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 请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田字格处填写恰当的汉字,要注意书写规范美观哟!
翻开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我们读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领略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dāng;徜徉七百里《三峡》,感受其“重岩叠嶂”“不见xī月”的连绵山势;看到朱自清《背影》里pán跚的父亲,愈加体会人间淳厚的父子深情;见识了昆明各种鲜腴的菌子,感受使人动情的雨季;流连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慨叹设计者胸中有丘壑的jiàng心;从《清明上河图》道劲的线条中,梦回大宋的繁华……学习语文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的宝贵时光。
锐不可dāng( ) 不见xī( )月 pán( )跚 jiàng( )心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倔 强 (jiàng) 诘 责(jié) 沉鳞 竟 跃(jìng) 介 胄 之士(zhòu) |
B.箕 畚 (běn) 婆 娑 (suō) 眼花 缭 乱(liáo) 藏污纳 垢 (hòu) |
C.挑 衅 (xìn) 畸 形(qī) 殚 精竭虑(dān) 俯仰生 姿 (zī) |
D. 锃 亮(zèng) 遒 劲 (jìng) 鸢飞 戾 天(lì) 长途 跋 涉(bá) |
3.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问一号经过将近两年的飞行和探测,火星车和环绕器配置的13台科学载荷共获得约1040GB原始科学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科学数据将择机向全球科学家开放。
①按月滚动提交给科学家团队进行分析、解译
②有关科学成果已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陆续发表
③形成的标准科学数据产品
④经过地面接收处理
A.②①④③ | B.②④①③ | C.④③①② | D.③④①② |
4. 请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1)树树皆秋,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3)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春望》一诗中写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赤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含蓄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7)古人常以诗文表情达意。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自己淡泊闲适的心境;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漫步西湖的愉悦心情。
5.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的鞘翅上有红或黄的
斑纹,或红、黄的鞘翅上有黑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红或棕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______。
(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其语言有什么特?请结合以上语段加以分析。
6. 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求真中学八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做一粒好种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在前两则材料的横线上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每个词语限两个字)
材料一:种子的本是______。杨善洲以当“草帽书记”为荣耀,李保国以“把自己变为农民,把农民变成自己”为志向,都体现了种子般的质朴和纯粹。他们活得本,干得本,让我们读懂了平凡中的伟大、质朴中的辉煌。
材料二:种子的精神是______。一部原创话剧《种子的天堂》,讴歌了钟扬种子般的品格,他坚持援藏16年,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公里,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处,带领团队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16年中,他为“种子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致心脏肥大、血管脆弱,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可他仍像一粒顽强的种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材料三:种子的品格是奉献。从“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焦裕禄,到“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黄大年;从梦想“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的袁隆平,到“多干一点,少拿一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的卢永根,都是种子精神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敬业奉献精神,正如种子一样播撒进了无数人的心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则短文,谈谈你对短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刚参加工作时,一位上司我谈心,问:“如果你工作出,但有人嫉妒你,埋没你的才能,你该怎么办?”
“我将做一块金子。”我自信地说,“是金子就会发光,是金子就会被人发现。”
“但金子不会自动掀掉埋在身上的泥土,它需要被人挖掘和发现。如果永远没有被人挖掘,永远没有被人发现,那就有可能永远被埋没,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上司说。
“那该怎么办呢?”我问。
“当别人埋没你时,请做一粒好种子。”上司说。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富有诗意的宣传标语。
端午时节“粽”是情
刘平
①那年六月,中考的大幕即将拉开,端午的粽子也开始飘香,不过,这粽香飘不到我们这里。九年级的学生成天埋头在书山题海里,忙得早已忘了季节的变换,哪里还记得端五、端六?
②那天中午,下课铃声刚响,我就跑向食堂,挤在喧闹的人流中,打到了饭菜:四两米饭,一小份土豆丝。我端着饭盒,小心翼翼地穿过汹涌人潮,低头走出饭堂。没料在门口竟被一串粽子撞了个满怀!
③我惊讶地抬起头,见到了粽子的主人——常青哥。他笑眯眯地看着我,递给我一个清香扑鼻的大粽子。
④我疑惑地看着他,支支吾吾地说:“这……怎么可以……”
⑤“拿着!”常青哥眨了眨眼镜片后面的小眼睛,又冲我一笑,转身离开。
⑥常青哥姓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年,他不到四十岁,中等个,偏瘦,为人随和。因为常年穿一身青衣服,我们戏称他为“常青哥”。
⑦常青哥上课很滑稽,讲课语速不急不缓。不过有时讲到得意处,他的眼睛会闪光,语调提高八度,语速加快,并且双腿会有节奏地抖动,带动上半身也跟着上下起伏,整个人如同跳跃的琴键。
⑧虽然常青哥跟同学们很亲近,但我怎能随便要老师的粽子?虽说常青哥月月有工资,但是他家境一般,爱人在家务农。有一次放假回家,我亲眼见过他挑一担禾草行走在田间路上。
⑨呆立片刻,我终于回过神来,看到许多老师从饭堂里走出来,每个人手上也拎着几串粽子。哦,端午节到了,是学校给老师们发粽子。也许常青哥已经吃饱了,就随意送给他所见到的某一个同学。
⑩我不再纠结,意外的收获让我兴奋不已。我快步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坐下了七八个同学,奇怪,他们怎么也是人手一个大粽子?
⑪因急于要吃美食,我也懒得打听。坐下来,便开始拆粽子。“咦?这是什么?”一张极细的纸条从缠粽子的线头下露了出来。我疑惑地打开纸条,上面有几个用蓝墨水写的字:“一举高粽!”这字体,行云流水,是常青哥写的!
⑫“快看,我的粽子!”一个同学大喊起来,“定粽头名!”2022端午
⑬“粽情粽意!”“负粽前行!”“粽任在肩!”惊喜的喊声此起彼落,原本安静的教室热闹起来
了。这事儿,有点儿意思。
⑭“你们的粽子是哪儿来的?”我疑惑地问。“常青哥给的,刚刚碰到他。”大家含笑回答。
⑮原来常青哥不只送了我一个人,还送给了大家。他不光送给大家粽子,还悄悄地在粽子里塞进了他的祝愿。
⑯教室里安静下来了,那一刻,我们拿着粽子的手竟有点儿发抖。在这个遇上端午节的中考前夕,我们的心被常青哥,不,被陈老师的粽子砸中了,甜甜的,酸酸的,暖暖的……
⑰那年中考,也许是陈老师的粽子祝福得好,我们班大获全胜!三年后我如愿考上了师范大学,最终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⑱今年的端午节,我也拎着一大包粽子,站在毕业班教室门口,我的学生们也将吃到附带着字条的香甜粽子。此时此刻,我很想跟陈老师说一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选自2022年5月26日《南国今报》,有改动)
7. 本文所写的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端午节,请你分别概括其内容。
(1)那年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常青哥写在细纸条上的那些词语妙在何处?传达出他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9.请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称谓,为什么会从“常青哥”变成了“陈老师”?
我们的心被常青哥,不,被陈老师的粽子砸中了。
10.文章第⑦段文字是否可以删去?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11.品味文末“我”的内心独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具体谈一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