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畴,包括了各种用来确定学生达到教学预期的学习目标的程度的方法,既包括测验又包括多种表现性评价方法。
知识测验回答的是学生对要操作的技能“知道了多少”,表现性评价回答的则是学生“实际能做的如何”。我们主要研究的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干预下,对预期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随时自我调节,促进教学,检查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实践效果和效率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检查和评价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因材施教;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通过教学全过程评价发挥评价对教学与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
对学生评价应该从教学前、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束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实施,精心规划的评价程序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状况进行判断并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
1、教学前的评价(安置性评价)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了解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规范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分析。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对开展新的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对计划进行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度?
(1)准备状态前测
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阶段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家里是否有电脑,父母是否允许使用电脑,一般一周使用多长时间)、学习基础(对于开、关电脑了解情况,使用操作系统的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坐姿是否正确、在微机教室学习的行为规范)及班级情况(哪些学生基础好,
哪些学生基础差,哪些尤其对计算机感兴趣)等。小学四年级尤其需要进行学情分析。
初中、高中阶段需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掌握情况(打字能力如何,操作系统基本操作掌握程度,常用软件掌握程度,网络掌握程度)、已具备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学习行为养成情况(在微机教室学习的行为规范)及班级情况(哪些学生基础好,哪些学生基础差,哪些尤其对计算机感兴趣)。初中七年级、高中一年级尤其需要进行学情分析。
(2)安置性前测
了解学生是否在教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内容。
此项前测用的比较少,受教材、教学进度等因素影响。
2、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
卢主任负责教学
3、教学后的评价(总结性评价)
需要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学习任务情况如何,是否可以进行后续学习?
三、根据不同信息技术评价内容、评价目的选择和合理运用评价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的评价量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高中新课程标准
要求要熟悉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将评价标准分解为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构建规范的评价量规。
(2)通过日常观察、档案袋或表现性评价任务搜集评价资料
教学评价方法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3)评价结果的处理
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计分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计分和分析。
2、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请该、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四、信息技术测验试题的编制
直接针对学生的认知、应用等能力;避免一些非常规性的试题,如:对于WIN操作系统的测试,版本不同,答案也不同。
1、选择题
分为事实性知识记忆型
例:计算机由哪五大部分组成?
知识理解型
例:下列哪一个对信息的描述正确?
知识应用型
例:下列哪个软件最适合计算班级成绩?
编写的原则
(1)应测量一个重要的学习结果,针对学习任务,有意义。
(2)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陈述题干
(3)尽可能采用正面描述的方式呈现题干
(4)干扰选项要有一定价值,利用干扰选项拓宽测试面
(5)从记忆性向理解型、应用型转换
(6)最好能创设一个大的情境,结合情境设计几个选择题。情境与生活相关。
2、判断题(是非题)
编写的原则
(1)题干简练
(2)使用精确的语言,避免模糊词汇,如:通常、很少等。
(3)除非是要求学生区别“事实”与“观点”,否则,观点的陈述必须说明出处。
(4)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对于行为规范要尽量使用真命题。
3、填空题
主要用于测量简单的知识型学习结果。
编写原则
(1)保证答案唯一性,且简单
(2)尽量将空留在结尾处
(3)数据型答案要说明精确程度及单位
4、连线题(匹配题)
自学
5、论述题
自学
6、操作题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操作试题主要是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指定的操作。
在教学质量检测系统中,主要分为WIN系统基本操作、OFFICE软件应用、打字、画图、程
序、网络操作等。
五、学生成长记录袋(档案袋)的使用
1、简介
是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品汇集成的作品集,主要用来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或展示学生最佳作品样本。记录袋评价包括学生独立创作的各种作品以及采用各种形式对这些作品进行的评价,包括书面评论、检核表评价、等级量表评价、测验分数和会议报告等。
2、意义
(1)利用记录袋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例:某学生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因为:
事件1:数学作业,只要全对,教师就会给个100分,并会有奖状、红旗等奖励,而信息技术课,虽然付出很多、很努力,却很少得到教师的表扬。
事件2:课堂上时间太短,很多好的想法还没有开始实施,课就结束了,就开始学习新的内容了。
(2)利用记录袋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学习的责任心
3、收录的内容
(1)具体的条目
操作系统应用能力、使用办公软件能力(WORD、EXCEL、POWERPOINT等)、网络操作能力等。
每项条目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2)综合条目
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材料,如:查信息的记录、研究方案、素材、制作的作品等
(3)学生的反思
可以使用学案
(4)其他
学生的测验分数、行为检查表、等级量表、评价结果等
4、保存的形式及收录方法
针对记录袋的缺点(耗费时间、耗费精力、耗费物质),建议使用电子档案,充分利用课堂前几分钟、课堂、后几分钟填充信息。由学生协助管理记录袋,定期向学生反馈,向家长反馈。
六、教学评价结果处理
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
难度:是指测试项目的难易程度,是测试工具对受试者知识与能力水平适合程度的指标。
P=1-X/W——X为平均分,W为总分 0.2<P<0.3为中等难度
区分度:是表示测验项目对受试者水平的鉴别能力的指标。
D=2(Xh-Xl)/W——Xh为前50%平均分,Xl为后50%平均分,W为总分
D=PH-PL——PH为前27%答对数,PL为后27%答对数
D值:<0.2不好,0.2<D<0.29尚可,0.3<D<0.39良好,0.4以上为好
七、教师自我评价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成长
1、组内二次备课
2、教学后记
3、反思日记
4、案例研究
八、思考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激励作用?
2、综合任务的完成时间设置是否合适?
3、评价结果都应当向谁反馈?反馈对象都对哪些感兴趣?
4、学生对评价结果的认可程度如何?
参考:
学生综合学业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 | 权重 | 得分 | |
日常学习表现 (20分) | 情感态度 |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探究,乐于思考;敢于质疑 | 5 | |
合作交流 | 能够与同学协作;乐于帮助同学;能听取同学意见;有一定组织能力; | 5 | ||
学习技能 | 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 10 | ||
测验 (60分) | 课堂测验 | 课堂回答问题情况 完成学习任务情况 | 20 | |
质量检测 | 市统一检测;县区、校检测成绩 | 40 | ||
综合任务(20) | 每学期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 20 | ||
其它(加分项) | 参加竞赛获奖等 | |||
作业:
完成一份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及一份学生学业评价现状的研究报告;要求:2009年3月1日之前将电子稿发送到邮箱 jsj2443080@163 中。
撰写格式:
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的意义、学校现开展的教师教学评价办法及评价量规、修改建议
学生学业评价:学生综合学业评价的意义、学校现开展的学生评价的办法及评价量规、修改建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