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内能》课学反思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内能与什么有关
内能是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能量,是和物体内部的分子有关的能量。教科书上没有提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只说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其实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时候就同时具备了动能与势能,因此在教学中又让学生自学练习册78页第10题,弄明白什么事物体的内能。在引入物体内能的时候,我是采用与机械能相类比的方式。提出:“微粒的运动具有能量吗?”从而引出物体的分子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之为内能。但是,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的,内能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无规则运动而具有的能,它不是随物体整体一起运动所具有的能。机械能则是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在讲内能时要注意内能的普遍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要注意纠正低温物体没有内能的误解.
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温度,还是类比的方法,用宏观表现推渡物体内部的微观表现。微粒的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因为温度越高,微粒的热运动就越激烈,学生的感觉就是微粒的运动就越快,那么自然就是动能在增加;但是微粒的势能怎么跟温度有关,那是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越高,物体的体积在增大,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就是微粒间的距离在增大,也就是微粒间的吸引力在增大,那么微粒的势能自然也在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粒的动能和势能都相应增大,自然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要充分利用内能,就必须设法改变内能,将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功和热量是内能改变的量度。在这点内容上用控制变量进行相应的探讨。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物体吸热同时对外界做功或物体放热同时外界对物体做功,则不能确定物体内能的增减的。做功和热传递将其它形式的能与内能进行相互转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