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半个世纪的老北京传统小吃——甑糕恢复记
作者:郭庆瑞
来源:《中国食品》 2013年第1期
饮食文化栏目中的“谈古论今话厨事”板块专门刊登根据考究历史、师教传承、总结经验、观察潮流所撰写的古今饮食故事、名食文化典故、当今潮流食话的文章。不论何种观点,都可各抒己见,宗旨是百花齐放,共同来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编者
北京的小吃 文/ 郭庆瑞
北京小吃以它的历史悠久、特鲜明、好吃不贵、快捷方便而被人们称为老北京的一块活化石、古都北京的一张名片、好看能吃的工艺品、北京瑰宝、京城味道。游故宫、登长城、品小吃,成为来北京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位经营北京小吃60多年的老经理曾骄傲地说:“在北京居住的人早点谁没吃过油饼、烧饼,谁没喝过豆浆、豆腐脑?”
北京小吃与正餐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不定时性和少量食用的特点。
北京小吃最早叫“小食”、“零食”、“吃食”、“茶食”、“碰头食”,指的是卖小吃的无定摊定点,挑担、推车
走街串巷,吆喝卖。吃小吃的,游逛的人,休闲的人在碰见卖小吃的以后,通过观形、察、嗅味,勾起食欲,买点尝尝,不为吃饱,图个新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不论哪种小吃,让人越吃越爱吃,越吃越想吃,越吃越上瘾,吃了一次就忘不了、离不开。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北京小吃成了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和海外侨胞“寻根追源”,联络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北京小吃成了一种精神追求,物质享受,成为一种爱国、思乡、想念亲人,回忆儿时童趣的象征。
北京小吃与北京民风民俗息息相关,是北京地域风情的展示,过年吃什么,什么节吃什么,春夏秋冬四季吃食不同,就连一天24小时,什么时辰吃什么都有讲究,婚丧嫁娶以及伊斯兰教开斋节、古尔邦节,各吃什么小吃也各有不同。
北京小吃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吃法讲究,就连销售吆喝叫卖都是一种艺术表演,一门语言广告艺术。精明的经营者通过对顾客的察颜观,面部表情,就知道顾客需要和嗜好,只要来吃过一次再光顾不用开口,端上来的食品,保证正合顾客心意,就凭这一招,往往就会博得顾客的好口彩,也是招揽顾客的一种绝招,生意兴隆的绝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