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山西省45校高三联考)下图是日本对外扩张示意图,黑和灰代表不同时期扩张的范围(含日本本土)。这幅图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马关条约》签订后 B.《辛丑条约》签订后
C.九一八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解析:选C。“日本对外扩张示意图”中,显示为日本领土的有中国东北、朝鲜、台湾等,《马关条约》没有涉及整个东北,故A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涉及日本领土的变化,故B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整个东北,故C项正确;七七事变后,整个东北、华北均已沦陷,故D项错误。
2.(2019·石家庄二中模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涌现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
救国军”“抗日义勇军”“军民自卫义勇军”“民众自卫团”等各种武装。这表明 ( )
A.东北民众自发抵制日寇侵略
B.抗日救国组织得到广泛支持
C.政府需要联合各种抗日力量
D.东北民众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涌现出“义勇军”“救国军”与“民众自卫团”等,这说明东北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抵制日寇侵略,故A项正确。
3.(2019·山东八校高三联考)1937年8月,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的谈判,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这次谈判( )
A.消除了国共双方的分歧
B.推动了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C.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解析:选D。A项“消除”的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共合作,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抗日战争胜利的保障是全民族抗战,故C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谈判有利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
4.(2019·桂林、柳州模拟)1938年7月,日本制定“适应时局的对中国谋略”,提出“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其目的是( )
A.速战速决 B.民族同化
东三省是哪三省C.蚕食鲸吞 D.以华制华
解析:选D。根据题目中“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可知与速战速决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其中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与题目中“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借以实现对中国的统治不相符,故B
项错误;蚕食鲸吞是指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掠夺,与题目中“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借以实现对中国的统治不相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日本“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借以实现对中国的统治,实现以华制华,故D项正确。
5.(2019·辽宁省六校协作体考试)1988年6月11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战争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公映,结果香港市民争相观影。关于这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紧密合作取得了会战的胜利
B.是八路军在华北战场发动的一次战役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这是战略防御阶段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解析:选D。台儿庄大捷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故A、B项错误;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而台儿庄大捷发生于1938年3月至4月,故C项错误;台儿庄大捷发生于1938年3月至4月,是抗战防御阶段所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故D项正确。
6.(2019·渭南质检)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解析:选D。题干谈及的时间为1941年,日本已经全面侵略中国,进而威胁到美国在华利益,故而美国借助援助来敦促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合作,共同对抗日本的侵略,故选D项。
7.(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42年”得出此时处于抗战期间,此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矛盾,题目中中共中央的规定更多的是通过减租,联合可以联合的阶级进行抗日,故B项正确。
8.(2019·黄石调研)抗战期间,许多外国人纷纷涌进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特别是美国人是这一时期最多的,有数十人。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共领袖人物独具个人魅力
B.中共抗日主张得到普遍认可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国际友人同情
D.中共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解析:选D。材料“许多外国人纷纷涌进中国西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的抗日大本营延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外国人对中国共产党抗日的作用给予重视,故选D项。
9.(2019·吉林省百校联盟高三联考)某年9月5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次晋察冀的出击,采取主动进攻,是一种进步。”由此可见,当时( )
A.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
C.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破产
D.北方抗战已转入反攻阶段
解析:选B。根据材料“晋察冀”“主动进攻”可知,该战役是中共在抗日战争中主动进攻日军
的百团大战,故B项正确,A项错误;粉碎日军速亡中国企图的战役是国民政府军队进行的淞沪会战,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抗日战争依旧处于相持阶段,故D项错误。
10.(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三摸底考试)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
C.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
D.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解析:选C。根据“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
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法、美等国在上海有商业利益,开辟淞沪战场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争取外交的主动和树立国际形象,故C项正确。
11.(2019·江西红七校高三联考)1943年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他们的一切权利。国民政府要求机关、学校等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而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该变化体现出( )
A.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
B.主权观念和国家地位变化
C.国民党利用美英抵制日本
D.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
解析:选B。材料“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以夷制夷’的一种策略罢了”说明道光时期人们主权观念淡薄,国际地位较低,而材料“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国民政府要
求机关、学校等放假三天,‘以资庆祝’”说明中国人的主权观念加强了,国际地位也提高了,故B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外交体制走向近代化,故A项排除;材料讲的是美英放弃在华治外法权,这是因为美英认识到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国民党利用美英抵制日本”,故C项排除;“中国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与史实不符,故D项排除。
12.(2019·濮阳模拟)有学者指出,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正面战场打击了日本的进攻势头,推动了持久抗战战略的实现。该学者意在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 )
A.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B.具有重要地位
C.暴露了军队腐败的严重 D.战略战术失当
解析:选B。根据材料“但仍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特别是抗战之初,正面战场打击了日本的进攻势头,推动了持久抗战战略的实现”得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打击了敌军,为持久抗战做出了贡献,具有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博雅闻道高三全国联合质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是继西晋灭亡以后南北长期分裂又重新走向统一的两个王朝。经过隋的短暂统治,唐朝建立起更为稳固和广阔的统一国家。不管在政治、经济、文化哪一方面,唐朝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致使中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所以,唐王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世界上,唐王朝是先进的、强大的、文化高度发展的国家。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曾经发挥过先导作用、楷模作用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摘编自牛致功《隋唐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中国在战时获得的大国地位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上的。这种大国地位是美国给予的,而非中国或苏联的成就。曹学恩认为,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确定从法理上确定了中国的大国国际地位,但仅是形式上的。中国并未获得与美英苏三国平等的大国权力。杨成竹认为,中国在二战时期的世界大国地位并不牢固,所谓的大国地位只是一种形式。
——摘编自耿密《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崇高国际地位形成的历史前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时与二战时中国大国地位的不同。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几位学者对二战后中国大国地位的说法?
解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经济文化发达等方面回答。(2)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唐朝综合国力强大,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时,中国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并没有真正得到大国的地位。第二小问看待,指出费正清的说法不正确,并说明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要指出,中国学者曹学恩的观点符合当时的情况。
答案:(1)前提: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民族交融,心态开放,活力旺盛;政治经济制度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经济文化具有领先世界的水平。(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