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RESEARCH GUIDE
2021年第15期No.15袁2021
经济研究导刊
在当代高校中,应注重红资源的利用、弘扬红
传统的美德、延续红基因的有效传承[1]。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高校校园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它是高校在悠久的教学历程及校园管理中形成的文化,目的在于加强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师生道德文化素质建设[2]。简而言之,高校校园文化就是由高校全体师生于课堂教学以及校园生活环节中产生的高校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等文化的全部概念。红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将其作为一种精神借鉴,红文化的融入能够积极地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将红文化同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兼并发展,不仅能够宣扬、传承我党红文化的优越性,而且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一)为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模范榜样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
学。”[3]
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扮演着塑造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这一重要角。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革命文化,其优越性离不开我党的先进性,它是我党在漫长的革命实践与建设中积累的具有时代价值的独特文化,其中不仅包括物质形态,还包括精神形态。它见证了我党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书写了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而牺牲自我、勇往直前的故事。这些爱国志士舍己为国的优良品质为当
代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树立了榜样,从而对陶冶大学生
服务人民的道德情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以及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过于追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自私自利,目光短浅,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取舍中,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时就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引。红文化记录了我党为国家、人民奋斗的艰辛历程,体现了我党为国家舍自身、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壮举,进而为培育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精神素材。
(二)为增强大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信心给予充分的原始资料“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
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
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容易在各种思潮的交流与碰撞中迷失自我,从而失去文化主心骨。通过结合高校发展实际,将红文化纳入高校课程教学体系当中,加强大学生对红文化内容的学习,从而增加他们的理论知识储备,为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前提。同时,红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有其独特的内在涵养。因此,可通过在高校开展关于红文化的主题活动,比如关于红文化的知识竞赛、红故事的演讲比赛、艺术作品展等,让学生在红文化氛围中感受红文化的魅力所在。红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接触到一些历史人物及其事迹,使他们在这些故事中感受红文化的深层内涵与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增加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与提升其对红文化的自信心。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添加红文化元素是
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文
雯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710065)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培养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促进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现实意义。但在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对融入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融入时机或节点把握不够准确、融入力度与广度欠缺的现实阻碍。着眼于当下的现实情况,高校仍需通过有效路径,使红文化价值真正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得以实现,从而培养出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关键词:红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路径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21)15-0121-04
收稿日期:2020-09-07
作者简介:
文雯(1994-),女,陕西咸阳人,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21--
当代在校大学生提升红文化自信的理论根基与逻辑前提。
(三)为坚定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思想标杆
红文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还包括精神形态。作为精神形态的红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包含了大量我党的先进理想信念。作为红文化核心内容之一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直是带领人民众团结、奋斗的旗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极少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享乐主义,这造成他们对物质需求的欲望过高,丧失理想信念,从而迷失自我。红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其代表的正确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纠偏作用,尤其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在迷失自我后提供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对坚定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些爱国先烈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至死不渝、顽强不屈,正是因为他们心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无数催人泪下的我党事迹为大学生展现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这有助于让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心生敬仰之情。将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深化当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感悟和理解,为大学生在自身实践时提供内在动力,进而在自身实践过程中丰富和发扬红文化的重要价值。因此,只有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红文化的氛围,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缺乏对红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发展中具备关键性作用的科学认识
红文化不但有利于学生道德与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不容忽视的
作用。然而,高校对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还存在认识上不深刻、理解不到位等目前比较显著的问题。首先,个别高校领导、教师以及一些学生对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对其在学生的人格完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缺乏足够的认知,同时对红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的实际发展缺乏具体的规划。其次,部分高校的融入过程表现得过于形式化,只是追求表面的布置,并未将红文化的真正精神内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如将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工程单纯地等同于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物质环境的建设,从而造成了一种轻内涵重形式的形式主义。这是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主要表现,将阻碍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和深度。
(二)对融入时机和节点把握不够准确
红文化融入的时机和节点对融入的实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融入时机和节点若把握不准确的话,就会对融入进程造成不利的影响,进而达不到预期的理想与效果。因此,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对融入时机和节点的把握,从而提高融入成效。当前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未能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规律进行统筹考虑。当前,硬性的政治宣教任务的要求,被动式的融入占领主要地位,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对校园文化的发展需要和发展的关键性节点的忽视。其二,未能对高校教职工的政治思想发展节点形成掌握,有一些高校只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化而忽视了对教职工行为文化的文化融入。如果只注重对学生的教化而忽略了对教师的文化融入,就会造成师生发展的不平衡状态,
势必导致融入效果不理想。其三,未能对广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利益需要以及思想转变节点进行精确评估和有效预判,造成了融入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学生的抵制和反感。
(三)融入针对性差
高校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但由于其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且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在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尤其是西方个人价值观的渗入,过度宣扬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导致文化融入的针对性效果变差。其一,红文化是具有时代价值的先进优秀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引领作用,但其在融入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由于未能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形式比如板报和微视频等展现出来,因此生活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大学生充满个性化的需求,很难让红文化植入大学生的内心,从而使其产生情感共鸣,这就阻碍了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其二,部分高校忽略了学生才是高校一切活动的主体,在实际上脱离了学生体,高校校园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并取到应有的效果。同时,红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而部分高校未能考虑到学生本身的兴趣,因而无法调动学生这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必然不利于红文化真正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四)针对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的有效措施与辐射范围还不够充分
红文化包含我党先进的思想,其中,占指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根源性的思
想
122 --
引领作用。红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性的问题,而红文化具体如何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了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引领能否有效则取决于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后的功能能否有效发挥。从目前来看,引领有效性的不足根源于融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效措施不足。融入是发挥功能作用的基本逻辑前提,就是要保障红文化的稳定输入。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红文化有时会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其二,辐射范围不足。当前红文化的融入主要存在片面性,即每一个文化维度都有红文化的输入,但其存在多与少、精与泛的差距,并且各个文化维度并未被看成一个整体,之间也缺乏一定的融合。其三,融入深度不足。融入并不是简单的加法或附着,而是红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当前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只是融入浅层,没有达到引领思想潮流的深度。
三、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井冈山大学怎么样(一)提升对红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发展中具备关键性作用的认识
要想加快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并实现其令人满意的融入效果,就需要加强高校领导
、部门和师生对融入重要性层面的认识。首先,无论是校领导、职能部门还是师生体,都要通过多种形式来不断加强对红文化的学习,使其充分感受到红文化的强大力量和精神内涵,让其认识到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进而增强高校师生对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层认识。加深对红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的认知,同时要精密且具体地规划与落实红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的实际发展。其次,可通过利用巧妙、融洽、适用的设计加速红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的进程。如通过张贴革命先烈的名言警句、建造革命历史人物塑像、重要建筑以革命先驱名字命名等形式来凸显红文化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内涵,使师生在红文化的氛围中加深对红文化的认同感。
(二)精准把握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环节中的时机点
要使红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达到相互融合,除了加强对融入的重要性的认识外,还需要精准地把握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时机与关键点。首先,要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时机有着正确方针与科学评定。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其诞生的最佳时机往往于多种文化间碰撞所引发的交流或冲突时间段,届时高校校园文化处于向哪方向发展、怎么发展等类似困境中。同时通过正确的处理能够充分发挥把关定向和引领整合的作用。另一方面,实现多种正确文化融合也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继承与创新的最高诉求,同时也是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本质得以体现的路径[5]。其次,要将红文化融入高校教职工的行为文化中,把目光从大学生身上逐渐扩展到教职工体。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基础,高校的办
学能力和水平高低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联。高校教职工的行为文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因此,要高度关注教职工体行为文化的发展节点,从而实现红文化的针对性融入。最后,应精确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念成长的节点需求。从其成长规律的角度看,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的成熟期,具体到大学的不同阶段,其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同的节点,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及时对学生的自身需求和思想倾向进行把握,进而将学生思想问题与切身问题的解决相结合,以自我价值实现来促进思想的转变和红文化的有机融入。
(三)在高校校园内举办一系列关于红文化的相关主题活动
开展关于红文化的主题活动,如举办关于红文化的主题演讲、红歌曲大赛、参观革命旧址或者革命纪念馆等,是加速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师生应积极地响应并切实做到参与红文化的主题活动,让红文化的浓厚氛围弥漫在校园环境中,进而促进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创新关于红文化的主题活动的形式是关键渠道。红文化内容丰富多样,高校应结合当地特与办学理念,寻求最能代表当地文化特质的部分,利用主题活动的方式向外界传播,彰显红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井冈山》音乐剧是井冈山大学的学生展现井冈山本地红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学生们通过在全国各地高校的音乐剧会演增强了井冈山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不仅如此,组织大学生去井冈山实践学习红文化也是很好的宣教活动[6]。其次,应在高校中创建红文化社团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要将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以学
生为主体,因为学生是融入过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学生的兴趣暗含着其个人的创新潜力和动力,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据去创办高校红文化社团有益于红文化更快、更好地融入校园文化中。学生可通过参与红社团来感受红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层内涵,进而促进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23
--
[责任编辑晓]
(上接21页)
(六)完善乡村民宿旅游文化的内容
如果想让乡村民宿旅游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不仅要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重视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以及旅游服务,将旅游文化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些乡村地区在开展民宿旅游的时候对当地的特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因此,民宿旅游的经营者需要对文化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完善,在经营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构建出一种新型的民宿旅游项目,对特产品进行相应的补充及推广,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而推动当
地的农业经济迅
速发展。
结语
总之,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乡村民宿旅游的时候,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还需要加强对乡村民宿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与当地特文化的融合,推广当地的特农产品,对乡村民宿旅游进行相应的监督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民宿旅游的发展可以逐渐步入正轨。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丰富当地人的文化生活[8~9]。
[责任编辑文娇]
参考文献:
[1]郭静静,刘文平,辛磊.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J].现代商业,2020,(19):37-38.
[2]张晓莉.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40-41.
[3]吴有进.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J].农业经济,2018,(5):140-142.
[4]王显成.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6):69-72.
[5]王玉建.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J].环球市场,2015,(15):5.
[6]王苏.基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乡村旅游民宿环境友好特征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19,(3).
[7]郭莹莹.民宿在乡村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财经研究,2016,(4):15-16.
[8]刘合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2-8.
[9]赵承华.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07,(3):28-29.
参考文献:
[1]岳宗德,李明.红文化实践育人研究———基于大别山红文化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7):71-74.
[2]何独明.大学校园文化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3(02).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援
[5]谈毅,王琳媛.大学文化建设与价值认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6]胡达道,
阳芸.优秀红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户外运动中的运用研究———以井冈山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6):30-33.(四)强化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措施,扩大辐射范围
在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后,要充分发扬我党红文化的思想引领效应,还必须借助高校校园文化自身的价值熏陶以及对大学生的行为导向去双向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必须通过有效融入红文化,才能发挥其功能。其一,要增强有效措施。在高校课堂的知识教育过程中融入红文化的相关理论,在校园文化的活动中,将红文化融入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中,让师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双重层面上感受红文化的魅力,真正领悟到红文化的精神内涵。其二,扩大辐射范围。要想将红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各个领
域发挥作用,就需要将红文化全面地融入到高校校
园文化的各个方面,即融入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从而确保不同文化维度之间的平衡发展,同时将每个文化维度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使其相辅相成、相得
益彰。其三,继续探索可挖掘红文化融入的深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利用红文化,同时要准确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交相辉映。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这一过程中顺从融入规律的发展,不可急于求成,避免沦为只重表面与一时成效的形式主义错误,这样才能发挥红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2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