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法律法规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
1、1963年《东京公约》的全名是(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罪的国际公约) (对)
2、1970年《海牙公约》的全名是(关于航空器内犯罪和某些其他行为的公约)(错)
3、1971年《蒙利特尔公约》的全名是(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非法行为公约)(对)
4、1988年《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是专门惩治各类危害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犯罪行为的国际公约。( 错 )
5、1988年《蒙特利尔公约补充议定书》是惩治危害国际民用航空机场安全的犯罪行为的国际航空刑事公约。( 对 )
6、1963年《东京公约》首次在国际航空刑法中提出了刑事域外管辖规则。(对)
7、依照1963年《东京公约》的规定,凡依公约采取的行动,机长及机组任何其他人员,在
因被采取行动的人所受待遇而提出的任何诉讼中,都不被认为负有责任,但机上旅客、航空器所有人与经营人除外。(错)
8、1963年《东京公约》是第一个对劫持航空器犯罪作出规定的国际公约,但它并不专门针对劫机犯罪。(对)
9、制订1963年《东京公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航空器内犯罪的刑事管辖权、机长的责任以及各缔约国相互协助的责任等问题。(对)
10、1963年《东京公约》合理排定了“第一降落地国——飞经国——飞机登记国”的优先管辖顺序,成功解决了航空刑事案件的并行管辖冲突。(错)
11、1970年《海牙公约》是一个专门惩治劫机犯罪的国际航空刑事公约。(对)
12、1963年《东京公约》全面规范了航空刑事犯罪的引渡问题,1970年《海牙公约》进一步加以完备。(错)
13、1970年《海牙公约》是正式提出了对于劫机犯罪的“或引渡或起诉”的原则(对)
14、根据1970年《海牙公约》的规定,危害国际航空安全犯罪不适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对)
15、1970年《海牙公约》明确规定对劫机犯罪予以10年以上刑期的严刑惩治。(错)
16、1971年《蒙利特尔公约》对“飞行中”与“使用中”的界定,是判断某一犯罪是否构成危害航空安全罪的基本客观要件。离开这一要件,危害航空安全罪就不成立。(对)
17、依照1971年《蒙利特尔公约》的规定,凡属于机上犯罪、放置爆炸物和传送假消息三类犯罪,不论从事国际飞行还是国内飞行,飞机的起飞地点或降落地国在飞机登记国域外,或者犯罪发生在飞机登记国,即便犯罪嫌疑人逃往国外,均可适用公约。中国飞机失事(对)
18、根据1971年《蒙利特尔公约》,对于实施破坏航行设施的犯罪,只有该设施用于国际航行时,公约才予以适用。如何该设施仅用于国内航行,则犯罪嫌疑人逃往国外,公约即不予适用。(对)
19、1970年《海牙公约》没有对对机场内服务人员和设备的犯罪以及破坏机场上未使用的航空器的犯罪作出规定,这一缺憾有其后的1971年《蒙利特尔公约》予以补缺。(错)
20、民用航空器被迫降落时,在主管当局接管该航空器及机上人员与财产以前,不应被视为在飞行中。(错)
21、1963年东京公约适用于供军事、海关或警察用的航空器。( 错 )
22、依照1963年东京公约的规定,航空器登记国有权对在该航空器内的犯罪和所犯行为行使管辖权。( 对)
23、1963年东京公约完全排斥根据本国法行使刑事管辖权。( 错 )
24、劫持航空器罪侵害的的直接客体是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错 )
25、危害航空器飞行安全罪的犯罪对象是正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和正在使用中的航空器。( 对 )
26、破坏国际航空机场安全罪侵害的直接客体是国际机场上服务的人员、设备及其未使用的航空器的安全。( 对 )
27、依照我国刑法第121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不论情节轻
重,一律处死刑。( 错 )
28、主权国家对领土上空的空气空间享有绝对的排他性的主权。( 错 )
29、一个对侵入该国领空的民用航空器拥有任意处置的权利,包括用武力加以击毁。( 错 )
30、国际航班如不在飞越国经停,可以不经飞越国的同意任意飞行。( 错 )
31、一个民用航空器一般只能有一个国籍,在特殊情况下可有多个国籍。( 错 )
32、外国飞机在另一缔约国境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飞机受到重大损坏的失事后,事故发生地国有主持调查的义务。( 对 )
33、A国航空公司从事A国——B国两点之间的上下客货运输,A国航空公司享有第三和第四航权( 错 )
34、依照国际航空法,飞机登记国有权参加空难事故的调查并获得调查报告。(对)
35、根据国际航空法的规定,主权国家拥有对军火、作战物资或其他危险物品的运输限制权 。( 对 )
36、根据国际航空法的规定,航空器降落地国无权对航空器在降停或飞离时行使检查权。( 错 )
37、缔约各国承认,各国对飞行中的民用飞机使用武器,必须采取克制态度,并于拦截时,不得危及机上人员的生命与飞机的安全。( 对 )
38、和平时期的领空主权是一种相对权利。( 对 )
39、在现代航空运输中,国际公约是实现国际统一规则的主要渊源。( 对 )
40、旅客王某在航空器飞行中途中止旅行时,可以将随身行李运送飞行目的地。 ( 错 )
41、旅客登机时,承运人准确核对旅客人数后,只要人数清楚,就可以起飞。( 错 )
42、旅客刘某已经办理了登机手续,但因突发疾病而未登机,刘某的行李可以装入航班并安全运送到目的地。( 错 )
43、机长吴某在航空器起飞前,发现有关方面对航空器未采取例行的安全检查和维护,该机长有权拒绝起飞。( 对 )
44、机长在航班飞行中遇到特殊情况时,有权对航空器的处置作最后决定。 ( 对 )
45、根据规定,乘机旅客张某可以捎带同学李某的行李物品。( 错 )
46、根据规定,外交信使及其随身携带的其他物品无须接受安全检查。( 错 )
47、根据规定,属于禁止随身携带但可可以托运的物品。( 对 )
48、航空安全员执勤时,必须持有《航空安全员执照》及《体格检查合格证书》,佩带《中国民航空勤登机证》,携带统一配备的器械。( 对 )
49、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武器与警械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与施行时间。(2006.3.1 )
50、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四十八小时,并应当留有盘问记录。对于批准继续盘
问的,应当立即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对于不批准继续盘问的,应当立即释放被盘问人。(对)
51、遇有拒捕、、越狱、抢夺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对)
52、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对)
53、人民警察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佩带人民警察标志或者持有人民件。(对)
54、人民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对)
55、录用人民警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选用。(对)
56、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对)
57、人民警察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对)
58、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公民和组织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对)
59、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无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错)
60、人民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证件为人民警察专用,其他个人和组织不得持有和使用。(对)
61、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取消。(对)
62、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造成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可以不予赔偿。(错)
63、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
6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是《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立法依据。(对)
65、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的,可以依法使用武器。(对)
66、人民警察对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行为,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错)
67、人民警察对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错)
68、人民警察对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行为,可以依法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对)
69、人民警察对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行为,可以依法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对)
70、人民警察对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行为,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错)
71、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对)
72、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对)
73、人民警察对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可以直接使用武器。(错)
74、人民警察对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的行为,可以直接使用武器。(错)
75、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依照法进行赔偿。(错)
76、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依法给予补偿。(对)
7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航空器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外,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对)
78、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对)
79、对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错)
80、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可以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