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资料
长清概览
长清区位于山东省中部,东倚黄河,距济南市区22公里,是省城济南的近郊区。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辖有四个办事处,五镇二乡,613个行政村。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53.32万人。
  政区沿革:长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在境内设卢县,属济北郡。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始设长清县,隋代属济北郡。唐代先属济洲,后属齐洲;北宋时属京东东路济南府,金代属山东东路济南府,清初隶属济南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泰安地区,1958年划属济南市,1959年撤消长清县,1961年复县划归泰安地区,1978年复划属济南市,2001年6月撤县设区。
  地理概况:长清处于北纬36度01分至37度32分,东经116度11分至117度44分之间。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山东内陆,距渤海、黄海较远,东面又受胶东丘陵和鲁中南山区阻隔,故呈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升温较快,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8度,年平均降水量623.1毫米。
  长清在泰山隆起边缘,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的倾斜地势,由东南向西北依次是山区、丘陵
、山前平原和黄河洼区,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称。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南北大沙河水系,还有玉符河、清水沟等河流。区内土质主要为棕壤土、褐土和沙风土。济南高校
  资源:境内物产资源十分丰富,粮、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副产品种类齐全,矿产资源有煤、金、铜、铝、磷、铁等,特别是石材资源比较丰富。“三砂五石”(红砂、黄砂、青砂、花岗石、大理石、木鱼石、石英石、钾长石)储量分别在10亿吨和30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花岗石有24个品种,储量达200亿立方米以上;具有保健功能的稀有木鱼石储量达1亿立方米以上,现已加工制作成上百种保健工艺品,素有“建筑建材之乡”之称。
  交通通讯:境内黄河流经西部四镇52公里,京沪铁路穿越东部四镇,设有7个火车站。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003省道、220国道等公路干线纵贯南北,距京福高速公路8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2003年末,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5.42万门,电话机达11.09万部。
  旅游资源:长清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境内古迹荟萃,文物众多,是神医扁鹊的故乡,是山东省重点旅游区之一。区内有旅游文物景点4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中国家级
4处,省级6处,市级16处,有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灵岩寺;与泰山、灵岩寺并称“三山”的道教圣地五峰山,世外桃源莲台山,汉代石室孝堂山,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各以幽、奇、古、险等特,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境内五峰山仙人台商周遗址,双乳山西汉古墓的发掘分别被列为1995年、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丰富的史料证明长清区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长清区基本情况
长清是省会济南的新区,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613个行政村、53万人。
      长清是正在崛起的西部新城。地处济南市西南部,东依泰山,西滨黄河,京沪铁路、104、220国道、104省道及京福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济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形成了“六纵三横”的交通网络,成为连接京津唐、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2001年6月撤县设区,结束了1400多年县建制的历史。2003年6月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了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其中“西进”是指加快开发以济南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长清主城区为主的“西部片区”。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两轴五组团”的
城市发展空间结构,即以自然山体、水系和交通走廊为主线,进一步细划为长清主城区、大学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五峰山旅游度假区五个功能不同、风格迥异的城市组团,从而形成沿经十路连接经济开发区和长清城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城市发展轴;沿104国道连接大学科技园区和五峰山旅游度假区的高等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居住发展轴,建成有利于高等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高等教育示范区,有利于人才、资本要素聚集和技术产品扩散的现代化产业带,有利于生活居住、商贸物流和旅游、休闲、度假,融山、水、绿、城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目前,“五个组团”规划面积达160平方公里,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的现代化城市新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
      长清是适宜人居的生态旅游大区。南部苍翠山连绵环抱,发源于泰山北麓的北大沙河穿越南北,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形成特有的人文自然景观,享有省会济南“后花园”的美誉,素有“山水长清,齐鲁仙境”之美称。水资源质优量大,据全市之最,年可利用总量在2亿立方米以上,水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7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4处、市级14处,有史称“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的灵岩寺,与泰山、灵岩并称“鲁中三山”的道教圣地五峰山,有“江北第一植物园”之称的莲台山,堪称“
中国长城之父”、先于秦长城400余年的齐长城,中国最古老的地面建筑汉代石室孝堂山,构成了东线以佛教文化为主、西线以秦汉文化为主的“山河文化”景观,是 “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黄金旅游热线上的重要旅游区。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文自然优势,最大限度的将城区周边青山、碧水纳入城市中,打造山水相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园林型新区。目前城区绿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超过12平方米;全年空气优良率达100%,成为天然的“森林氧吧”;旅游业形成了“一区”(五峰山省级旅游度假区)、“两线”(以灵岩寺为主的东部宗教旅游线,以孝堂山、大峰山为主要景点的西部古文化和红旅游线)、“三带”(长清东南部生态旅游带、大学科技园修学旅游带、济南经济开发区现代工业和农高区观光农业旅游带)的新格局。
      长清是成长力旺盛的科教文化新区。济南是山东省高等院校最集中的城市,是渤海湾最具人文优势的核心腹地。新建的大学科技园是一个引领济南高校扩张,具有生态、旅游、高教、科研、新城功能的城市新区,把高等教育集聚发展与城市拓展方向和新城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中国特、国际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汇聚高科技人才、现代化产业及科研、信息和学术的交流中心。依托技术创新机制、信息网络、科技成果、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和生产制造,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建成智力密集的科研教育、创新孵
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依托大学的科教优势,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发展高效益、高创汇、高科技产业。科技人才与科技产业互动发展,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两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高技术产业研发平台、与国际接轨的三大研发基地,为IT产业、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流发展环境。
      长清是吸引力强劲的开放型新区。灿烂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川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与欧美、东南亚、香港、台湾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济上的往来,出口产品达百余种;鲁能、晶恒、重汽、济柴、联想、捷迈、山水、佳宝八大品牌企业成为工业的重要支撑,山东鲁能工业园入驻的七家企业中有世界500强恩翼帕瓦投资生产的高科技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项目、引进日本最新研发技术生产100万伏特高压变电增压设备项目、全国最大的电子式电度表生产基地,晶恒工业园是全国北方最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生产基地,捷迈工业园是我国目前技术含量最高、产品品种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数控加工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建筑建材、压力容器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机械装备制造、新型建筑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链不断拉长;全区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高新技术产品达到20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57%以上,凸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后劲。
      一、解放思想,把握机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
我们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境界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组织领导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等,引导各级干部在更高层次上解放思想,在更大范围内重新审视发展定位。特别是立足长清区位、交通、资源等诸多优势,牢牢把握撤县设区、建立济南经济开发区、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发展机遇,确立了强力推进“5321”工程的发展思路,即突破“五区”(济南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现有主城区、济南农高区、五峰山旅游度假区),做强“三园”(济南经济开发区南园、水龙王工业园、万德工业园),推进“两化”(工业化、城市化),尽快把长清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文明富裕的省会现代化新城区,力争到2007年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三十强。这一发展思路是长清几届区委、区政府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目前已成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正在引领长清向更高的目标和层次迈进。
      二、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坚持“一产立区、二产强区、三产富区”的战略布局,加快构筑都市农业、现代工业、现代物流等产业体系,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优化,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地域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从02年到04年分别以年均速度16%、22.4%、26%和49.1%递增,2004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7.6:50.9:31.5,其中第二产业比0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奶、畜、果、林、菜、种、菌和花卉八大特产业,各类龙头企业达到52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1个,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重点园区、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三大体”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预计今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增长42%;工业投入达到2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家,过亿元企业18家。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建大型商业网点8万平方米,投资1.4亿元、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商业设施济南明珠新世纪广场已投入使用。坚持放开搞活的方针,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占税收比重达到84.8%,被命名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
      三、以“五大片区”为龙头,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以建设“山水绿城、泉城新区”为目标,以 “五大片区”为核心,全面实施大规划、大整合、大建设战略,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济南经济开发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自然生态与持续协调发展”的城市经营理念,努力营造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有利于人才、资本要素聚集和技术、产品扩散的现代化产业带;打造济南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区域;建设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工业加工、综合物流、商贸及休闲旅游产业化基地;塑造具有高效都市生活魅力、宁静优雅生活环境、鲜明文化内涵氛围和独特个性发展空间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形象。目前,发展战略研究和3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已经完成,区内入驻企业145 家,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三大主导产业。2005年基础设施投资达到3.9亿元,实现了“七通一平”,形成了“四纵六横”30公里路网,辐射面积达20平方公里;供水、供电、排污、消防等配套设施同步进行,热力、天然气等7种管线一次入地;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实施,绿化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今年1-9月份,引进项目35个,总投资40亿元,投资过亿元的1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20个,外资项目5个;济柴、联想沃德汽配等22个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华冶钢铁、鲁联、惠丰等10个项目即将开工,机床一厂、济锅、联想沃德二期等10个项目争取尽早签约,确保开发区年内在建项目30个、力争40个;区内实现业务总收入21.18亿元,增长124
%,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