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各科目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表各科目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表的科目设置是为了反映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式,而非仅仅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所以在编制时要遵循具体分析的原则,对资产负债表各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和核算方式进行细化和明确,以使报表更好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要根据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于非会计准则下所规定的项目及金额,在编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对于会计制度规定以外的项目及金额,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对于非会计准则下所规定的项目和金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会计制度以外项下的资产负债表各科目核算内容和计算方法都是不同的,如果是合并报表科目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调整;对于一些不需要或不应计入资产负债表的科目和金额则不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对于一些不需要记录的科目和金额可以记入资产负债表总账;对于需要记录的科目和金额可以记入资产表明细账;对于不应记录的科目可以记入附表栏内的财务报表附表中;资产负债表应根据资产分类和项目进行划分并进行记录;资产负债表应根据资产分类和项目进行记录;资产负债表采用实务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其进行计算。为了便于使用者掌握相应的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和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模拟演练,资产表各科目计算公式如下:
    一、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及存货。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合理分配,并在短期内流动起来,在短期内具有变现能力的资产。应分清哪些是为使企业在短期内使用、变现及支付而持有和准备的资产,哪些是在短期内流动起来了又没有变现和支付能力,如现金、银行存款等。若企业在短期内(1年以内)内将这些流动资产变现后又没有能力继续使用或出售,则应将其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占用费+速动资产占用费+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占用费
    例如,企业为销售货物而支出的运输费用,包括汽车运输费用、水运费用等。速动资产占用费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正常生产经营而支付的各种税费,如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以及存货中储存的货物储存和周转所支付的各种税费。当流动资产的期限较长时,就需要占用一定数量或价值的预付账款、存货等负债。但是流动资产占用费不是流动资产余额的平方和。计算时应扣除存货项目所需费用。
    2、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流动资产-待售财产)+(应收账款-预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预付账款)
    (3)预付账款==(预付账款-库存商品-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库存商品-预销款)-(预付账款-存货-预付账款)+(预付账款-已提足的购货款-预付账款-预交金)-(预付账款-已提足的购货款-预付账款)(1)流动资产指企业在短期内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出租、转让财产等而获得的现金和各种银行存款,包括有价证券、银行存款、存放同业存款、拆入资金、买入同业存款、卖出同业存款、向他人借款、借贷取得的款项等。流动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规定以货币形式暂时或长期持有的应付账款和存货。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是按照时间顺序计算和核算的。
    3、预付账款==-(1-应收账款-1)×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预付款=预付账款余额×应付账款余额;应收账款:预付款项主要是企业因业务需要而预付的款项。应收账款科目以年末余额为准,应收账款科目反映企业在营业周期内从预付账款中所收到款项。在计算应收账款时,应以应收账款余额为准;在计算应付账款时,则以应付账款余额为准。预付账款对企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4、预付账款期初余额==-(1-合同金额-合同销售金额)+(1-应收账款-1)×(1-2)×(1-合同金额-合同销售金额)=-(-1-合同销售金额)×当期期末余额=-(1-合同销售金额-合同销售金额)
×当期期末余额=(-1-合同销售金额)×当期期末数。
    注:在期末余额中,合同销售金额和合同销售额的差额,在当期结转固定资产,资本化后形成的应付款项中。预付账款中的应付账款在期末时可以按计划提取,也可以按实际发生额提取,并不一定都按照实际结转期限提取。对按月实际提取的预付账款,也应在当月末时确认期末数;对于其他按月实际提取的预付账款,也应在当月末时确认期末数,以保持预付账款期末余额的连续性。
    二、应收账款(客户)收款进度款
    应收账款(客户)收款进度款余额÷(应收账款占客户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100%。应收账款(客户)是指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为目的将资金以其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收款方。如客户在交付商品后超过一年仍未收到款项时。
    1、如果交易合同规定了交易价格或者结算方式;
    交易方式是现金结算,则应收账款金额应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其中以现金结算的,应收账款金额按业务性质不同,分为赊销商品和赊销方式;以现金结算的,应收账款金额按客
户数量及赊销方式等而不同。在应收账款分类科目中,有“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两个科目,之间的关系如下:“应收票据”科目:反映公司以票据或其他形式收取账款的记账凭证。“应收票据”科目:反映公司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过程中收取票据等款项有关事宜的记账凭证。“应收账款”科目:是指按照收付实现制、以金额计量的应收款和客户应付款项。资产负债表公式
    2、交易双方已经履行了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根据会计准则,未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应收账款(客户)科目下的“收款进度款”科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占客户全部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以该比例为基数,相应增加“应收账款(客户)”科目的余额作为期末应收账款(客户)科目的期末余额。
    3、交易双方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不会对企业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销售方很可能因未收到货款而在一年内收回全部货款,但这种可能性很小,不会对企业产生任何影响。同时销售方将会在销售货物时承担销售风险。因此,其应收账款应
在“销售商品收入”科目下核算。应收账款应按照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分别登记在“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科目下。
    4、收款人收到款项后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结算;
    超过结算期限未办理结算的,收款人应当按照实际收到款项的金额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应收账款”科目,并计入“应收账款”负债科目进行核算;对于尚未结算的应收账款,收款人应当及时办理结算手续,对账龄超过一年但未超过三个月的,收款人应当视同已经收到款项。对于应收账款未结算或者已经超过结算期限而尚未到期的,收款人应当按照本科目的相关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同时应当按照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未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收款方应当自发生坏账风险开始至确认坏账准备时确认销货款中坏账准备余额。
    5、客户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合同时可以向企业申请延期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但在企业取得延期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之前,客户的该项权利不受法律保护。企业应当
向客户说明延期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原因和相关经济责任的承担方式,以及公司与客户重新签订销售合同的条件等内容。延期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是指企业可以拒绝或延迟向客户收取有关款项,但企业不能将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明细科目,应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三、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或者生产经营的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的种类分为不可出售或者不宜出售且价值变动风险较大、需要经过处置或者继续使用才能达到预定用途、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金额应当按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或损耗率确定,不能低于该存货账面价值的70%。存货核算公式为:
    1、期末存货价值=原材料-存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
    说明:本科目的期末余额为本企业持有原材料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之和,本科目核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购进原材料而支出的费用。原材料指除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以外直接用于购建或生产商品的资产(或存货)。原材料按其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准
备;原材料发出成本按照有关材料市场价格变动确定,计入管理费用;成品按照有关材料市场价格变动确定,计入销售费用。
    2、发出存货时,根据实际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算期末存货存货成本;
    发出时,根据实际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算当期成本。本期存货成本=(实际成本-账面价值)/期末存货成本。采用实际成本加实际单价计算存货成本。在企业内部由于产品、服务或资产使用中的损耗等因素导致存货价值变动很大,不能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途径来进行合理的存货价值变动。因此,对于采用合理方法进行存货价值的计算是非常必要的。
    3、期末存货中成本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当期损益处理;
    如果存货成本大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小于账面价值,则存货成本应当转入当期损益。期末存货成本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在产品等;存货中的半成品、在产品和原材料等不需要经过加工处理,但已经耗用或需要经过处理才能达到预定用途的产成品或发出商品,其成本应当转入“生产成本”科目;产成品和原材料已经经过加工处理,但尚未达到预期用途,或者产成品、产成品的成本已经超过其可变现净值,或者产成品、
产成品不需要经过加工处理而需要继续使用的,其成本应当转入“生产成本”科目。当期末存货发生减值时,应当对存货减值准备进行转回。
    4、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存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
    存货成本是指企业持有存货所必需的材料、燃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包装物、工具、设施等成本,以及存货由于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毁损或贬值所需的估计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估计存货跌价准备时采用的计算方法。可变现净值=(存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可变现净值=存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
    四、长期股权投资及非流动资产摊销(非流动资产)减去处置费用支出
    这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范围和计算公式如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摊余成本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账户;将从取得时起,一直摊销到资产负债表日止的非流动资产,减去处置费用支出后的余额,计入“应付账款”账户;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按照不超过账面价值50%的差额转入“资本公积”账户。若长期股权投资取得价格比账面价低50%时,应当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按实际成本计价。
    1、以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出售资产、负债、或有事项或承担责任等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和公允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长期股权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摊销费用)÷(1-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单位具有可分配利润时,长期股权投资单位的可分配利润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可分配利润的情况下,如果被投资单位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可靠地计量其财务报表,则按照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价值和公允价值分别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作为初始入账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实际发生时以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价值;对于以市价作为初始入账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在初始投资成本中同时反映其公允价值和市价变动风险利差的变动收益。但是对于被投资单位无可分配利润或分配盈余公积不足以补偿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价值和公允价值变化造成的损益变动的,应当将原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金额相应调整至公允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