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新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的改革与实践
余伟龙1,高贵平2
(1.长春建筑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长春建筑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当前时期,面对不断变化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形势,应当要做好积极性相应的优化更新,并以此来实现数字媒体
技术的优化改革,该文主要结合当前时期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形势来做好更加深化的数字媒体技术改革的论述,根据不同的媒体技术的发展形势做出了细化的分析,该文主要根据新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的改革与实践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数字媒体技术;改革与实践;研究分析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7-0210-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在当前时期,针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必须根据不同的发展形势来做好积极有效性的应用分析,并结合新阶段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变革要求来落实相应技术应用特征。如何实现数字媒体技术的改革是值得分析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根据相应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实践来做好探讨和思考。本文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关键,并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价值及阻力,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策略进行论述,提出了新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改革策略,希望对后续的数字媒体应用实践有所启发。
1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关键
数字媒体技术更多的是基于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好对于数字和媒体的有效性应用发挥,其中数字信息也包括用视频、图像、声音、语言音乐和收音其他方面的媒体信息,当然,还包括有表示媒体和显示媒体、构成信息的发展形势与信息的传播途径,都属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范畴。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应当要做好对于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的优化组合,达到可复制、可
传播、可感觉、可存储的性能综合技术运用特征,结合不断发展的技术角度来说,应当要做好对于其表现性和可变性的有效性应用,所以必须要结合新时期移动互联时代形势,做好对于数字媒体的多样化应用。1.1网络
针对当前时期的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媒体技术,应当要做好
对于网络平台的技术运用发挥。因此必须要结合我国的网络发展形势,来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网络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对于5G 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推广,当前时期,在针对互联网平台的运营过程中,要为整体的数字媒体的发展打好基础。1.2法治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应当要做好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深入把握,根据不同的图片、音频、视频和文字等方式,做好
更加积极有效深入的设计编辑和分析。移动互联的公开、共享特征,很容易出现一定的侵权问题,其中包括有网络侵权和现实侵权,当然,不同的网民都具有自身的人格权利,必须要依据法律来予以规范。1.3安全
在针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结合海量的数字媒
体资源,来做好有效性的运用。但实际上,移动互联网往往会出现盗用、外泄或丢失等不良行为,很
多不法分子往往将媒体资源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在互联网中使用植入病毒以及产生一定的侵入行为,所以必须要做好更加完备的风险规范,规避
可出现的安全隐患,帮助增强数字媒体的应用质量[7]
。
2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价值及阻力
2.1价值
数字媒体技术往往是借助二进制的方式来展开技术运用,
在起应用过程中,整体的应用较为便捷,且对其应用的元件参数的要求不多,并能够有效地发挥出数字媒体的集成化优势。在针对数字媒体的应用过程中,要做好对于其完善的技术处理,不同的处理结果很容易受到移动终端电子设备的网速和分辨率的影响。实际上,数字媒体资源应用要做好对于安全风险的规避,尤其要强化自身的保密性,做好积极有效的权限设置或加密处理。当然,不同的数字媒体应用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资源被盗取的情况,很多数字媒体的应用在交易时间轴上,很容易导致企业的财务数据被泄漏,这就需要将企业的信息数字技术与企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有效地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将数字媒体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2.2阻力
移动互联技术基础下的数字媒体,相应的整体的运用范围
广泛,但实际上,部分区域往往并没有重视这一基础的运营,很容易存在一定的消极情况,其中不同的数字媒体技术受到改革
收稿日期:2020-11-08
作者简介:余伟龙(1998—),男(满族),辽宁丹东人,学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高贵平(1959—),男,吉林长春人,通信作者,
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210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
第17卷第7期(2021年3月)
的限制,相应的媒体资源有限,难以做好更加积极有效的应用发挥,并不能够将其的应用优势有效地发展出来,这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产生了多样化的阻力。
3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方略
3.1树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意识。
基于互联网发展迅速的网络媒体应用,强化与各个媒体之
间的紧密性联系,所以必须要帮助人们能够明确多样化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并要宣传整体的互联网的技术价值和优势作用,有效地发挥出其整体的价值,这就需要在具体化的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地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构建相应的慕课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到在线的学习中去,帮助学生帮助掌握更加专业化的技能,实现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也能够实现教学技术的优化变革,帮助增强人们的数字媒体应用意识,不断地增强数字媒体的应用质量和效果[9]。3.2积极革新数字媒体技术。
另外一方面,应当要做好对于数字媒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结合法治、便捷、高效、安全等,来做好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发挥,实现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协同,另外一方面要强化做好对于电子设备网络平台和软件元件的优化,发挥并帮助增强整体的技术发展活力,避免可能产生的技术性有余、应用性不足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应当要强化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推广力度,做好对于整体的教育、工业和医疗卫生领域的强化引导,帮
助增强整体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变革[8]
。
3.3做好法治建设工作,指引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科学发展。
在针对数字媒体进行过程中,应当要结合当前日益丰富的数字媒体资源和海量的数据信息来做好积极有效的应用,帮助增强数字媒体技术的法制性特征,同时,要根据法律管理规范,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框架,要从法治角度来对于数字媒体的平台和技术应用有所规范,构建起更加规范化的法治化技术应用体系,帮助增强这一领域的规范性效果[6]。
4新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改革
4.1专业培养目标
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当要不断地强化,做好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要确保通过自身的知识学习来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要明确做好现代媒体设计软件的应用开发技能的掌握,熟练掌握影像的采集编辑和后期的剪辑方法,要熟练地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有所理解,帮助解决多媒体设备常见的问题,同时在进行艺术设计过程中,也应当要不断地开发自己的思维,要能够独立设计和制作多元化的广告平面效果图和游戏效果图,当然还应当要具备文献检
索能力和资料查询能力,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专业性技能[5]。4.2专业骨干教学
针对数字媒体专业的动画速写、数字图像处理和数字摄影技术等方面,要强化做好积极有效的运用培养,尤其是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做好对于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理解,并构建起更加完善且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技术知识结构,强化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做好对于影视技术动画和游戏技术的多样化培养,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另外一方面可以组
织邀请专业化的人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前沿信息和数字媒体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当然还可以组织开展多样化的网页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主题广告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活动竞赛以及专业比赛,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专业性技能水平[4]。
5未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当前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日益深入,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也应当要强化做好积极有效的运用创新,这就需要借助传感技术与虚拟技术以及多样化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加强与现实应用之间的融合,同时要发挥出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优势,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多个行业领域中去,改变当前时期
的社会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2]
。5.1数字媒体向AR 技术方向发展
AR 技术也就是增强现实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做好对于一
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的有效性的模拟,对于触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做好有效的创建,帮助增强人们的感官体验,这一技术往往应用到多样化的计算机图像技术和智能技术以及空间定位等多样化的基础,能够为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强烈的技术支撑。
5.2数字媒体与IPIV 以及IT 产业进一步深入融合
在当前时期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形势下,应当要加强与
IT 产业的深度融合,帮助结合用户的需求,来实现更加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还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指导信息,为提高社会生活的便利性打好基础,当然,IPIV 产业与IT 产业的信息整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也能够帮助用户实现网上办公,并不断地增强信息处理的及时性,集合数字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发展,能够实现与数字媒体技术的深度整合,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十分有利[3]。
5.3数字媒体技术将促进媒体分工不断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媒体信息传播的日益个性化,也能够根据不同的动向需求,实现媒体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当前时期,媒体数字产业应当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观念,要做好更加细致的分工,结合传统的媒体产业,做好有效的优化更新,根据不同的媒体产业内容与传统媒体的竖向链条结构进行优化,实现媒体产业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2]。
6结束语
总体来说,面对新时期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应该要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关键,也就是网络、法治、安全方面的内容,当然还应该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潜力,另外要不断强化数字媒体应用理念,积极地开展数字媒体技术的培训,设置更加完善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培养目标,组织开展专业骨干教学,促进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更加健康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吉峰,汪晨.以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
探索——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9):197-198.
211
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第17卷第7期(2021年3月)
[2]刘爽.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驱动带动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实践
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20(7):141-142.[3]李晨.“走进工作室”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0,18(14):100-101.
[4]夏敏.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VR/AR 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8):157-159.[5]陈美湘.我国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国际公关,2019(12):148.
[6]何嘉.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媒体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8:1358-1359.
[7]李兵,雷雨.新疆阿克苏地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几点思考[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8):73-74.[8]赖晶亮,何升.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5):183-185.[9]许亚锋,陈邦泽.地方高校数字媒体类课程改革与实践——以西
藏民族学院为例[C]//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计算机与教育:新技术、新媒体的教育应用与实践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计算机辅助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271-275.
【通联编辑:谢媛媛】
(上接第202页)
4结束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数字技术以及媒体技术的高效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媒体技术是先进且科学化的技术体系,它包含着多元化的技术内容,同时也具备广泛的社会用途。为深入全面的推动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全方位把握数字媒体技术的特征以及应用属性,更好地提升它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浩波.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J].科技传播,2016(1):133-134.
[2]马进宝.数字媒体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探讨[J].海峡科学,2010(2):81-84.
[3]贾雨辰,廖一多.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2018(7):150-151.
[4]李勤实,刘连山.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软件导刊,2012,11(7):60-62.
[5]熊佳慧.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以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59-160.
【通联编辑:谢媛媛】
(上接第204页)
[2]胡贝.浅议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交互产品设计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7):4-5.
[3]田崇峰,吴刚山,耿飞,等.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导师制”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电脑与电信,2018(4):16-17,49.
[4]贺元香,史宝明.项目驱动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程序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C 语言程序设计》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1(5):117-119.
数字媒体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5]蔡彪,吴静,柳丽召.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
设计——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6(7):78-81.
[6]李勤实,刘连山.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软件导刊,2012,11(7):60-62.
[7]熊佳慧.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以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59-160,164.
【通联编辑:谢媛媛】
21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