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标准概述
这些年我们见到了大量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这些调查所得的结果极不一致,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例,高者有达50%上的,低者却不足10%。仔细研究这些调查,发现不同调查往往使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不同的判别尺度、不同的衡量维度等等。这类调查越多,越是使人无所适从。而究其根本原因,实在是由于对心理健康标准的把握存在着分歧。
对心理健康标准实际把握的分歧又来自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理论分歧。理论研究方面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而且新的标准还在源源不断地出台。有人收集到的国内外12种心理健康标准,其实世界上已出台的标准恐怕远不止这些。
研究心理健康标准的分歧首先体现于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上。综合有关文献,我尝试把学者们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归类如下:
(一)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为标准。这一标准以精神医学研究为基础,有临床症状或病因者肯定是异常者。但这一标准适用范围较窄,无此类病因与症状者并不能都被认定为心理健康.
(二)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标准,行为符合公认的行为规范为健康、正常,反社会规范视为异常。
(三)以个人主观经验为标准,当事人如自觉痛苦、抑郁,视为不健康。这个标准往往只是作为一个辅助依据,用于基本正常的人。因为有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反而自觉愉快,或坚决否认自己有病,,而这恰恰是不健康的证据。
(四)以生活适应状况为标准,善于生活适应者为正常,生活适应困难者视为异常。赞成这一标准者不很多,因为生活适应状况不完全由心理才能和品质决定,沦为乞丐者并非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人。
(五)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作为标准.
(六)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标准。个体身心两方面成熟和发展相当者为正常,心理发展
水平较同龄人明显为低者为异常。
以上6种判别依据,除第一种较为客观,较少争议外,其余5种都不很完备,存在争议。其实仔细分析这五种依据,可以发现所有作者都同意一个原则为"众数原则"。这一原则是::假定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人的心理行为是正常的,偏离这一正常范围的心理行为可视为异常。这一原则集中体现于常态分配标准。今日心理学用以鉴别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使用心理测验,而心理测验的编制,都是遵循常态分配原则的。
二、判断一个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主要有五大指标
(一)智力是否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三等:超常智力,一般智力和低常智力,一般智力和超常智力都属于正常智力。智力是人进行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基本的基础,也是一个人与周围环境取得动态平衡的最重要的心理保证;而智力低常的人,却难以适应环境,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很困难,因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所以人的智力是否正常,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标志。
当前,人们把智力不正常程度划分为:
80——90分为愚笨; 70——80分近似缺陷
70——50分为愚鲁 49——20分为痴愚 20分下为白痴
人的智力不健康的问题主要有注意力障碍、财富狂想、被害狂想、夸大狂想、发明狂想、健忘症、思维强迫症、思维中断、思维贫乏等。
(二)情绪健康 :情绪是什么?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感受。有这么一首小诗:“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你要是经常知足,就会感到幸福;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如果我们能有一份好心情,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境界,那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所以,情绪对人的健康很重要。
1、情绪为什么是健康的标准?
不少百岁老人的经验表明,乐观开朗是他们长寿的原因之一。能经常保持乐观态度、情绪愉快的人,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利。相反,情绪不好,心情不佳——悲伤、焦急、恐惧、愤怒、暴躁,都可能成为产生疾病的导因,损害身体健康。
日常生活中有时见到暴怒之下突然中风,或突然受惊心脏病发作,甚至致死的现象,还有的人生气后腹部剧痛等等。专家们曾对这种现象做过研究,原来当人在发怒时,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剧增,血液比在正常状态下凝结得要快,随之就会出现心跳加速,每分钟可达180次甚至230次,这种现象要等到怒气消除后才会慢慢恢复正常;人在发怒的时候,血压也在急剧上升,从正常的一百二、三十突升到二百三十以上,从而可能导致血管破裂,而心脏病发作则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跟紧缩造成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个人在盛怒时会招致这样的后果,也不是说一次暴怒必然会引发疾病,然而可以肯定地说,经常发怒对身心是十分有害的。
(1)不良情绪对人的神经系统刺激较大 :
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中国中医就有“气伤身”的说法。情绪不良还能引起骨骼肌和内脏肌肉绷紧的现象。如果不良情绪拖延的时间很长或连续不断地发生,就会造成部分肌肉的剧痛,甚至引起肌肉疼痛或纤维质炎。这种疾病的产生,往往与“勉为其难”这种情绪有关。一个人不愿意做某件事,但又必须硬着头皮去做,就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并导致肌肉疼痛——通常是颈部与肩部肌肉疼痛,有时甚至引起后脑勺疼痛。据统计,患
这种病的人,百分之八十五是因情绪紧张引起的。
(2)胃也是最能接受人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 :
有的人在不愉快时,总觉得吃了饭不消化,有堵塞的感觉。这就是情绪不良引起胃肌紧缩造成的。如果这种胃肌发生剧烈的紧缩,就会产生疼痛,有时甚至是剧痛,如象得了胃溃疡似的。其实,有许多专家认为:即使就是溃疡病,溃疡的那部分并不痛,而是溃疡附近的肌肉在紧缩作痛;而据统计,发生溃疡般剧痛的那些人,其中有百分之五十是因为不良情绪而引起的胃肌痛。健康标准
美国一家医院调查表明,在500名胃肠病患者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的占74%,还有一家医院的统计结果更令人吃惊,所有求诊者当中,竟有76%是情绪长期不佳者。
不良情绪者引发胃肌痛的同时,还会引发结肠痛,因情绪受干扰而导致结肠发病的情形是很普遍的
(3)不良情绪造成假急性病症状 :情绪影响健康,有时还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出现,这就是由于内心的烦恼往往造成假急性病的症状的发生。这种假急性病症状有时是那样的逼真,
从表现方式来看,几乎与肓肠炎完全一样,使得医生很难确诊。
一位美国医生就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一位名叫露易丝的姑娘,迫于父母之命,与她所厌恶的男子订婚,情绪十分不好,于是在举行订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她突然发生了严重的腹痛症被送入医院。检查时,发现她血液中的白血球数目增到一万二千,症状极似肓肠炎,剧烈的腹痛延续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才恢复了正常。由于这个原因,订婚礼推迟了一周举行,但在第二次要举行订婚礼的前夕,露易丝小的腹痛症又告发作,于是订婚礼再度延期。这样重复了四次。露易丝坚决要求医生做切除肓肠的手术。但是,手术结果证明,肓肠完全正常,并无丝毫发炎症状。原来,露易丝小的严重腹痛症完全是由于情绪受到压抑而造成的。严重的恐惧心理有时也引起这种假急性病的症状。
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说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有一名运动员,体格健壮,体质极佳,可是却经常闹偏头疼,医生也诊断不出病因,无法对症下药。后来才弄清楚,原来是他因为成绩总上不去,一种无名的悲观失望情绪总是侵扰着他,当他克服了这种不良情绪后,他的偏头痛病也就慢慢消失了。类似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专家们指出:因为人身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肌肉,人的所有血管(极细小的血管除外)
,管壁都有肌肉,而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会受情绪的影响,而血管壁的肌肉则对情绪更为敏感。尤其是头颅内部的中型血管,特别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这些血管肌因受情绪的影响或刺激而发生紧缩,随着就会出现普通的头痛,或严重的偏头痛。
(4)不良情绪造成“换气过度症”:
不良情绪还能引发呼吸加速,在医学上把这种症状称作“换气过度症”。有这样一个实例:有一个人遇到一件极不顺心的事,连绪几天情绪激动不已,几天之后,竟出现了呼吸急促的感觉,严重时还伴随着心跳,以为是心脏出了毛病。可是当问题解决之后,激动情绪消失了,这种症状也就随之不见了。这种症状有时会比上述情况更为严重,比如手指头和整个手麻木,浑身的皮肤有针扎似的感觉,全身颤抖、头晕目眩以致昏过去。
这种“换气过度症”有时也在睡梦中发生。白天由于遇到不愉快的事而情绪受到困扰时,这种情况就会在梦里反映出来,情绪也会发生激烈反应,随着就发生了“换气过度症”。有时晚间发生抽筋现象也与此有关。
(5)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可能使内分泌失调,影响免疫抗病系统 :
近年,专家们对情绪影响健康的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发现。专家们的试验证明:内分泌素是由脑下垂体制造出来的,这种内分泌素溶于血液中,在人体的其他各个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说:有的脑下垂体内分泌素可以使人的血压升高;有的可以使人的不随意肌收缩;有的能刺激肾脏加速制造成尿液,而有的能制止肾脏制造成尿液;有的还能调节全身的其它腺体,而使它们再生产出更多的内分泌素。这些内分泌素支配着人体内部的一切活动,甚至包括人的生理活动。由此可内,脑下垂体在人的身体里就好像是一个综合性工厂,它能制造出人体所需要的若干重要必需品。而这些内分泌腺与人体的情绪又有密切的关系;情绪影响它们,它们又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