉乐府民歌”中,而“汉乐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文人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此外还有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采集民歌。所以说,古诗词与音乐之间的关联是较为密切的。
现代社会,有的作曲家、作词人也会根据古诗词进行深度创作,从而形成一首又一首动人的歌曲,它们在大街小巷的传唱度较高。比如,歌手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歌曲,就是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品进行改编的,又如,歌手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就是根据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进行二次创作的,再如,歌手毛阿敏演唱的《相思》也是由同名诗词作品《相思》(王维)而改编的,类似的歌曲还有很多。它们都诉说
了古诗词与音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古诗词作品以作启发和引导,是切实可行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古诗词的作用
首先,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古诗词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常用的教学方式是指导学生朗读,纠正诗词发音,启发学生翻译诗词,并背诵诗词,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教学模式未免机械、单一。一些诗词作品仅以碎片的形式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中,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忘却。而通过组织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并有效巩固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其次,从小学音乐教学的角度来说,由于某些古诗词作品是学生学过的知识,因此,结合诗词来设计音乐教学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似曾相识”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歌曲的内涵和意境,与此同时,诗词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也是教学方式破旧立新的体现,可以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音乐课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因此,综合来看将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是很有必要的。
古诗词改编的歌曲
三、古诗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的具体方法
(一)欣赏视频,激发歌唱兴趣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开始在各教育领域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如今各中小学基本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欣赏与音乐课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视频,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从而调动小学生音乐课学习兴趣,构建诗词与音乐两相和的音诗音画氛围,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比如,为调动学生课堂歌唱的兴趣,在教学指导海顿的《小夜曲》和钟哲亮的《月亮月光光》两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在备课前仔细想一想有哪些诗词作品是与“月亮”、“夜晚”有关的,而通过思考则可以联想到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或者《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这两首古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就非常贴合这两首歌曲所构建的意境。音乐教师可以将这两首古诗与这两首歌曲穿插在一起,利用flash动画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视频,视频中显示出诗词句子,并播放相应的歌曲《小夜曲》或者《月亮月光光》,帮助小学生理解夜晚月下安静、祥和、静谧的歌曲氛围,激发学生的
歌唱兴趣,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有效性。
(二)讲述故事,调动学习氛围
儿童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最能够牵动儿童的心。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音乐作品时,可以恰当的插入一些故事。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外婆的澎湖湾》以及《故乡的小路》这两首歌曲时,结合本单元的关键词“故乡”,教师则可以如此启发学生,“同学们,故乡是儿时的记忆,故乡是充满家的味道的地方,故乡更是一个地区的文化风俗的集合体,老师的故乡在乐清,我的家乡临近乐清湾,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去沙滩捡贝壳,抓螃蟹,堆沙雕,记得有一次我们到了很多各种颜的贝壳,它们非常漂亮……”,如此,通过分享教师童年故乡的故事的方式,从而可以很好的集中儿童课堂学习注意力,之后,教师再来慢慢吟诵关于故乡的古诗——《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与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和《故乡的小路》情绪相互呼应。
(三)为曲配画,展开思维联想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本《哈姆雷特》”,诗词和歌曲的意境美是相互印证的,但每一个人对于诗词和歌曲的理解不同,因而在大脑中浮现的景象也就各有差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尝试将诗词与歌曲融合,以启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当每位学生有所想象和感悟后,鼓励学生将想到的画面动手画出来,达到为歌曲、诗词配画的目的。比如,在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歌曲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板书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学生思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然后再来阅读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歌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后布置绘画作业,让学生将对歌曲《雪花带来冬天的梦》的理解和感悟画在纸上,从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综上,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认为人的发展应当是综合的、均衡的、全面的,而其中就包括了对学生艺术能力教育方面的要求。因此,当代小学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教学,更要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方法,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诗词与音乐教学的融合就是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欣赏、感知和创造能力的关键。本文遂对此展开了策略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志同道合者。
参考文献:
[1]窦佳佳.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古诗词音乐文化的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22(04):172-173.
[2]曾雪芳.小学音乐单元整体鉴赏古诗词策略——以六年级“古风新韵”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01):60-61.
[3]吴君琪.浅析古诗词吟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与训练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79-80.
[4]林华玲.古诗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与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21(21):73-74+7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