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精编七年级上册2022秋
中国历史精编七年级上册2022秋
一、基本常识
纪年方法
公元
纪年
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为界,这种纪年在全世界通用。
(1)世纪:100年为一个世纪,一般在年份的百位数+1转化成世纪,例如1924年:19+1=20世纪
注意:公元前后的转化都是一样的,例如公元前2070年:20+1=公元前21世纪
(2)年代:10年为一个年代,一般看十位数,例如1924年,就是20世纪20年代
(3)时期:一个世纪中,前20年为初期,前40年(即0-40)为前期,中间30年(即40-70)为中期,
后面30年(即70-100)为后期,90年代为末期。
注意:公元前和公元的时期相反,例如1998年为公元20世纪末期,公元前1998年为公元前20世纪初期。
干支
纪年
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纪年方法,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天干、地支按照一定规则(单配单,双配双)可以搭配成60对,也就是一个甲子(60年),周而复始记录时间。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例如2020年为庚子年。
年号
纪年
汉武帝首创,皇帝登基后,会选择一个有寓意的词来纪年,例如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顺次为建元二年、建元三年等,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一个帝王可以有多个年号,主要看皇帝的心情。
皇帝称号
谥号
是根据帝王生前行为由臣下议定,始于周初,秦朝时曾被废止,汉又恢复,沿袭至清。常见的有周武王、周厉王、周幽王、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隋炀帝等。唐朝以前较为常用。
庙号
是帝王时候在太庙立室祭祀时写在牌位上的名号,始于西汉,迄于清朝。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如汉高祖、宋太祖、明太祖;后继者有作为的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唐朝至明朝较为常用。
年号
用于帝王在位时只用一个年号,如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皇帝。明清两朝较为常用。
评价历史
人物方法
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中,论从史出,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辩证看待历史人物。
二、史前文明
时期
起(止)时间
地点
人物
主要事件(特征)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距今约
170万
云南元谋县
元谋人
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距今约
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上
北京人
保留猿类特征,能够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长时间保存火种,体生活。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距今约
3万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顶洞穴
山顶洞人
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缝制衣服,交换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会埋葬逝者。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距今约
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河姆渡
原始居民
种植水稻(大米),饲养猪狗和水牛,干栏式房屋,制造陶器,挖掘水井、制造玉器、原始乐器、象牙雕刻,使用天然漆。
距今约
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半坡
原始居民
种植粟(小米),饲养猪狗渔猎,半地穴式房屋,制造彩陶,有装饰品和乐器(陶勋),会纺织、制衣。
距今约
4000-5000年
黄河流域
炎帝和
黄帝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以后形成了华夏族,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的贡献(神农氏):
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的贡献(轩辕氏):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了弓箭
②黄帝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③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尧舜禹
1.尧、舞、禹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有功。
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理解认识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4.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之前,先民们对上古时期的历史口耳相传的记叙,有神化成分,难免夸张虚构,但也蕴含着某些比较可贵的历史资料。(盘古开天、女蜗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5.史实是经过考古资料证实。
三、政权更替
朝代
起(止)时间
都城
国君(皇帝)
主要事件(特征)
夏朝
约公元
前2070
阳城
建国
1.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启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亡国
商朝
约公元
前1600
毫--殷
建国
1.盘庚迁殷
2.青铜器的代表
建元是我国哪一个皇帝使用的年号
①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②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3.甲骨文
①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②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③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④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亡国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建国
周武王
1.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2.分封制--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
①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②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他们必须向周王承担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上进行再分封。
⑤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⑤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强大后,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3.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
暴君
周厉王
亡国
周幽王
东周
春秋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①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②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③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商品交换市场和金属货币。
2.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①原因:分封制逐步瓦解;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旗帜:“尊王攘夷”
③霸主:(首霸)齐桓公--葵丘会盟、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相)
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楚庄王--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秦穆公、吴王阖闾(hélǘ)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④影响:消极--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积极--疆域不断扩展,加快统一的步伐;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战国
公元前475
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中)
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役:齐魏的桂陵之战(魏赵齐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减灶诱敌)
秦赵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2.商鞅变法(详见表五)
3.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4.百家争鸣(详见下表六)
秦朝
公元前221年
咸阳
秦始皇
(嬴政)
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详见下表七)
3.秦末农民起义(详见下表八)
4.泰朝灭亡;刘邦在公元前207年,直逼咸阳(约法三章)
5.楚汉之争:(楚河汉界、鸿门宴、霸王别姬、四面楚歌)
汉朝
西汉
公元前
202年
长安
汉高祖
(刘邦)
1.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初皇帝
政策
汉高祖
①解甲归田②释奴为民③鼓励生产④轻徭薄赋(1/15)
汉文帝、
汉景帝
(详见下表九)
①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②轻徭薄赋: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③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④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以节俭著称)。
2.文景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详见下表九)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详见下表七)
4.“丝绸之路”(详见下表十)
东汉
公元25年
洛阳
光武帝
(刘秀)
1.光武中兴。(详见下表九)
2.外威宦官交替专权。
3.黄巾起义(详见下表八)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详见下表十一)
三国
曹魏
公元220年
洛阳
曹丕
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蜀汉
公元221年
成都
刘备
改善,发展生产,开发西南地区
东吴
公元229年
建业
(南京)
孙权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230年,派卫温到达夷洲(合湾)
两晋
西晋
公元266
洛阳
司马炎
1.280年,灭吴,完成全国统一;
2.八王之乱(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316年内迁匈奴人灭了西晋
东晋
公元317年
建康
(南京)
司马睿
淝水之战(详见下表十一)
南北朝
北朝
--
北魏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公元386-581年
1.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
2.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
3.北魏孝文帝改革(详见下表五)
4.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方面
内迁五胡
(匈奴、羌、鲜卑、氐、羯)
汉族
经济
学习汉族农业技艺
学习北方民族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政治
沿袭汉族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
使用汉语,孝文帝改革后,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
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观念
“胡”“汉”观念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减少
影响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朝
--
公元420-589年
建康
(南京)
江南地区开发
背景
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北方)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
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落后
原因
①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
②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表现
1.农业①耕地面积增加②兴修水利工程③改进农业技术(梨耕、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得到推广,水稻育秧栽培,麦稻兼做,种植双季稻)④实行多种经营
(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
2.手工业快速进步
3.商业和城市繁荣(建康)
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