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水与软水》教案
《硬水与软水》教案
教案的撰写不仅是教资面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本节课的授课思路。对于没有授课经验的老师,通过书写教案,可清晰的知道授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也可以提高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以下为教师考试研究院化学学科讲师为大家提供的一个教案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定的指导。《硬水与软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硬水和软水的含义,能够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了解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知道软化硬水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锻炼观察、分析能力,锻炼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能力。通过联系生活生产,提升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如何去除水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生产离不开化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区分方法。
【难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区分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水壶使用前和多次使用后的照片。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水壶中会有水垢呢?
设疑导入:煮沸前后水壶里面发生了改变,煮沸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探究不同的水:硬水和软水。(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教师讲解: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学生初步思考、回答水垢形成的原因。
归纳讲解:煮沸前的水中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加热后,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因此长时间使用后就形成了大量的水垢。提出问题: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回答。
学生2人一组进行实验4:分别用烧杯取少量的待测水,加入等量的事先准备的肥皂液,搅拌,观察现象,观察是否会产生泡沫、
泡沫产生量。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表述现象,思考、回答结论。
教师归纳讲解: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继而提出问题:根据我们实验的现象,你能说一说硬水的危害、
化学给予我们生活的启示吗?
学生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图片】硬水的危害。
教师归纳讲解: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中,硬水都有一定的危害。
生活中,长期饮硬水有害人体健康;洗衣不干净。生产中,锅炉烧水,水垢过多浪费燃料,引起爆炸。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如何除去水中的钙、镁化
合物,使硬水变为软水?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讲解:生活中我们常用煮沸的方法,使得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的沉淀,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获得蒸馏水以降低水的硬度。也可以加入化学试剂去除钙镁离子,工业上常用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降低水的硬度。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多媒体展示试题】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1.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D]
A.看颜
B.闻气味
C.加食盐水
D.加肥皂水
2.有关硬水和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硬水洗涤衣物不易洗净
B.硬水通过消毒可以得到软水
C.硬水通过过滤就可以得到软水
D.软水是指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四)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
作业:课后调研工业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写成小论文的形式,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四、板书设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