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卷十七》“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十月”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
《资治通鉴卷十七》“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十月”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宗孝武皇帝①建元元年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馀人。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天子善其对,以伸舒为江都相。
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馀,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其治务在无为,
引大体,不拘文法。黯为人,性倔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而罢朝。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后病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座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十七,有删改)
【注】①世宗孝武皇帝,汉武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B.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C.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D.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策问,是一种取士形式,将政事、经义等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应试者作答。
B.礼乐,礼指礼节和规范,乐指音乐和舞蹈,孔子是最早制定礼乐制度的人。
C.九卿,是中国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秦汉时九卿不一定是九个人。
D.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每年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下诏推举人才,参与的有一百多人,武帝对此事十分重视,亲自出题考察他们,董仲舒参与了这次策问,得到了武帝的认可。
B.董仲舒认为仁义礼乐是实现治国之道的具体方法,古代圣明的君主深明此理,治理国家时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C.董仲舒举例说周朝在厉王、幽王时衰落,宣王时重新振兴,说明治国之道不会消失,遵循它能够治理好国家,否则会导致国家衰败。
D.汲黯任主爵都尉时,曾直接指出武帝表面上施行仁义,可内心欲望很多,惹怒了武帝,大臣们都责备他,他却不为所动,坚持己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
(2)黯为人,性倔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答案】
1.B
2.B
3.D
4.(1)凡是君主,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国家能安宁长存,可是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却很多。
(2)汲黯做人,性情倔傲,缺少礼数,当面批评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在”的宾语是“东海”,宾语后应断开,可排除AC;
“黯多病”表意完整,“闺阁”是“卧”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本句意为:他在东海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任用他们,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孔子是最早制定礼乐制度的人”错误,孔子不是最早制定礼乐制度的人,他只是“克己复礼”,想恢复周礼,并非最早制定之人。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述原文内容的能力。
D.“大臣们都责备他”错误,原文是“臣或数黯”,可见不是大臣们都责备他,是有一部分大臣责备他。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莫”,没有谁;“安存”,安宁长存;“危”,危亡;“众”,多。
建元是我国哪一个皇帝使用的年号(2)“倔”,倔傲;“面”,当面;“容”,容忍;“过”,过失。
参考译文:
汉武帝建元元年十月,汉武帝下诏,命令大臣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的人才,武帝亲自出题,围绕古往今来治理天下的“道”进行考试,参加考试的有一百多人。董仲舒回答说:“所谓的道,是指由此而达到天下大治的道路,仁、义、礼、乐,都是推行道的具体方法。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去世之后,可他的后代可以长期统治天下,国家几百年太平无事,这都是礼乐教化的功绩。凡是君主,没有人不希望自己国家能安宁长存,可是政治混乱、国家危亡的却很多;所任用的人不恰当,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是正道,因此国家政治一天比一天接近灭亡。周王朝在幽王、厉王时期出现衰微,这并不是由于治国之道不存在了,而是由于幽王、厉王不遵循治国之道。到了周宣王在位时,他仰慕过去先王的德政,恢复先王善政,弥补残缺,发扬周文王、周武王的功业,周代的王道再次焕发出灿烂的光彩,这是日夜不懈地推行善政而取得的成效。孔子说:‘人可以发扬道,而不是道弘扬人。’所以,国家的治乱兴亡在于君主自己,只要不是天意要改朝换代,统治权就不会丧失;君主的作为悖理错误,就会丧失统治地位。做君主的人,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来整肃朝廷,整肃了朝廷才能整肃百官,整肃了百官才能整肃天下百姓,整肃了天下百姓才能整肃四方的夷狄各族。四方的夷狄各族都已整肃完毕,远近没有敢不统一于正道的,就没有邪气冲犯天地之间,因此阴阳谐和,风调雨顺,生物安和相处,百姓繁衍生息,所有象征幸
福的事物,可以招致的吉祥事,没有不出现的,这就是王道的最佳境界了!”汉武帝认为他的回答非常好,任命他担任江都相。
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他在东海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任用他们,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称赞汲黯。武帝听到了,召汲黯入朝,担任主爵都尉,位列在九卿之中。他处理政务,主张清静无为,从大的方向引导,不拘泥法令条文。汲黯做人,性情倨傲,缺少礼数,当面批评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当时武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儒家学者,武帝说:“我想要怎样怎样。”汉黯应声回答说:“陛下心中藏着许多欲望,而表面上却做出施行仁义的样子,怎么可能效法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绩呢!”武帝沉默不语,接着勃然大怒,脸很难看地宣布结束朝会。武帝退朝回到宫内,对左右侍从说:“汲黯的愚直也太过分了!”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既然已经处在公卿的位置上,纵然爱惜自己,怎么能够让朝廷受辱呢!”汲黯身体多病,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
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