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农业的区位选择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重点】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
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推理出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特点。
【导学过程】
深化预学
一.农业的区位选择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区位因素 | 对农业的影响 | 举例 | |
自然因素 | 气候 、热 、 ) | 影响农作物的 、 和 、 。 | 南蔗北菜( ) 南稻北麦( ) 东北一年一熟,南方一年三熟( ) 西北发展农业的优势( ) |
地形 | 影响 | 平原适合发展 山区适合发展 和 山区适合发展 | |
土壤 | 土壤的酸碱度、 、土层的 、土壤的质地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 冲积平原土层 适合种植业; 土壤适合大豆生长; 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 | |
水源 |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的 因素 | 如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 、新疆的 等 | |
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 | 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的 和 | 城郊农业、订单农业 |
交通 | 包括交通 ,运输 。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 | 园艺业、乳畜业产品易腐烂、变质,对市场依赖大,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 |
政策 | 政府出台各项惠农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 如:我国减免 税,种粮 ,农机补贴等等惠农政策。 | |
生活 习惯 | 影响农作物的 和 | 例如稻米是南方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青稞是西藏居民的必备食物。 | |
技术因素 | 科技 | 培育 、灌溉 、耕作 、冷藏 、 使用、 水平、 素质、运输手段改进等。 | 玻璃温室、无土栽培、保鲜冷藏技术 |
机械设备 | 可以提高农业的 效率 | 美国中部的 农业 | |
劳动力 | 劳动力的 和 | 中国的蔬菜和水果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得益于廉价劳动力;大棚种植技术。 | |
生态因素 | |||
2.各类农业类型和农作物适宜的气候、地形自然条件
农业类型或作物 | 自然条件 | |
水分条件 | 地形 | |
种植业 | 、 | 和 地区 |
林 业 | 、 | 、 地区 |
畜牧业 | 、 地区 | 、 、绿洲以及河流沿岸 |
3.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分布 | 主导因素 |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 |
河西走廊的粮棉和的棉花 | |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 |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 | |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 |
以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 |
4.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分项 | 概念说明 | 举例 |
主要区位因素 | 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主要因素(条件),包括 和 因素。 | 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山区适合林业、牧业)、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科技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 |
主导因素 |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 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类型在该区域分布的可 |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 条件下形成的。 |
限制性因素 | 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惟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少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 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
二.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扩大 |
影响的地 域范围扩大 |
提高 素质 |
水平的提高 |
、 、 |
城市工矿业的发展 |
交通运输条件吃的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
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
培育良种、改善耕作制度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 |
玻璃温室 |
沿等高线修梯田 |
南方丘陵低山茶园喷灌 |
人工培育土壤 |
生产经营规模的
和农业地域类型的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科技文化发展
自然条件改善
重难点议题
南繁是秋冬季节全国各地到海南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种植鉴定等活动;海南冬季大量瓜菜销往内地省市。
1.读海南岛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水稻玉米发芽适宜温度表和海南冬季瓜菜内地主要省市供应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
.最适宜成为水稻南繁基地的是
A.三亚 B.海口 C.琼海 D.东方
.与新疆相比,北京、广东成为海南冬季瓜菜主要供应省市的共同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B.冬季气温低,瓜菜生长条件差
C.生产技术落后,瓜菜生产量低 D.土地成本高,瓜菜生产规模小
2.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 甲 | 乙 | 丙 | 丁 |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 108.8 | 53.7 | 250.8 | 191.9 |
每公顷产量(公斤) | 1956 | 977 | 2495 | 3150 |
人均产量(吨) | 121.7 | 140.6 | 6.1 | 79.2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 145.6 | 186.6 | 2.1 | 37.9 |
.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A.缩小生产规模B.扩大耕地面积C.减施有机肥料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A.单位面积产量低B.人均产量高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D.人均耕地面积大
3.读“城镇周围农业区位布局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你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六个区域农业区位的选择是
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地养鱼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种小麦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地苹果园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地养鸡场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地种蔬菜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地奶牛场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不合理的安排,应怎样调整?
迁移应用
(2011年全国新课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2~4题
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2000年广东卷)图5-8表示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左侧表示烟草业的变化,右侧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图并回答5-8题:
4.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农业”)的气候资源
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
A.减少运输成本 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露天西瓜种植技术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 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8.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
0℃,7月平均气温24.6℃。
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9.(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10年全国卷2文综第6-8题)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16~18题。
10.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11.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12.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2011年江苏卷)图12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13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11.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12.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2011年江苏卷)图12为2000年~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图13为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