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结转凭证 重分类凭证
1、结转销售成本凭证;2、计提工资凭证;3、计提单位承担社保及公积金凭证;4、代扣个人承担社保及公积金凭证;5、代扣个人所得税凭证;6、待认证进项税转已认证进项税凭证;7、结转简易计税凭证;8、结转预交增值税凭证;9、结转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凭证;10、结转代扣代缴增值税凭证;11、转出多交增值税凭证;12、计提未交增值税凭证;13、计提附加税凭证;14、减免税收入凭证;15、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6、无形资产摊销凭证;17、长期待摊费用摊销;18、结转本期收益凭证;19、结转本期成本费用凭证;20、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1现金发放工资;22、结转本年利润(一年只在12月份做一笔)
企业期末资产余额一般为借方,期末负债余额一般为贷方,所以,如果资产类科目出现了贷方余额,那么就是一项负债,相反如果负债类科目出现了借方余额,那就是一项资产。在报表列示时,如果把资产贷方余额以负数列示在资产栏,或者将负债借方余额以负数列示在负债栏,就会导致财务指标异常。这就是是重分类调整的一个主要方面,除此之外在列报时,要对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资产负债进行重分类,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归入在年报中,资产负债表中可能存在重分类的科目有: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应付账款是按供应商设明细分类账的,有些供应商的余额是借方,把这些借方的数字挑出来,合计数调入报表中的预付账款同样应收账是按客户设明细账的。有些客户是贷方余额,把这些贷方的数字挑出来,合计数调入报表的预收账款中。
我们对资产负债表中的重分类有了一些相应的了解后,公司股份方或预投资方也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更加细节的了解它的运营状况!
为什么要做重分类?是因为资产负债表对数据的基本要求:资产和负债不要有负数,(那大家知道可能有负数的是哪个报表项目吗?)。
为什么资产负债表科目什么情况下会有负数呢?这源于科目核算的灵活性,最典型的如往来科目,详细我们以应收账款为例来看,正常条件下是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回款贷应收账款;如果先收客户回款,后确认收入则要挂预收。但有些企业不喜欢用预收科目,觉得麻烦,要多做一笔凭证,所以直接用应收账款的贷方。一旦有这样的业务发生,如果当月确认收入了还好,如果没有则体现在余额表里就会是应收账款的借方余额。假设一家公司目前还只有这一个客户,资产负债表里的应收账款就是负数了。
同样,其它科目也可能会因为明细科目的余额方向影响报表数据,比如应交税金。
这就是为什么要做重分类的原因,因为账务处理的特殊情况影响了报表数据,甚至可能形成了负数。为了让报表数据更符合阅读者习惯,符合报表编制逻辑,从报表层面对报表项目的数据做调整。
重分类怎么做?很简单,将账务处理里的特殊场景按照实际业务再进行还原,比如应收账款的负数实际上应该是预收账款,所以调整到预收账款的贷方。应付账款的负数实际是预付账款,所以调整到预付账款的借方。其它科目类似。因为往来通常是要求核算到明细的客户,所以在调整时要按照明细客商的余额,而不是整个科目的余额。
应该感谢国内软件的报表计算公式太强大,只要设置好取数公式,报表取数自动完成调整,也不需要考虑为什么要调,原理是什么,这应该也是很多做报表同事并不关心重分类的原因,特别是单体公司的报表。然后,讨厌的是,SAP的报表取数没有这么智能,SAP的标准报表取数逻辑是基于科目余额,无法实现重分类,当然如果是二次开发报表,仍是可以实现自动重分类取数的,只是工作量比较大,如果还有合并系统的话,就与整体方案不吻合。
所以,SAP针对往来重分类的标准解决方案是,在月结前,用往来重分类功能,对需要进
行重分类的供应商和客户明细余额进行调整,生成一笔调整的凭证,同样,该凭证在下月月初会冲销。需要重分类的科目通常是客户、供应商统驭科目,但往来重分类生成的调整分录,通常是新增一个特殊的总账科目,比如1121990000应收账款-往来重分类,仅用于月末的调整用,也就是,重分类实际上仍不影响原来的挂账,仅是为了报表需要类似做了一笔调整分录,从而影响报表数据,并不改变业务记账的完整流程。
本年利润结转在SAP里,很多业务都通过这种方案处理,比如之前介绍的外币评估,比如在途库存的调整,以及库存科目特殊差异的处理。这种方式并不符合财务人习惯的调表不调账的方式,但从实现角度的确是最简单的方式,所以很多企业也就是这样半推半就地接受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