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洞工厂”造出中国首架军用运输机
“山洞工厂”造出中国首架军用运输机
作者:马晓荣
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7年第3期
中国飞机失事    马晓荣
    不久前,我国研制出了首架军用大型运输机被命名为“运-20”,而其实中国最早的“首架”军用运输机却是“中运一”,尽管它们诞生的年代不同,却都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期望和梦想。自1912 年8 月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者兼飞行员冯如失事后,中国人并未停止对制造飞机的追求,特别在抗战期间,面对日寇的狂轰滥炸,在重庆,就有1200 多人在制造着飞机,渴望飞上蓝天去斩妖除魔。
    1945 年,重庆白市驿机场,中美混合飞行大队就驻扎在这里。停机坪上,众多庞大的美制B—25 型轰炸机中,有一架木制飞机显得有些寒碜。
    “但它却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军用运输机”!万盛经开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令狐克强说,这架飞机的代号是“中运一”,出自国民政府战时大后方四大飞机制造厂之一——海孔飞机厂( 即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海孔飞机厂在哪?它就掩藏在万盛丛林镇一个巨大山洞中。
    天然溶洞中建成3 层车间大楼
    走进海孔洞,通过手电微弱的光芒,记者看到一间间被隔开的废弃车间,组成了硕大而寂寥的厂房。由于长年荒废,已很难想像出当年进行飞机生产、装配的繁忙景象了。
    “这是一个由石灰岩层、钟乳石形成的天然溶洞,高近40 米,纵深300 余米。”令狐克强介绍,清末民初,洞口原有海孔寺,佛像高坐,香火鼎盛,后来拆庙移佛,就是为了建飞机厂。
    76 岁的村民刘汉文告诉笔者,当年他在离洞口不远的私塾上学,天热了就溜到洞里乘凉,“记得是1938 年,洞里的人突然多起来,而且大都是外地人……”
    原来,由国民政府与意大利于1935 年合办的航空委员会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迁到这里来了。当时以海孔洞为中心,方圆15 公里范围都划给了飞机厂,“工厂第一期征地3341 亩。为保证安全,还派了一个营在此驻扎,洞口的坝子上架有机关,山顶设有岗哨,除飞机厂员工外,任何人不准靠近。”令狐克强说。
    1938 年初夏,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正式挂牌。国民政府还将另外几家小飞机厂也并了进来。最鼎盛时,工厂员工达到1200 人,民工有200 多人。
    “工厂在洞内设有机工、钳工、白铁、机身、机翼、电镀等车间,在洞外建有铸锻、油缝、修配、木
工、修理等车间。洞外建筑全部用松枝覆盖。”据令狐克强介绍,到1938 年底,工厂已初具规模:洞内建成一栋3 层楼的车间大楼,约1200 平方米,另辟有可供装配20 架飞机的空间,洞口修建了一栋3 层楼的工务楼,“洞外还有远离厂区的生活设施,包括职工宿舍、天然游泳池等。”
    先后制造了百余架苏式E-16 单座驱逐机
    那么,海孔洞是什么时候开始恢复飞机制造的呢?
    据令狐克强介绍,正式恢复生产是1939 年初。当时,工厂中原有的意大利专家已撤回国,一切都靠中国人自己干,国民政府从杭州飞机制造厂派过来73 名技术骨干。“但当时的技术骨干也都没经验,只能从相对简单的苏式E-16 单座驱逐机开始仿造。”
    1940 年,第一批飞机造好了。可新问题来了——没有飞机场试飞。怎么办?
    “工人们很聪明,他们用粗钢丝绳将飞机拴紧,然后再发动机器试飞,声音大得骇死人!”令狐克强说,检验成功后,再把机身、机翼等部件卸下,用汽车运到白市驿机场组装。
    据《丛林镇志》记载, 第二飞机制造厂先后制造了百余架苏式E-16 单座驱逐机,其发动机主要由美国进口,仪表电器等由苏联提供。
    日机多次轰炸,都未到“神秘”的飞机厂
    海孔飞机厂投产后,日本人零星获得了一些情报,多次派飞机来轰炸。
    1939 年10 月23 日上午,18 架日本飞机组成两个大队,在海孔洞上方几度盘旋,却始终没能寻觅到飞机厂的确切位置。
    “这要归功于天然溶洞的地理优势和密密麻麻的树木掩护。”刘汉文回忆,当时,飞机厂洞外的建筑,外墙全部刷黑,洞口的山上种植了大量青冈树,从高空往下看,根本看不出这里有一个洞。
    日机寻觅未果,只能把矛头转向南川。18 架敌机分成两组折返南川县城,在大约1000 米的高度,投下若干。这些炸毁了县城的监狱,犯人一涌而出,街上行人也四处逃散。随后,刚丢下的飞机再次返回,每三架排成一队,低空俯冲,用机向人扫射,县城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这次轰炸,日机共投弹142 枚,炸死180 人,毁屋850 余间。此后,日机又来轰炸了4 次,但都没有到海孔洞,“这个洞子好像有神仙保佑,但南川县城却遭了殃!”村民刘天祥说。
    首架运输机在众多质疑中试飞成功
    1945 年初夏,海孔飞机厂制造的我国首家运输机“中运一”横空出世。
    飞机初到白市驿机场,围观的美军飞行员纷纷讥笑:“它能上天吗?”那些已经习惯驾驶美国飞机的中国飞行员也担心:“如果飞不起来怎么办?”
    在疑惑声中,“中运一”助跑、起飞,轰鸣着冲上云霄,53 分钟后顺利降落在成都太平寺机场。获悉这一消息,白市驿机场的美军飞行员竖起了大拇指,设计师林同骥、顾光复等人和中国飞行员紧紧握手,互致庆贺:“我们的飞机争气!”
    可惜的是,抗战结束后,由于国民党空军引进了大批美军制造的C—47、C—51 运输机,中运号只能堆在海孔洞的仓库里。1949 年重庆解放前夕,工程师刘玉麟、苏栋等人与解放军秘密联络,将保存完好的中运号交给了新中国。
    抗战中的中国飞机厂
    抗战时,中国的飞机工厂全部迁往大后方,整合为4 家( 包括海孔飞机厂)。这些工厂的主要任务是装配或维修外国军机:
    昆明第一飞机制造厂。即原广东韶关飞机制造厂,是北伐期间由广东省主席陈济棠开办的。抗战爆发后迁昆明,改名为“航空委员会第一飞机制造厂”,1938 年底兴建,1940 年初竣工投产,全厂员工600多人,成功试制出“复兴号”双翼轻型飞机56 架。
    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该厂是中国与美国合办的一家飞机厂,抗战爆发后,迁往云南省瑞丽,改名“航空委员会雷允飞机制造厂”,员工最多时达2929 人,工厂曾装配112 架飞机,机型主要是飞虎队驾驶的P-40 战机和部分运输机。它是抗战时中国最大的飞机厂。
    成都第三飞机制造厂。该厂于1942 年4 月建立,有职工约400 人,曾仿制15 架美国教练机、15 架“大公报”号滑翔机。1942 年到1944 年,成都飞机制造厂根据苏联的SB-3 轰炸机资料,设计制造了研轰三式轰炸机,全机总重量达13 吨,成为当时中国生产的最大飞机。
    在中国航空史上留下飞翔轨迹
    重庆制造飞机的地点在今万盛区丛林镇海孔村( 抗战时南川县境内),村里有个海孔洞,70 年前它被命名为“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又叫“海孔飞机厂”。该厂先后生产了100 多架飞机,包括仿苏式E-16 飞机20 余架,仿德式H17 型中级滑翔机30 架,狄克生式初级滑翔机50 架,以及自行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架军用运输机“中运一”,“中运二”和“中运三”等。这上百架飞机曾装备抗战空军作训练之用,或成功试飞,均在中国航空史上留下飞翔的轨迹。
    刘还记得,第二飞机厂先后换了四任厂长。第一任姓朱,第二任姓钱,第三任姓黎,第四任姓马,“朱厂长和黎厂长对人客气,钱厂长完全是军阀,每天制服笔挺,戴着大盖帽,板着脸。他不准村民卖小菜,假如有人非要卖,被他抓到后就得关好几天。”
    “我们进出海孔坝,胸前都要别布条条,如果哪天搞忘了,当兵的死活不让你走。虽说大家彼此都认识,但他们说:这是钱厂长的命令,不戴胸标,就不准进!”
    在飞机厂招收的200 多名村民中,由于村民文化少,只能下苦力。刘的一个远房亲戚叫周树林,就在食堂里煮饭。周已过世,据他后人介绍:给飞机厂煮饭非常辛苦,用1 米多长的勺子炒菜,冬天也累得满身大汗。当时食堂距离洞口200多米,中午下班后,排队打饭的工人站成三路纵队,“从洞口一直排到食堂口,看上去非常壮观。”
    据悉, 第二飞机厂厂长, 都是学航空出身的专家:第一任厂长朱霖,留学意大利都灵大学航空系(1937 年- 1939 年任职);第二、三任厂长钱昌祚、黎国培,均留学苏联航空力学工程学院(1940 年初-1942 年任职);第四任厂长马德树(1942 年秋- 1949 年任职),是我国早期航空界专家,留学英国学内燃机,1933 年他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架舰载侦察机宁海2 号。抗战期间,在偏僻的海孔山沟里,这些厂长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第二飞机厂所造的百余架飞机,发动机主要由美国进口,仪表电器等由苏联提供,“苏联专家彼得诺夫还来到海孔,与中方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制E - 16 驱逐机。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专家回国,此后制造的飞机,全部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这些飞机虽然简陋,但都能飞上蓝天,李意志认为,“这在艰苦的抗战岁月,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由于当时铝材匮乏,大多数机身只能用木材替代。”
    相关链接:大型运输机一般是指最大起飞重量大于100 吨小于200吨的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小于100吨的运输机称为中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00 吨的运输机被称为超大型运输机。目前,大型
运输机的代表机型是美国C-17 运输机和俄罗斯的伊尔-76 运输机,世界上有能力研制大型运输机的国家目前只有中国、美国和俄罗斯。
    我国首架军用大型运输机被命名为运-20,它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期望和梦想。与伊尔-76MD 飞机相比,运-20 的体积更大,机身空间和布局更为合理,发动机的功率也更大。其宽敞的机身使货舱容积较大,可以运载我军绝大部分大型作战和支援车辆。从该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上看,已超过从俄罗斯引进的伊尔-76,和伊尔-476 相当接近。
    目前,运-20 运输机正处于试验和加速定型阶段,如果一切顺利,也要进行至少3 年的试飞验证,再加上至少5 年的综合试验期。因此,中国空军要拥有国产大型运输机,起码要到2017 年以后。
    拥有国产军用大运是建成战略空军的唯一道路
    快速部署人员和重装备。现役大型军用运输机巡航速度一般可达600 ~ 900 千米/ 小时,是陆上最快运输方式高铁时速的2-3 倍,海上运输速度的20 倍以上。我国南北直线距离达5500 千米, 东西长5000千米,战时大规模动用军用运输机可在最快时间向冲突地区增派人员和重装备,提高解放军持续作战能力,加快战役进程。和平时期则是对敌威慑的战略兵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