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学院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飞行器动力装置原理、结构、控制等方面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航空、航天、交通、动力、能源等行业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它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生产、实验、运行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如下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方面:
1. 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
2. 掌握扎实的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力学、热学、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 具有较扎实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4. 掌握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原理、结构、强度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5. 具有基本的哲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6. 具有基本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素质方面:
1. 具有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体意识;
2. 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术修养;
3. 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 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科学研究和求实创新意识;
5. 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质。
能力方面:
1. 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2. 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原理、结构、强度以及控制系统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具有从事飞行器动力装置新技术研究以及设计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四、专业知识体系构架
本专业知识体系由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训练等方面的知识组成。
知识体系
知识领域
主要知识单元
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气动热力基础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工质的热力性质和热力循环、基本热力过程;
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相似原理、流动损失及管路计算、边界层理论、膨胀波和激波;
热量传递的基本形式、热传导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对流换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辐射换热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传热的强化与削弱、传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
燃气涡轮发动机气动热力基础,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燃气涡轮发动机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等部件工作原理与特性。
燃气涡轮发动机结构与强度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的典型结构及分析,附件系统与传动系统,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新结构、新材料与新工艺;
材料与构件的疲劳特性与抗疲劳设计方法,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和转子叶片的强度、叶片振动特性、整机振动特性与平衡及其数值分析方法。
燃气涡轮发动机控制
离散控制系统理论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原理;电子控制器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燃气涡轮发动机控制元件的结构、原理与特性;燃气涡轮发动机数学模型建立与调节计划的制定;燃气涡轮发动机状态调节系统与过渡态控制系统的原理;燃气涡轮发动机典型控制系统原理分析。
航天推进系统
高超声速气动力学特殊问题与基本关系式,高超声速无粘流场分析,高超声速粘性流场工程估算;冲压发动机结构与原理、主要部件工作特性、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新型冲压发动机的技术进展;火箭发动机原理及工作性能估算,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主要部件及燃烧技术,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装药与燃烧及基本组件,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
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机械
画法几何、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结构、机械设计、公差与配合等
力学
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达郎伯原理等;
材料力学基本假设、杆的拉压、轴的扭转、梁的弯曲、组合变形、单元体分析、能量原理、杆系分析等;
弹性力学的基本驾驶、平面和空间问题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下的建模与求解方法;
机械振动分析的数学基础、振动系统的建模、运动耦合与解耦、振动系统的数值分析方法。
电工电子学
电路分析、电机与电气、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自动控制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等。
专业实践训练知识
课程设计
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航空发动机等方面的分析与设计。
实验
推进系统性能与气动力学、结构强度与振动、燃烧与传热、控制元件与系统等实(试)验方案设计、仪器设备使用、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校企实习
机械加工实习,发动机原理、结构、控制系统实习。
毕业设计
文献检索与综述,推进系统航性能与气动力学、结构强度与振动、燃烧与传热、控制系统等方向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设计的方法等。
五、课程体系构建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学科拓展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五个课程平台构成,各课程平台可由几个课程模块构成,见下表:
航空发动机原理
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
通识教育
思想政治类课程
形势政策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国防军事类课程
军事理论、航空航天概论
体育健康类课程
大学体育、体质测评、大学生心理卫生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
外国语言类课程
综合英语*、视听说*
自然科学类课程
高等数学II*、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I)、大学物理II*,大学物理实验I、近代物理学专题、普通化学等
就业教育类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文化素质类课程
知识产权、文化历史类、艺术鉴赏类、经济管理类、哲学社会类、科技基础类
学科基础
学科理论基础课程
理论力学(I),材料力学(I)*,工程热力学(I) **,工程流体力学I**,传热学II*,机械设计基础(III),自动控制原理Ⅰ**,机械振动基础**
学科技术基础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I,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Ⅱ)
专业教育
专业核心类课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导论,叶轮机原理与设计,航空发动机构造**,燃烧室原理,航空发动机原理**,航空发动机强度
专业方向类课程
性能与气动力学方向
粘性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等
结构强度与振动方向
弹性力学基础,强度振动测试技术,有限元基础等
系统控制与仿真方向
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动机控制元件,发动机控制系统等
燃烧与传热方向
热工测量,传热应用与分析,发动机燃烧技术等
航天推进系统方向
高超声速气动力学、冲压发动机原理、火箭发动机原理等
学科拓展
校公共选修课、新技术讲座、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
实践能力培养
军事训练,电工与电子技术课设,机械设计基础课设,航空发动机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工程训练,校企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其中标*的课程为专业主干课程,标**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六、修读办法和要求
1.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92学分,方准予毕业。各类课程平台中课程学分数要求如下:
课程平台
应修总学分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通识教育
82
66
16
学科基础
48
48
0
专业教育
25.5
13.5
12
学科拓展
7
0
7
实践能力培养
29.5
29.5
0
   
2.学生修读课程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按照学校规定实行网上选课,每年四月、十月选定下学期课程,并通过网络选课系统提交。
3.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程的修读。每学期修读的课程一般不得少于20学分,但也不宜多于28学分(经批准修读副修专业以及获准免修、免听的学生可适当放宽)。学生按所在年级应修学分下限见下表:
年级
应修学分
累计应修学分
一年级
54
54
二年级
57
111
三年级
47
158
四年级
34
192
4.选修课分为十一组: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国防军事类选修课,限定选修《航空航天概论》;校公共选修课;专业第一组为通识教育平台中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第二组为专业教育类选修课;专业第三至第七组为专业方向类选修课(第三组---性能与气动力学方向修读;
第四组---结构强度与振动方向修读;第五组---系统控制与仿真方向修读;第六组---燃烧与传热方向修读;第七组---航天推进系统方向修读),学生按照专业方向在第三至第七组中限定选修一组3门课程共计6学分;专业第八组为学科拓展类选修课。
七、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制本科,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九、教学计划表
本教学计划表若有变动以教务处网络版执行计划为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