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1.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年至约20万年前。生产生活情况:过着狩猎和采集的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会使用和控制天然火,过着居的生活。
2.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里,距今约1.8万年前。生产生活情况:过着狩猎、采集和捕鱼的生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掌握人工取火技术,开始懂得原始审美。
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掌握制陶、种植、养殖技术,过着定居生活,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后来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炎帝:相传炎帝教人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3、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技术、他的部下仓颉创造了文字)
4、禅让制: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制”(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的结束,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一.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分封的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奴隶制政权。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以前代帝王的后裔。
(3)分封制的内容:
①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历代王朝
(4)分封的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不但巩固了周王室,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二.嫡长子继承制:西周规定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保证了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完成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其主要形式是变法运动。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
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3、变法背景:①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纷争不断,要想在争斗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关键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而变法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②春秋以来,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强大,他们要求建立新型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纷纷要求变法。
4、目的:富国强兵。
5、主要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实行变法)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民间自由买卖(核心内容)。→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弃农经商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全家要作为官府奴婢使用。→富国
③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封爵授田;贵族子弟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强兵
④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41县,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命。(县制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直到今天仍在沿用,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我国“县”这一地方机构最早开始设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加强中央集权
⑤编定户口,实行什伍连坐制。→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变法内容中,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奖励耕战。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变法表明以土地国有制为标志的奴隶制度彻底瓦解,以土地私有制为标志的封建制度建立起来。
5、历史作用:(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经过商鞅变法,①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发展了封建经济(最根本最主要的作用),②秦国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实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启示:①商鞅为变法不怕流血牺牲的无畏精神,自觉增强战胜困难,勇于进取的意识,使学生认识顺应历史发展的改革是促进国家强大的根本原因。②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必须符合实际情况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成功的改革会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秦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混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
政大权。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协助皇帝掌管政事)、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
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此后历代王朝都沿用这种制度。(政治上这三项措施就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经济上:①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②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焚书坑儒”。危害: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统越族开灵渠。
3、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做出重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他也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巨大的灾难。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4、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战争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和社会的发展。
②秦的统一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③秦朝是第一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虽然也出现过分裂割据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和十三州部刺史,强化检察制度
2、经济上,统一铸钱(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促进经济发展。
3、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4、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民族联系,拓展疆域,开通丝绸之路。
5、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三.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西域:汉代,人们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叫西域。
2、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与西域的交流与联系。
3、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影响:①扩大了西汉的政治影响。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归属中央)。②对丝绸之路的直接开通起了重大作用。③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发展了通西域各族的友好关系。
4、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到敦煌,经阳关或玉门关进入今新疆,然后分天山南路和昆仑山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和欧洲。丝绸之路是当时欧亚陆路交通要道。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沿着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铁器、漆器等商品,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也纷纷东来。佛教后来也由印度经中亚、西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
1、改革原因:①根本原因:民族交融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②直接原因:为了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2、改革主要措施:①迁都洛阳,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②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推行政策:穿汉
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婚、用汉制。
3、改革的意义:通过改革,鲜卑族与汉族迅速融为一体,北方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表现:胡人汉服、胡人汉食、汉人胡食、汉人改席地而坐的习俗等)。
4、评价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贞观之治:
原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当时最著名的进谏大臣是魏征。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表现: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其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二.“开元盛世”
①“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年号。
②原因:其在位时期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为相,整顿吏治,提倡节俭,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③表现:统治前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阶段,史称“开元盛世”。具体表现在:农业:曲辕犁、筒车(灌溉工具)手工业:越州青瓷、邢州白瓷、唐三彩商业:“市”、“集”,北方有长安、洛阳,南方有扬州和成都,广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三.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概念: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初创于隋朝,唐朝得到完善。
2、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科举中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科,进士科考试难度大。
3、唐朝科举制度得到发展和完善。武则天时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5、影响:便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基础,把读书、考试和任官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素质,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对亚洲国家和欧洲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产生较大影响。
四.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