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方法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评价的方法,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说法。如果从评价的主体来看,有说课者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评委评价等;如果从评价的语言形式看,有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之分;如果从评价的参照物来看,有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之分;如果从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来看,有量化评价和语言评价之分。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指的是说课者对自己的准备过程、展示过程、说课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其实,这就是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当然,进行自我评价时,说课者既要肯定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也要敢于指出自己的不足,只有“赢得起也输得起”的人才有可能将教训变成经验,以便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2.专家评价
所谓专家,词典上的解释是:“在某一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独到技艺的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一般指驰骋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战场上,有丰富经验且有卓越成就的优秀教师、教研员、大学教授等,他们往往站得高、看得远、看得透。请他们对说课进行评价,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
3.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是一种简单易行而且很常见的评价方法,一般是指同事对说课者的说课情况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不需要多大的成本(聘请专家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有利于创设轻松、和谐、平等的评价环境,有利于同事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以便共同进步。
4.评委评价
在说课比赛活动中,一般会聘请专家、领导、骨干教师等人组成评委会,由他们对说课者的说课情况进行评价。因为是比赛,这就要求评委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而且要具有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和客观、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否则,说课比赛就失去意义了。
5.横向评价
横向评价是将所有说课者放在同一个层面上,用事先制定的统一的评价标准逐一进行对照,以鉴别出说课者的说课情况与这个标准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通过量化打分的方式呈现出来,所得分数越接近满分,说明该说课与评价标准的差距越小。
这种评价适用范围比较广,说课比赛活动中用得比较多。由于事先制定了评价标准,参赛者也会按照评价标准去准备,这就比较客观、比较公平了。既便于说课者对照标准自我评价,也利于评委对照标
准公正评价。当然,在实际评价过程中,由于“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难免受人为因素影响。这就要求评委一定要有客观公正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
6.纵向评价
纵向评价,也被称为个体差异评价,指的是将某个人不同时期的说课情况拿来比照,进而判断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种评价,需要建立个人说课档案,比如通过录像记录下评价对象的每一次说课情况,以便对照,否则,“空口说白话”就失去评价的意义了。
这种评价针对性强,有利于说课者清晰了解自己的说课状况,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利于不断提高说课水平,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当然,这种评价需要耗费说课者和评价者的很多精力,而且即或是取得了进步,也是“个体的”,推广性不强,因此在说课实践中运用不是很广泛。
7.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一般用于说课比赛这种场合,事先根据说课的目的和要求制订出相应的评分
标准和权重分数(一般都列成表格),评委对照评分标准给说课者打分,再由指定的工作人员将所有评委的分数汇总,多半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作为该说课者的最后得分。等所有的说课者展示完毕后,将每个人的最后得分进行比较,并依次排名,谁的分数高,谁就是状元。这
种评价对评价者来说,可谓简单易行,写几个阿拉伯数字就完成任务了。对说课者来说,是“一笔糊涂账”,因为他只知道结果——分数或者排名,而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差在哪里。
8.语言评价
语言评价,指的是听课者用书面语言或者口头语言对说课者的说课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评价一般比较全面,而且实用,因为评课者既要指出说课者的优点和不足,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让说课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更有利于发挥说课评价的作用,更有利于说课者的提高。
【案例6—1】
《钓鱼的启示》说课稿①
浙江省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周海鹰
大家好!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
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吧
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
与你别离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诗
然后再缓缓地老去
这是席慕蓉的那一首《抉择》,是瞬间的抉择,是永恒的抉择。
是的,人生充满抉择。
今天,我说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3课《钓鱼的启示》的作者,本文的主人公、美国著名建筑师詹姆斯就遇到了这样的抉择:
那是一个34年前的夜晚,月光如水,水平如镜,四周寂寞无人,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距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是留是放在我们父子之间形成了强烈的选择。
本文语言简练,层次清晰,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主题、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涟漪、鱼鳃、皎洁、翕动”等词语,联系生活理解“涟漪”“翕动”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了解“我”和“父亲”的心情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重点语句,联系实际,体会“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
①王光龙.语文教坛新星获奖说课点评[Z].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63~68.
的自觉性。
本课心理活动的描写较多,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够了解“我”和“父亲”的心情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确定为:抓重点句,朗读,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1.独上高楼——质疑导入,形成悬念(面对课题,质疑:得到了什么启示)
2.衣带渐宽——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带着悬念,自由读文,理清脉络)
3.众里寻他——精读课文,探究矛盾(儿子留鱼的理由和父亲放鱼的原因)
4.蓦然回首——课堂练笔,升华情感(练笔: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想:)
5.灯火阑珊——联系生活,回归启示(除了鱼,“我”真的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吗?)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用朗读支撑生命!用体验寻灵魂!
由于时间有限,我重点讲3、4两个环节的处理和教法及思考。
3.众里寻他——精读课文,探究矛盾(儿子留鱼的理由和父亲放鱼的原因)
这个环节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朗读感悟法和情境教学法,体现“用朗读支撑生命”。
本课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对课文情节的理解,也不在于文中的语句隐含着多少深层的意思,而是体会甚至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以及对行为价值的认同与取舍。要化解这个难点,我们认为通过学生对文字内化以后的读,其效果比其他任何课堂教学的手段都来得好。所以,本环节的教学自始至终贯串着各种形式的“读”。
如:在探究儿子为什么要“留”鱼的理由时,不需要学生有太多的言语,而是引导学生到课文中的一些人物语言,抓住“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用朗读来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又如:教师通过语言渲染,对文中“四周”这个情境进行创设,让学生想象四周空无一人的情境,指导学生入境动情地朗读,为学生理解“钓鱼的启示”做好铺垫。
4.蓦然回首——课堂练笔,升华情感(练笔: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想:)
这个环节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读写结合法和情感唤醒法,体现“用体验寻灵魂”。
文末有这样一段话:“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如果设计不当,就会陷入理性分析与道德说教的窘境。
在教学中,我有意避开文中“说教”味十足的句子,而把重点放在小练笔上,考虑练笔的有效性。
1.重再现——让学生反复再现文本。
学生是文本的读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反复朗读: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在读中感悟。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的不同,所产生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
2.重表现——先想象,唤起原认知。
当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进行互动交流的时候,他们会将文本语言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感知、认知、体验,从而呈现出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学生的种种独特体验正是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从书本走向心灵的过程,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为此,我在课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以“父亲”的身份,抓住“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个句子,想象父亲会经历一番怎样的思想斗争,并把他当时的想法和最终的抉择写下来。
3.重表达——读写结合,情动词发。
通过想象,学生对同一问题形成了多种答案,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在多元的解读中学生也获得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潜移默化地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信心。
以下摘选部分学生写下的父亲的想法:
生1:这条鱼真的好大,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儿子那么喜欢,不如——不行不行,距离开放捕捞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我怎么能违规呢!
生2:我要做儿子的榜样,不能违规,虽然鱼很大,但不能要。
生3:这条鱼真是诱惑人,儿子钓了那么久才钓到,不容易,他才11岁,唉!
生4:反正无人知道,不如满足儿子。不对,越是无人知道,越要严格要求自己。
生5:一件小事也会影响一个人,作为父亲的品格会影响孩子的终生。
至此,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和对主旨的理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我顺势进入第五个环节:联系生活,回归启示。
学习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我让学生再从心灵走向生活。所以,接近尾声,我又给学生
创设了思考的空间:除了这一条鱼,“我”真的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吗?在学生的畅所欲言中,再一次理解父亲那段含义深刻的话。
老师们,人生充满了抉择,就像席慕蓉写的《抉择》那样,是瞬间的,又是永恒的。作者放弃了一条鱼,却让他的生命像诗一样美丽。道德真的不仅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只有获得“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才能焕发出金子般的光芒。
【说课点评】
为有源头活水来①
浙江省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曾亦军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了34年前的一个晚上,作者和他的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距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他把鲈鱼放回湖里,最后使“我”从中受到终生教益。
周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精练的语言,清晰的思维,层层深入,既突出重难点,又完整连贯,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恰似“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表现在:
一、说课形式“新”
周老师不像一般的说课那样,将“说教材”“说教法”等作为起承转合的轴承,而是不落俗套地将此隐含在全文的叙述过程当中,而且做到了上下衔接自然、流畅,既环环紧扣,又丝毫不露斧凿的痕迹。尤其是开篇的那首席慕蓉的小诗《抉择》,小诗与文章的主体非常吻合,在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在周老师那句“是的,人生充满了抉择”这富有哲理的话语中,悄无声息地带我们走进了文本。这个设计使整个说课顿时光彩四溢。不仅构思巧妙,而且说课文稿的文字也如行云流水,十分流畅、简洁、朴实,没有套话、废话,显示了周老师良好的语言文学功底和平实、清新的文风。
二、目标确定“准”
教学目标的定位正确与否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不在于对课文情节的理解有多么困难,也不在于文中的语句隐含着多少深层的意思,而是体会甚至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以及对行为价值的认同。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周老师把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了解“我”和“父亲”的心情变化过程。而把“抓住重点语句,联系实际,体会‘我’从钓鱼这件事情中所获得的启示”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且为了不把课上成简单说教的思想品德课,周老师始终运用朗读感悟法和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理念。
三、教学流程“明”
如果周老师开篇的一首小诗是大戏的序,那么教学流程中独特的呈现方式就是大戏的高
①王光龙.语文教坛新星获奖说课点评[Z].北京:语文出版社,2012:63~68.
教学评价方法潮。周老师用诗句巧妙地展示了教学的流程:独上高楼——衣带渐宽——众里寻他——蓦然回首——灯火阑珊。这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三重境界”,以诗人的灵动,美学家的敏感,哲学家的参悟串联了三首词而得来的。
周老师的用意很明确,她想让学生在这三种境界中层层深入:第一环节首先质疑课题,让学生产生悬念,这也是激趣的方法。第二环节带着这种悬念,自读课文,理清脉络,表现了第二层境界中学生为了探究悬念而坚持寻的执着。第三层境界也是文本的重点部分,通过第三、四、五环节的教学,不停朗读感悟,重现情景,千百度地寻觅、思索,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学生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中,这是何等的欣慰!这里再一次体现出周老师的智慧。
四、说课主次“清”
许多老师在说课时常常是每个教学环节一一说到,生怕遗漏哪个环节就不完整了。但周老师在说课时能够大胆地取舍,教学环节中她重点讲述了第三、第四两个环节的处理和教法及思考。她完全避开了说教的成分,采用了朗读感悟法和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和情感唤醒法,分别体现用朗读来支撑生
命,用体验寻灵魂。在说课中有理有据,既艺术地处理了“留鱼”和“放鱼”之间的矛盾冲突,做好做足蓄势、燃情直至感悟这篇文章,又乘势让学生把此时所感悟到的写下来,从书本走向心灵,促进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周老师这样的处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时无刻不在为文章的重难点服务,让听者茅塞顿开。因此有时的“失”不一定就没有“得”,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五、读写结合“妙”
提到读写结合,许多老师基本上都是让写读后感,但实际上,促进学生写作的因素不仅仅是读懂了多少东西,还有猜测、质疑、联想、想象……周老师在说课中有效地设计了一个写的训练:让学生以“父亲”的身份,抓住“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这个句子,想象父亲会经历一番怎样的思想斗争,并把他当时的想法和最终的抉择写下来。经过前面的朗读感悟,学生学到这里时应该对内容大致明了了。从周老师列举的学生的写话来看,在多元的写话中学生获得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信心。虽然这次的写并不代表文章的终结,但为后面的情感升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周老师的说课的确让我们感到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和做法,但是再好的教学也会留下一些遗憾:1.有些说课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比如在说教学目标的时候,提到“根据教材特点、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的启示’这一主题、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这个单元的要求、“学生年龄特征”是什么,没
有任何具体内容。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中是可以的,但学法指导,严格地说还应该包括学情分析,这些在说课中也宜有所体现。2.课时分配不清楚。应该说周老师是完整地把这篇课文都说完了,但如果在教学中有课时分配情况,在说课中也应有所交代。作为一篇精读课文,如果这个说课文稿作为一课时完成,是否容量过大?这些都应该明确指出。
【表格6—1】
小学语文说课评价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