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7.30
【字 号】哈政发〔2021〕28 号
【施行日期】2020.07.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
正文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助力哈尔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哈政发〔2021〕28 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哈尔滨供暖时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关于新中国气象事业成立 70 周年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哈尔滨气象现代化水平与防灾减灾能力,按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助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黑政发〔2021〕7 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面广、方法智能、供给均等、保障有力的智慧气象服务新格局。暴雨、暴雪预警信号准确率达到92%以上,24 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 90%以上,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到 95%以上,人工增雨影响范围覆盖主要农林区与江河水库集水区,人工防雹防护面积覆盖主要冰雹易发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 90 分以上;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整体实力达到全国省会城市先进水平,在冰雪旅游、供暖节能、生态农业和大城市运行气象服务保障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到2035年,实现预报精准、功能先进、服务优良、公众满意的气象现代化发展新格局,立体化、多要素的气象监测站网覆盖城乡和灾害易发区,气象业务服务深入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整体实力达到副省级城市前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哈尔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
  1. 聚焦监测精密,推动气象站网信息化协同发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推动基层气象
台站现代化建设提档升级。完善新一代天气雷达及 X 波段、相控阵、风廓线等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网络布局,优化城区和气象灾害易发区自动气象站网布局,增加微波辐射、水汽、温室气体、气溶胶等生态环境观测项目,构建立体化、多要素、广覆盖的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建立完善哈尔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综合业务平台和监控系统,提升气象通讯网络带宽和存储能力,推动气象、水文、生态环境、资源规划、交通、农林数据共享、标准共用与政策协同。(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草局,各区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聚焦预报精准,提升灾害性天气应急预警能力。以智能网格预报技术为基础、数值预报模式释用为核心,构建智能协同的预报业务平台和工作流程,建立无缝隙、全覆盖、精准化、智能型的预报预警业务体系,实现智能预报预测业务的定时、定点、定量,提升高影响、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强化专业气象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服务,构建高影响天气致灾阈值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提升强对流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分类识别、应急预警和风险评估能力。(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应急局,各区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 聚焦服务精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市级移动气象应急指挥保障系统,建设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云+端”传播机制,实现气象与媒体、通信和应急等平台无缝对接、深度融合,构建“气象发布、媒体融合、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体制,实现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脆弱人预警信息精准快速靶向发XXX广泛传播。根据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的差异化需求,完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实现气象服务自动感知、个性定制、按需推送、在线互动、交互供给,提供普惠共享、智慧赋能的综合气象服务保障。(市气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应急局、市文广旅游局,各区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设大城市气象服务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稳定。
  1. 提升城市运行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按照建设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国际交通枢纽城市要求,适应哈尔滨新区、自贸片区、哈欧专列、江海联运等社会需求变化,聚焦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重点领域,发展现代综合交通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探索开展跨境大交通、大物流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建设城市智慧气象服务保障提升工程,加强道路结冰、积雪、内涝的气象监测能力建设,强化城市水源地、供暖节能、清冰雪、内涝等气象预报预
警服务,开展极端天气对农林、水利、地质、交通、通讯、住建、旅游及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安全运行影响评估和服务保障,强化智慧气象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惠民工程的服务保障能力。(市气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旅游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哈尔滨海事局、国网哈尔滨供电公司、哈供水集团,各区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完善城市气象灾害应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哈尔滨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依法落实气象灾害防御属地管理职能,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高效、快速响应的气象灾害应急预警、部门联动、防范应对机制,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县乡两级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实施气象综合防灾保障工程,深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区划和评估,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地图,最大限度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大对雷电灾害隐患排查力度,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监管属地责任,建立雷电防御重点单位防雷检测到期提醒服务机制,完善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加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落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行政区域内禁止施放氢气球的通告》(哈政规〔2020〕5 号),建立健全综合执法单位查处违规施放氢气球工作机制。(市气象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应急局、市公安局
等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区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 丰富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保障内涵。围绕哈尔滨打造世界音乐之城、国际冰雪之城、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和国际时尚之都,在太阳岛、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亚布力等城市名片区域建设气象监测与实况数据实时显示设施,构建“旅游+智慧气象+大数据”的旅游气象综合数据服务系统,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为中俄博览会、“哈夏”音乐会、冰雪节、哈尔滨马拉松等重大活动、重要赛事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保障。面向公众“衣食住行游购娱学康”生活场景需求,加大紫外线辐射、生活舒适度、穿衣气象指数等民生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满足人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需求。(市文广旅游局、市气象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设生态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增进环境友好。
  1.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水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哈尔滨国家气象观测站、阳明滩湿地生态气象站、亚布力冰雪气象站等建设维护与科学研究,整体提升冰雪气象、生态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开展松花江流域与城市湿地生态走廊卫星遥感立体监测,建立完善生
态安全、灾害风险、功能修复气象监测评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气象公园”“中国天然氧吧”“气候康养之乡”“特气候小镇”等生态宜居、生态宜游的国家气候标志。(市气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市文广旅游局,各区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与气候资源评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进行气候适应性研究与温室气体监测评估系统建设。各级政府要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结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为能源、交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重点工程项目提供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承载力监测分析评价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开展海绵城市、气候适应性城市、城市通风廊道规划设计与影响评估,营造宜居的城市微气候。建设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监测、评估系统,提高绿低碳发展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助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贡献气象智慧与力量。(市发改委、市气象局、市营商环境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 各区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