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评价,是教育测量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依据学科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各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教学行为、活动,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检测、诊断、判定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教学评价,也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
教学评价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客观、公平、公正,开放、多元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学科体系、课程结构、知识类别等),尊重教师的个性和创意,立足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教学评价虽立足于教学,但基点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即为了学生能达到课程标准制订的各项目标,有助于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科教学的目标,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手段、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有助于发现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学创新。
有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合理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功能和效率。
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学习创设更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旨在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三、传统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1、甄别性评价
以评价者的个人感受为依据,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进行分等、分级,奖优惩劣。
弊端:主观性强,标准缺乏客观性。
2. 结果性评价
依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判定教学质量和水平。
弊端:片面,忽视客观存在的学校、班级和学生差异;不能客观、准确地诊断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
3. 水平性评价
以教师职业技能标准(基本功)作为统一的评价标准,通过评价,判定教师教学水平是否达到目标。
弊端:在统一的标准下,未能兼顾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重技能应用,忽视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不能准确判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评价类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主要有: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
(一)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心理、认知的规律和特点、知识的储备与经验的积累等)、学科专业知识的特点和内容,对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方案,进行分析;判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方法,是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积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发展状况相适应;是否采用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诊断性评价的功能和作用,在于分析和判断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案和实施过程,是否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并具有实效性?
诊断性评价可以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实施前,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完善教学组织,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诊断性评价应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
诊断性评价,是评价者通过对采集到的各种教学和学生的信息,进行的分析、判断。
在诊断性评价中,作为是评价依据的信息,对评价的结论是否准确至关重要。在评价时,由于评价者采集信息的时段和角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依据的信息,多具有片断性、孤立性、局部性等特点。评价者依据这些信息,再凭借主观印象判定,极易出现“误诊”或“错诊”。
诊断性评价时,需将所收集的信息还原至特定的教学环境中。
需结合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来源及构成、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学习心理及认知规律、特点等因素,对教师的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意图、教学组织和实施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分析和判断时,评价者不要仅凭的感受,特别是不能夹杂个人情感的因素。应将特定的教学环境,也作为分析和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学过程中的某项活动或某个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针对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对生成的问题所采取应对的措施,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测评。
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与作用,旨在及时发现学生的潜力和存在的学习障碍,以便为针对性地组织实施教学,提供调整、改进和完善的依据。
形成性评价主要根据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及预料外情况:如学生的学习
状态、兴趣和关注的焦点、学习中出现的认知障碍等具体情况,通过对教师教学的行为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分析、判断,或采用调查、测试等方式,获取信息,判定教学的效果、特点或存在的不足、问题,为教师修改和调整方案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形成性评价应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与爱好、情绪与性格、动机与需求、理想与目标、意志与信心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主要来自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解决教学中的生成问题时,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不仅有助于解决生成性问题,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导到自主认知上。
(三)总结性(终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亦称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全过程的综合性测量和检验。
总结性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学的效果,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各种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判断。
总结性评价的功能与作用,旨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判定教师教学是否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指学生在认知新知识时的学习效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应用水平等。与学习成绩并非同义词。
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以及各种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总结性评价时,应正确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评价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固然是判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其中的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仅是一种表象。
在总结性评价时,应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一种信息,有助于从中发现和判断所发映的学习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程度,即获得新知识途径,特别是能否获得亲身的体验感知、是否实际应用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学习过程,有直接的关系。
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首先需要分析和判断学生学习效果所反映学习问题的属性。
再依据学习问题的属性,分析与教学的对应关系,判断影响和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原因,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的教学行为等方面分析和评断根源所在。(四)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对一个教学的组织过程(一般是以一节课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与作用,旨在通过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组织和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状况等要素的分析、判断和测评,评断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判定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教师科学设计和合理组织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搭建学生有效认知平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过程性评价强调全面、综合和发展的原则,尊重教师的个体化和教学风格。通过评价,可以发现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亦可诊断问题,促进发展。
过程性评价的要素
对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应涵盖教学前的准备、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教学后的反思与改进等环节。
教学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学情的调查、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等)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环节的处理、对学生的态度、教态与教学语言、引导和指导功能、师生的互动、问题的创设,答疑与解析、有无鼓励或激励措施等要素。
评价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的指标
一、教学过程和活动的设计、编排,是否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
二、教师在设计、编排教学过程时,能否根据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完全拘泥于教科书知识点的体例结构和编排顺序。是否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组织实施教学。
三、教学环节的处理,是否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能否起到引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指导学生实践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和发掘教科书提供的学习资源,尤其是需要学生自己阅读、分析、理解的材料,通过安排学生活动的方式,发挥这些资源对学生学习、认知的作用。
补充材料的针对性和使用效果。教师向学生提供的补充材料,是否与教科书原有材料在需要学生阅读的技巧、审视问题的角度和层次、认知的方法、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应用等方面有所区别。
五、能否体现学生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考查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及活动组织,是否符合全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能否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及活动组织是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否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六、课堂互动。是否在教学设计和组织实施中,适时组织师生、生生互动;能否正确处理互动的主题与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关系;组织实施互动的实效。
七、教学环境。有无吸引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方式,提供学生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技能、方法进行引导和指导;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能否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否尊重学生,及时通过鼓励、激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荣誉感。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有侧重,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判断教师教学的特点、特长和优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修正、弥补和完善。
在几种教学评价中,过程性评价最具全面性,且涵盖了教学的全过程,并兼有其他几种评价方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