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长三角生态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建议
摘要:长江,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文明。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奠定了自古至今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同时也决定了长江流域的生态价值。长江哺育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贡献了全国34.5%的GDP,稳固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并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但近年来,高度城市化和工业化,虽然短时间使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但弊端也日益显露。其给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空气、土壤带来了严重污染,使工业和生态在空间上失衡。因此,如何让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便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2015—2019 年的长江三角洲流域数据,对经济高质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分析。分析长江三角洲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长三角
1.引言
长三角地区处亚热带,城市包含上海及江苏、浙江、安徽部分地级市在内的25个城市,占
地约22.14万平方千米。2015年,长三角地区总人口约1.593亿,GDP总量占全国的16.42%。自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但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水源质量急剧下降、大气问题突出、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剧导致整体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长三角地区生态失衡。由于存在行政管理“的壁垒,长三角区域内的治理还呈现出一种各自为政,互不干扰的状态,要想优化产业构成,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就需先构成长三角地区协同治理生态环境的体系。
2.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自2015年以来,长江三角洲流域(以下简称长三角)经济增长速度虽然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从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GDP年均增长速度也实现了惊人的14.45%,2015-2019年,长三角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也在持续增加。详情见图一,图二、图三。
图一:2015-2019年长三角地区GDP与全国GDP比较(亿元)
图二:2015-2019年长三角GDP增长率
图三:2015-2019年长三角GDP占全国GDP增长速度
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曲线虽存在波动,但总体是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5.98%,到2019年的10.82%,相差4.84%。虽然看上去只上升了不到5个百分点,但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24.64%,到2018年为7%,2019年为10%,这充分说明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存在波动,但总体来说还是发展较快的。
3.长三角地区环境问题
3.1水污染情况严重
长江三角洲流域GDP占全国总量的约五分之一,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长三角地区年废水排放总量也占到了全国的24%左右。长江三角洲流域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这就导致长三角流域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情况。首先是太湖出现的蓝藻聚集水污染情况,仅仅在2015年就出现了超过90次;苏州,上海,浙江等区域大量采集地下水,破坏了地下水平衡的采补机制,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情况加重,严重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利用;长三角地区拥有的湿地资源类型丰富,是众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受围垦、污染、基础建设占用威胁等人为活动影响明显。
3.2大气污染状况严重
在《201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可以看到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大气污染信息,通过对2015年一整年的观察,长三角地区 25 个地级以上城市大气污染达标天数比例的平均值只有72.1%,在剩余的27.9%的时间中,轻、中、重和严重污染天数比例分别达到了20.9%、4.6%、2.3%和0.1%。在观察的25个城市中,大气污染达标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城市的数量仅有6个,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的城市有19个,占数据的大头。大气污染中天数最多的首要污染物PM2.5以57.5%位居榜首;其次是O3和PM10,分别占比达到了37.2% 和3. 6%。
由于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的总体水平较高,因此在秋冬季节这种不利气象条件的时间段里,灰霾污染事件极易出现;高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加上大量排放的大气活性物质,使长三角沿海城市的夏秋季节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出现以高浓度臭氧为典型特征的光化学污染问题,现象突出;长三角过去以煤为主要燃料导致大量二氧化硫排放进入大气中,同时该地区的人均汽车占有率较高,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氮较多,导致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降雨PH值较低,酸雨情况严重。
3.3土壤污染状况严重
通过对近10年的长三角地区土地重金属的文献及对不同区域的各类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对比之后,发现:1.上海市土壤中Hg这一重金属的累积值最高,其次是Pb2.江苏省的土壤中重金属Cd的累积量较高,其次是Cu。3.浙江省土地中最严重的的是Cd重金属的累积量,其次是Hg。4.安徽省土壤最严重的也是Cd的污染,其次才是Cu。
由此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非常严重,且是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范围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土壤酸化的问题也进一步加重了重金属的污染的风险。
4.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4.1水污染原因
人类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不正确处理、化粪池泄露、垃圾站垃圾的渗出物渗入蓄水层,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倍以上,但在实际情况中,较低的利用率导致部分农药和化肥无法被吸收,给地表及地下水源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污染。
部分工厂的废弃物如废渣、煤灰、金属泥等的露天存放导致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随雨水污染地下水。一些中小企业将未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污水直接排放也会造成水污染。
4.2大气污染原因
长三角地区拥有错落的产业和能源结构,长三角区域有三个石化基地,其中有一半的产业都是高排放的化工、钢铁企业,这些企业虽使经济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环境的污染。加上这些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不重视,导致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差距极大。
地理和气候也是导致长三角地区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很容易受到上游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加上长三角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风速较小,空气向外扩散条件差,由于三角洲地区空气湿度大,大气中的颗粒物会吸收水汽而逐渐凝固,产生逆温效应,大气本身的循环根本无法消除污染。
4.3土壤污染原因
长三角地区的土壤污染是主要是由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各种有害固体废物的堆放;人均汽车占有量提升导致的尾气排放量与日俱增,虽然这些重金属含量较低,但仍会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过量的化肥农药、污水排放和灌溉以及超过土地本身饱和度的畜牧养殖业的活动长期累积沉淀也会造成土壤环境的破坏。
5.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建议
5.1水生态角度
有关部门要转变管理思路,采用更科学的方式来规划保护长三角地区的水系,同时建立健
全起法律法规体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官方、自媒体等多途径进行普法宣传,让人民意识到生态环境会对他们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开展志愿活动,让全民都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通过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来达到治理生态环境的作用。目前比较重视对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但对于农村地区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应该对农业养殖退水加强重视和控制,减少长江接收污染物的总量;长三角地区矿业堆积物较多,但人们更多的关注这些堆积物的安全问题,忽视了环境治理问题。要做到减少从矿业废弃物、堆积物排出的废水量,同时降低废水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比例,加强治理矿业废水;在对于河流的开发中,要注意“度”。对于重点湖泊的富营养化,要积极采取各种治理污染源的措施。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多样性,要对湿地区域进行划分保护。从以上方面入手来使长三角水生态环境慢慢恢复并长期保持下去。
5.2大气生态角度
由于大气污染在空间上的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时应该综合考虑当地的人口情况、主要产业及产业结构情况、财政情况等,实现精准治理。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引
进高尖精的技术产业,淘汰效率低、污染大的产能,让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长三角城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