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练习之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  整理制作
八年级期末复习练习之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作者保尔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C、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D、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2、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反映了唐代社会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学史上称“      ”,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代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桃。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D、《礼记》市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西汉戴圣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的著作。
B、《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的作者是陶渊明,他是我国东晋诗人。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茅以升,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
D、《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雨果是德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5、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同情冤魂,惩办恶人,既有同情心又主持公道,既可爱又恐怖”这句话写的人物是《无常》中的“活无常”。
B、《范爱农》中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C、《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作者阅读“老莱娱亲”和“子路负米”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的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芦花荡》《荷花淀》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B、《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之前我们所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选自这本集子。
C。、“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叙事,如《爱莲说》。
D、《记承天诗夜游》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作者为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号五柳先生。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B、《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是周密,字公瑾,唐代湖州人。
C、《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堞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D、《新闻两则》一文的作者,中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
B、《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C、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D、《答谢中书书》一文的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干校六记》。
  B.杨绛女士翻译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个骑士。
  C.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围城》。
  D.《谈艺录》《管锥编》代表了钱钟书先生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它们都是新中国成立版发行的。
10.下 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岳》——杜甫——唐代——《杜少陵集》
  B.《大道之行也》——《礼记》——春秋—— 孔子
  C.《核舟记》——张潮——明代——《虞初新志》
  D.《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周元公集》
11.关于“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来警戒自 己的文字叫“铭”。
    B.“铭”原来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比较自由,一般不用韵。
    C.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12.《桃花源记》的作者_    __,名__  _,字__    _,谥号_    __,自号_    __,浔阳柴桑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__    _(朝代)。《桃花源记》原是_    __的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_     __诗人。代表作有_    __、__      _、__    _等。著有__    _。
1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    __,作者__    _,字__    _,号__    _。北宋_    __家、_    __家。和父亲__    _、弟弟_    __合称"__    _"。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__    _、__    _、__    _,以及唐代的_    __、__    _。描写了与朋友张怀民一起欣赏庭中月,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