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谈古诗词的四种创新教法
谈古法诗词的四种创新教法
现行语文教材中对古诗词都非常重视,其中编选了不少著名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由于年代久远,用语精炼,表意含蓄,再加上学生的生活阅历肤浅,导致学习时倍感枯燥,难于理解。因此,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不妨“让学生从做中学”(杜威语),运用以下四种新颖教法,一定能够产生明显的效果。
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彩巧绘诗词意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实际,根据“诗词中有画”的鲜明的意境特点,让学生把古诗词中的内容画下来,可以促使学生借助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成形象,再把形象还原成画面,从而使文字与形象配合,诗词与画面互补,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例如学习古诗《江雪》时,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结果学生纷纷行动,争先恐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闪跃在眼前,使人看后兴奋不已。最后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品评,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方法,既理解巩固了诗词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真可谓一箭双雕。
,歌唱诗词留心间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阶段总是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是到后来才出现了脱离音乐的诗词作品。但留下来的古诗词还保留着与音乐相近的某些特征。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把诗词加工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形式,来引领学生唱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具体做法是:(1)教材中有不少古诗词已被著名作曲家谱成了曲广为传唱,如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念奴娇》等 ,这些可直接拿来教唱。(2)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曲)直接套在意境和风格都十分协调的古诗词上,如将《彩云间》的曲子套在《迢迢牵牛星》中,即可拿来教唱。(3)更高层次上的是创作,由擅长作曲的音乐教师和爱好音乐的语文教师,将其中大量的古诗词谱上曲而后教唱。这种古诗词唱诵方法,更加发挥了古诗词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从而能较快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表演再现诗词景
教材中有不少叙事性较强的古诗词,它们所叙写的故事内容情节上曲折生动,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根据这类古诗词的特点,在学习时引导学生在理解其大意的基础上,
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进行再创造,把他们改变成古诗词剧进行重演,使古诗词的内容场景再现在人们的面前,也是一种很有创新意义的好方法。比如《古从军行》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学习本诗时,就可以将其改编成这样的舞台场景:一男生在台前朗诵本诗,浑厚的嗓音和着低沉铿锵的节奏;三个女生挥剑在后面舞蹈,并且用流行歌曲的音乐配上女生的歌唱。既英姿飒爽又勇武豪放。这样的诗剧表演,就把诗中英雄的形象鲜活地凸现在人们眼前,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对诗歌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并且这种做法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表演才华,展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协作意识,集体参与的精神。
,改换文体创新境
古诗词是借助于最简洁的文字写景状物,表情言志的。因此,在学习古诗词时,也可以把精炼优美的古诗词改换文体,借助于想象的翅膀,把原诗词中高度凝练的景,事,情,理具体合理地扩充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也不失为趣学古诗词的又一种效果极佳的方法。例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描写的是作者年少时的一次游历,是一次心灵与自然的会晤。虽然它的容量不大,但是却在几幅移动的风景中凸现出一种生活的情趣。据此在
学习本词时,就可以依据词中描绘的的情景及设置的意境,展开适当的联想,将原词扩写成一篇写景叙事的散文。这种写意方法,不再停留于对古诗词表层含义的诠释,而是融入了作者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为用心智再创造的美好风景。从而使学生通过改换文体的写作,真正领悟了诗词的深刻含义,同时品味到那“沉醉”的意境。
古诗词的创新教法还不止于此,有待下一步做更深入的探讨。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并且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最大努力去追求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坚持不懈大胆地引导学生探究下去,那么学生的古诗词素养一定会快速提高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