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E
xclusive
26又到一年毕业季。今年全国普通高
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山东高校毕业生总量首次突破80万人,达81.3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驻青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13.7万人,同为历史最高。
“毕业之后去哪里发展”不仅成为摆在毕业生面前的选择题,也成为各个城市“抢才留才”的必答题。
青岛好玩的政策拿出“城”意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近日推出的《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53.64%应届生表示最理想的工作城市是新一线城市,其次是一线城市(占比24.24%)。新一线城市近几年迅速崛起,出台了各种优厚的招才引智政策。生活成本较低而品质较高,渐成气候的产业集,使得新一线城市成为应届生青睐的潜力股。
因此,在高校毕业生们忙着四处投简历工作的同时,全国各地也出台各种政策,拿出满满“城”意,为留住毕业生、吸引毕业生想“绝招”出“奇招”。
打出资金牌。成都市鼓励高校大学生来蓉留蓉发展,支持海内外高校毕业生在成都灵活缴存住房公积金,享受缴存补贴等待遇保障。对新引进的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所在区(市)县可结合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给予每人不低于3万元的生活补贴。
青岛市对来青岛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1200元、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800元、本科毕业生每人每月500元标准发放最长36个月的住房补贴;对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唯一商品住宅的研究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每人1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10万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家费。
打出服务牌。福州市承诺毕业三年内(含毕业年度)有意在福州求职、创业和实习、见习的全日制高校外地生源毕业生,均可申请最长不超过一年的免费住宿。为争取毕业生离校不离市,重庆市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大型双选活动,聚焦重点产业及产业链相关用人单位,挖掘岗位资源,搭建供需平台,确保离校不断线、服务不断档。
打出感情牌。武汉市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年龄不满45周岁(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的高校毕业生凭毕业证书在市内落户,其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迁落户。合肥市提出既要对人才的“关键小事”上心,也要为人才的“终身大事”操心,谋划“牵红线、搭鹊桥”新载体,让毕业生为爱“皖”留“合”。
今年春节前夕,青岛市人社部门就发布了《致青岛籍学子的一封信》,传递着岛城的求贤若渴:“亲爱的同学们,身份证前四位‘3702’将命运统一编码,注定你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对家乡青岛这座天生山魂海韵的城市魂牵梦绕;注定你们学业有成之时,青雁归巢共话桑梓的意愿愈加强烈。在此,我们诚挚邀请你们回到青岛,以奋斗书写青春,与家乡共谱华章!我们准备了丰富
毕业了,你会留在哪里?
择一城而居,是年轻人的自由;留人才之心,是城市的态度。归根结底,只有建设
更好的家园,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
的就业创业‘青岛菜单’……”
无论打什么牌,都要拿出“城”
意、打出品牌,而不是仅仅是发发钱、
抄抄其他城市的做法。
苏州的留才“城”意十足。为给
有短期过渡需求的青年人才和高校毕业
生提供免费住宿,苏州全市已建设“苏
青驿”人才驿站104家,提供人才客房
2562间,床位4761个、公共活动面积
2万余平方米,累计服务来苏青年1579
人,提供免费住宿4633晚。并形成了建
设“苏创湾”“苏易居”“苏青驿”等
系列人才品牌矩阵。
政企校多侧发力
杭州为什么获得大学生青睐,大多
数年轻人的回答是“产业发展活力”。
众多周知,杭州在信息技术、互联
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成绩突出,杭州有
13个区县(市),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企
业,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就达到10222
家。毕业生去得最多的行业为信息传
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
和技术服务业等,成为吸引年轻人入杭
的杀手锏。
真金白银是吸引力,产才融合才是
聚合力。
武汉为毕业生筹集的10万个岗位中
明确了范围——围绕“光芯屏端网”、
网络安全、数字创意、人工智能等领
域。合肥花费500万元培养500名高校
毕业生,培训方向立足合肥市战略性新
兴产业链暨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等发
展需求;长沙的中南大学被誉为新能源文本刊记者 封满楼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赛道的“黄埔军校”,国内多家A股新能源领域企业的董事长,均出自于中南大学……
青岛在产才融合力度方面走在同类城市前列。早在2020年就出台了《关于促进产才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建立“项目+人才”引进机制。2023年年初,青岛市“青聚英才”正是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开展需求摸排工作,累计摸排发布岗位8.4万个,瞄准青岛籍学子在青、实习需求旺盛的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了19场“青雁归巢”三进活动,
创新举办“别样青岛·遇见你”大学生研学实践青游记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重点项目、重点单位、创新园区,零距离体验青岛市产业发展活力和风土人情魅力,达成就业意向3400余人。
此外,青岛市人社部门围绕在青高校、省内重点高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三个圈层,密集举办“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累计组织近千家(次)企业组织招聘111场,初步形成了“百校千企”的毕业生招引工作矩阵。
产才融合的源头是高校培养。青岛市教育部门持续发力,出台《青岛市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围绕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通过资金补助等方式,面向在青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重点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示范学科专业(),推动与青岛辖区内500家以上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关系,保障在青高校每年50000名以上优秀毕业生留青就业发展。
政企校多联动发力护航产才融合。青岛鼓励头部企业面向社会培养“急需紧缺”专业实用人才、驻青高校增设“急需紧缺”专业、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应用型硕博研究生,对成效突出的,可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目前,已促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等驻青高校与海信集团、歌尔微电子等头部企业建立24个校
企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真正实现根据产
业和市场需求培育人才,不断深化校企
合作共建新模式。
2023年前4月,青岛已引进高校
毕业生等青年人才3.1万人,同比增长
6%,其中硕博毕业生2000余人。
打造更好的家园
总结来看,城市在留住高校毕业生
方面主要集中在资金、服务和感情等方
面,这些仅是抢才的手段,留才的关键
是城市和人才的全方位契合度。
上述《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
报告》显示,在选择城市时,应届毕业
生最优先考虑的前四要素是:“工作机
会”“房价及生活成本”“教育、医疗
等资源”“落户政策及对外地人的友好
程度”。
成都为何越来越受Z世代欢迎,成
为网红城市之首?智联招聘一份调查显
示,受Z世代欢迎的新一线城市有三大
显著特征:它们既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
平,可以提供充分的职业机遇;也有咖
啡馆、书店、剧本杀、酒吧这样的文化
娱乐空间,足够好玩、有趣;另外,这
些城市的购房压力比较友好,也为年轻
人提供了体面的收入。正源于此,成都
力压众多网红城市夺得总分第一名,稳
坐年轻人最向往的城市首位。
当然,新时代新一线城市的魅力体
现在很多维度。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前不
久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从围
绕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
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
性五大一级维度来评估337座地级及以
上城市,2023年这份榜单里的15座新
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
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
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
肥。
无论从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
度,还是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
来看,青岛均排名15-17位,仅高于宁
波、昆明、合肥等几个城市。其中青岛
生活方式多样性排名为15名,略靠前,
体现在出门新鲜度指数、消费多样性指
数和休闲丰富度指数等方面的综合微弱
优势。
择一城而居,是年轻人的自由;留
人才之心,是城市的态度。归根结底,
只有建设更好的家园,才能留住更多的
人才。
青岛市“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