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过关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
[2]解释下列字词。
耘田:_______   绩麻:_______ 解:_______
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供:_______    傍:_______   阴:_______
[3]“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 D.儿子和女儿
[4]“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
2. 课内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目,家祭无忘告乃翁。
[1]这首诗是   时期 (填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   的口吻,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2]解释诗中以下词语的意思。
元:__________但:__________
无:__________乃:__________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__________。作者的嘱咐是:________________。
3. 读古诗,再做习题。
泊船瓜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诗中强烈抒发了作者的      之情。
[3]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
绿:______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____     
[4]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
A. 因为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
B. 因为诗人已经回到家门口了。
[5]写出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______、__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2]请借助诗中表示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试一试。
1.两首写“水”的诗,比较各自怎样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本是无情物,诗人为什么能把它写得有情有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理解。
暖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
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
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
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
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
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路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如些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给图片配上一首合适的词,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词描写的时间是____(季节)。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彩的描写,如鹭的颜是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分别是____和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10. 阅读《山居秋暝》,完成练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选择词语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暝(______):   A.红日初升,天明丽   B.日落时分,天将晚   C.红日高悬,正午十分
(2)歇(______):   A.休息   B.停止   C.尽
(3)浣女(______):   A.玩耍的女孩   B.洗衣物的女子   C.做完事情的女子
(4)王孙(______):   A.指诗人自己   B.贵族子弟   C.王家的孙子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写这首诗的地点在______,当时季节是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对诗句停顿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诗人运用了动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运用了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
(3)最符合这两句诗描写景象的一项是(______)
A.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流淌在石头上。
B.天已暝,却有皓月当空;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
C.月光洒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上流淌。
(4)诗人写下这首诗,根本原因是他(______)
A.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对山里百姓那种悠闲自在生活的热爱。
C.对山里秋季傍晚雨后美丽风光的喜爱。
1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唐]王维
人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乌,时鸣春涧中。
[1]山润的特点可以用一个_________字概括。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和音响的变化。
[3]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____的。
[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____”字,(乙)诗则紧扣“_____”字
[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
①(甲)诗中,一个“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____”字令人满目凄然。
②(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故用“_____”。
[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
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
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
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
阅读空间。
13. 快乐阅读。
《示儿》
(   ),但悲不见九州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